心境,艺术,修行!

陈修杰

<p>  艺术是一种享受,一切享受中最迷人的享受。——罗曼·罗兰</p><p> 斜风细雨长安道,别有滋味涌心头。缠绵的冬雨舞动着窈窕的身姿增添了一份艺术,也给千年古都长安增添了一份神秘。今天是11月17日,是我们河南乡村首席教师能力提升培训学习的第二天,上午有幸聆听了陕西师范大学西安文理学院赵精兵教授的《现代教学艺术——怎样讲出一堂好课》精彩报告,体会如下:</p> 艺术的创造性 <p>  教学艺术是一种态度;教学艺术是一种学问;教学艺术是一种心境;教学艺术是一种缔造;教学艺术是一种沉淀;教学艺术是一种修行!它是心中美好化身的体现。课堂艺术的根源无非就是创造,我们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要不断的汲取营养,不断的开阔视野、开发思维。这样,日积月累、积少成多可能成为自己心中的一道靓丽的艺术风景线。我们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要注重创造独特的艺术性,要有自己的艺术血脉,要有自己艺术风格。切不可生搬硬套,效仿别人!</p> 艺术的关键性 <p>  学以致用——内化于心,外化于形。我认为:关键我们要把所学到东西要理解转化成自己的。所有的东西不要仅仅建立在学和听上,听着激动,做着不动,不实施不行动,还是一场空而已。关键就是心动、行动、坚持!</p><p> 课堂艺术的关键性也在于抓课堂细节、抓课堂方向、抓课堂流程、抓课堂语言、抓课堂评价。要整合学科于一身,关键就是课堂艺术的实效性和科学性!</p> 艺术的形成性 <p>  是啊,好老师是课堂艺术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作为教师,我们要有工匠精神与服务意识。艺术的完美形式就是体现在课堂的匠心,所以,我们要完美呈现课堂的艺术性,让课堂的“心”沟通交流不留遗憾。要做到课前下苦设计,课中精心给力呈现,课后撰写教学后记(记课堂亮点生成,思课堂遗憾败笔之处),把艺术的形式性落实到位!</p> 艺术的情感性 <p>  作为教师,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注重艺术的情感性。在备课的时候要备好想象力,更要备好问题的质疑,抓住学生的好奇心,俘获学生的心灵,让课堂处处生情。培养会质疑会问题的学生,所涉及的教学问题要做到易懂性,要通过举例子和讲故事来改变叙事教学方式,呈现趣味性、科学性、客观性、真实性、思想性、典型性、多样性,唱好情感性主旋律。</p><p> 我认为,幽默风趣的教学特点不仅要娱乐性,更要注重教学情感的教育性,格调高雅中形成启发性和思考性。</p> 艺术的审美性 <p>  美的风景线总会夺人眼球,课堂亦是如此!最美的课就是本色实在的课,艺术的审美性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好课就是艺术;好课它更有审美性;好课就是要有审美中的绝活;好课要有审美中的亮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