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一声再见,就是死去一点点。

小微文字

<p class="ql-indent-1">题目是我刚读完一本书里面的一句话。这句话给我触动。</p><p class="ql-indent-1"><br></p><p class="ql-indent-1">这本书的名字叫《漫长的告别》作者是美国作家雷蒙德·钱德勒。译者姚向辉。我看了介绍,姚向辉是翻译《教父》等书的作者。他翻译的这本《漫长的告别》非常好。语言的叙述方式也很棒。</p><p class="ql-indent-1"><br></p><p class="ql-indent-1">前些天女儿给了我一沓子购书的优惠卷,我数数有一佰元。上面说每一张可以搭配同等面额现金使用。就是说我要买200元的书,就可以用掉。</p> <p class="ql-indent-1">我去北国商城对面的图书大厦。我想想已经有多少年没有到过实体店买书了。反正来这个图书大厦已经过去N多年了。</p><p class="ql-indent-1"><br></p><p class="ql-indent-1">我就是在这里看到这本书的。为什么选他,是因为封面上的介绍,说这是一本村上春树读了12遍的书。&nbsp;</p><p class="ql-indent-1"><br></p><p class="ql-indent-1">我买了六七本书回来,花掉了我130多元,用掉了那一佰元的优惠卷。其中,就有这本《漫长的告别》。</p> <p class="ql-indent-1">我打开来读的时候,被这本书吸引。大概读了几章,被一些事情打断了,我觉得这是一本应当静下心来认真读的书。</p><p class="ql-indent-1"><br></p><p class="ql-indent-1">于是,我从昨天上午开始继续读这本书。到晚上睡觉前,还有大概十几页没有读完,今天上午终于读完了。</p><p class="ql-indent-1"><br></p><p class="ql-indent-1">我这次采取的是逐字逐句读的形式。我从微信读书里找到这本书,以听书的形式听读诵,然后打开纸质书一边看。</p><p class="ql-indent-1"><br></p><p class="ql-indent-1">我觉得这个形式非常好。如果光是看纸质的书,心里想着故事的发展,会一目十行,就漏掉了那些精彩的句子。如果光听,容易产生混乱,比如有些内容是引用文件或是信件,纸质书里是用字体区分的,听不出来,就不能分辨那些是引用,那些是主人翁的意图。就容易产生混乱。电子书也是字体都一样。所以,如果要有读书的品质,还是要买纸质的书。</p><p><br></p> <p class="ql-indent-1">这本书与作者的其他书一样,也是写案件的。雷蒙德的书里主人翁都是马洛。一个私家侦探。他是这样介绍自己的:</p><p class="ql-indent-1"><br></p><p class="ql-indent-1">“我是个有执照的私家调查员,已经做了一阵子。我独来独往,没结过婚,人近中年,不富有。我进过不止一次拘留所,我不接离婚案。我喜欢喝酒、女人、象棋和另外几样东西。警察不怎么喜欢我,但有几个我还算合得来。我是本地人,出生在圣罗莎,双亲都过世了,没有兄弟姐妹,有朝一日要是我在黑暗小巷里被做掉——我这个行当里的每个人都有可能碰到这种事,如今其他行当或者什么行当都不混的很多人也是这个下场——没有人会觉得他或她的生活忽然掉进了万丈深渊。”</p> <p class="ql-indent-1">马洛和书中的另一个人物特里的相遇纯属意外。马洛出于同情救助了酒醉的特里,两个人的纠葛从此就展开了。特里不是马洛的雇主,却给马洛带来了一连串的麻烦,还差点送命。马洛一直认为特里是一个好人,最初以为他死了,就跟他告别,从心里,一次次的,最后,特里又改头换面出现在他的面前,两个人做最后的告别。</p><p class="ql-indent-1"><br></p><p class="ql-indent-1">这是一个凶杀故事,但写得很……我找不到恰当的形容词:很温暖?很文艺?很温馨?都不是很恰当,很多事情不是直白的交代,是说出线索让你自己得出结论。仿佛你自己也参与其中一样。</p><p><br></p> <p class="ql-indent-1">一个书评人看了这本书之后,他这样写到:“抛开一本书更核心的主旨,我觉得其中有这样一段话,甚至一句话,会让阅读时候突然有所感悟,进而解决了很久远之前的某个困惑。不用再多说,这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书。 ”我同意他的说法。</p><p class="ql-indent-1"><br></p><p class="ql-indent-1">还有让我崇拜的就是雷蒙德的语言,简直是太棒了,真的堪称是教科书式的。比如下面一段:</p><p class="ql-indent-1"><br></p><p class="ql-indent-1">“一束阳光挠着我的一只脚腕。我睁开眼睛,看见一棵树的树顶在朦胧的蓝天下轻轻摇曳。我翻个身,皮革碰到我的面颊。一把斧头劈开我的脑袋。我坐起来。我身上有块盖毯。我掀开盖毯,把脚放在地上。我皱起眉头看钟。钟说还有一分钟到六点半。”</p> <p class="ql-indent-1">这是写马洛前一夜醉酒后醒来的情景。他写阳光“挠”他的脚腕。多么有动感啊。还有“一把斧头劈开我的脑袋。”一看就想到头痛欲裂的感觉。还有“我皱起眉头看钟。钟说还有一分钟到六点半。”“钟说……”我永远也不会写出这么生动有趣的句子来。</p><p class="ql-indent-1"><br></p><p class="ql-indent-1">还有一段描写我也喜欢:“回家时已经很晚,我又累又沮丧。今天是那种空气沉重、夜间噪音显得发闷而遥远的夜晚。雾蒙蒙的一轮冷月高挂空中。我在房间里走来走去,放了几张唱片,没怎么听进去。我似乎听见某处有个嘀嗒声响个没完,但家里没有任何会发出嘀嗒声的东西。嘀嗒声来自我的脑海。我是个单人的行刑看守队。 ”</p><p class="ql-indent-1"><br></p><p class="ql-indent-1">这一段让我突然间明白怎么用周围的环境来表现自己的心情。这是马洛烦躁不安的心情。还有他孤独寂寞的坚定。</p> <p class="ql-indent-1">一本书的精彩,有时候未必是它的情节、主旨,也未必是故事本身。这本书给我最大的享受是作者的语言,或者说是作者特立独行的表达方式。&nbsp;</p><p class="ql-indent-1"><br></p><p class="ql-indent-1">作者语言幽默表达方式,不是普通那种读后立刻引发开怀大笑的幽默,而是读后让人入心的沉思,沉思之后恍然大悟,恍然大悟之后一下子明白作者这种表达是多么的贴切、恰如其分。&nbsp;</p><p class="ql-indent-1"><br></p><p class="ql-indent-1">一直到读完这本书,我终于领会到了,为啥图书出版发行机构会拿村上春树来说事,并且赤裸裸的宣扬——这是一本让村上春树读了十二遍的书。我之所以买这本书,读这本书,就是因为这句话。&nbsp;</p> <p class="ql-indent-1">我二哥总是强调,什么是文学,文学就是形象,而不是说教,是叙述事件。雷蒙德就是文学大家。</p><p class="ql-indent-1"><br></p><p class="ql-indent-1">我从来没有把读书当成什么,我知道读书也不见得能改变自己什么,但是我深信开卷有益。就像那个书评人说的“当阅读不再是一种刻意而为,这一切所感所获都是真正的意外收获。因此而来的快乐,没有多少快乐比得上。 ”</p><p class="ql-indent-1"><br></p><p class="ql-indent-1">就像今天,就像此时此刻。&nbsp;</p> <p class="ql-indent-1">摘录几段我喜欢的句子:</p><p class="ql-indent-1"><br></p><p class="ql-indent-1">屋子正在向晚风倾泻宾客。人声渐息,车辆启动,再见像皮球似的弹来弹去。我穿过法式落地窗,走上铺石板的露台。坡面尽头是湖畔,小湖像睡猫似的毫无动静。底下有个木板栈桥,白色系艇索系着一艘划艇。不远处靠近对岸的水面上,一只黑色水鸡像溜冰似的慵懒转圈,似乎没有激起一丝涟漪。</p><p class="ql-indent-1">(宾客从房间出来,他写: 屋子正在向晚风倾泻宾客。多么形象的描写。)</p><p class="ql-indent-1"><br></p><ul><li class="ql-indent-1">全世界每一个安静的酒吧里都有这么一位悲伤的男人。&nbsp;</li></ul><p class="ql-indent-1"><br></p><ul><li class="ql-indent-1">至于广告,连吃铁丝网和啤酒瓶碎片长大的山羊看了都会作呕。</li></ul><p class="ql-indent-1"><br></p><ul><li>大多数人一辈子要用一半精力去维护他们从未有过的尊严。&nbsp;</li></ul><p><br></p><ul><li>我心里就像群星之间的太空,空荡荡的什么都没有。&nbsp;</li></ul><p><br></p><ul><li>先死的永远是善良温柔的好人。&nbsp;</li></ul><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