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进校园,国粹在传承”——学昌门小学戏曲进校园活动

学昌门小学

<p>  戏曲是中国传统的艺术文化形式,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为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学生更多的了解中华优秀戏曲文化,传承中华文明,进一步提高学生们的戏曲兴趣,更多、更直观的了解戏曲知识和表演形式。2020年11月17日上午,由区文旅委、区教委、区财政和区戏曲艺术家协会联合主办的合川区“戏曲文化进校园”走进重庆市戏曲特色学校——学昌门小学,为同学们送来了一场精彩的演出,零距离感受戏曲魅力。</p> <p>  演出开始,主持人向同学们介绍了我国悠久的戏曲历史,厚重的戏曲文化,普及了戏曲的基本知识。</p> <p>  开场曲是由黄方中、李中文等带来的《川剧锣鼓吹打》,场面不仅很宏大,而且热烈,展现出川剧锣鼓吹打艺术,把同学们带进戏曲的世界。</p> <p>  第二位上场表演的是黄一老师,他为同学们带来的是《秀才过沟》,他用他精湛的表演教育学生不要死读书,要灵活运用,让学生们受益匪浅。</p> <p>  在互动环节中,老师为孩子们讲解戏曲知识,孩子们兴趣盎然,认识了川剧脸谱。他们终于知道了,看上去花花绿绿的脸谱,原来蕴含着这么丰富的知识:有代表正直、坦率的红色脸谱;有代表凶猛、可怖的黄色脸谱;有代表阴险狡诈的蓝色脸谱;还有代表忠耿正直的黑色脸谱……</p> <p>  鲁兰老师和廖光阳老师给孩子们带来了传统川戏《裁缝偷布》,告诉孩子们“为人要学好,不能乱拿别人东西”,真正的寓教于乐、喜闻乐见。</p> <p>  邹光红老师为同学们带来了江姐选段——《伍洲人民齐欢笑》,讲述了现代川剧表现革命先烈江姐的英勇形象,用戏剧手法,再现了革命先烈江姐的英勇形象,让孩子们大受感动。</p> <p>  互动环节中,鲁兰老师和邹光红老师对孩子们进行了戏曲知识的普及,教给学生们一些基础的戏曲手法。原来“天”“地”“日”“月”“夜”这些文字符号还可以化身为戏曲动作,真有趣!</p> <p>  学生们学习热情高涨!</p> <p>  诙谐幽默的传统川戏——滚灯,通过生动有趣的表演,于嬉笑怒骂之间,教导孩子们“不好好学习的人,将来要受到家庭的惩罚”,效果十分显著。</p> <p>  看,传统戏曲——滚灯。</p> <p>  同学们还有幸欣赏了历代川剧艺人共同创造并传承下来的民间艺术瑰宝——川剧变脸、吐火。精彩的表演赢得了孩子们雷鸣般的掌声。</p> <p>  只见台上的演员轻巧起步,左边一进,右边一退,身轻如燕,舞衣翩翩,一个转身,一提衣衫,手一遮,头一低,说时迟那时快,还没等大家看明白,那脸已经变了。</p><p> 精彩的表演,引得孩子们不时爆发出阵阵掌声。</p><p> 黑衣的武打小生举着火把上场了,只见他对着火把用力一吹,一大团火焰“嘭”的一声射了出去,顿时浓烟滚滚,一转眼的功夫,便化着袅袅青烟升上了天空。</p><p> 操场上再次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p><p> </p> <p>  表演结束后,刘小强校长对本次演出做总结发言,向参与演出的全体艺术家表示感谢,同时希望孩子们能在耳濡目染中提高对戏曲艺术的审美能力,能了解戏曲文化,将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下去!并强调,今后学昌门小学将培养更多的戏曲艺术的爱好者,促使学生争做传统文化的优秀继承者和接班人,使戏曲艺术进一步发扬光大。</p><p><br></p> <p>  演出结束后,学校领导、全体演员和部分学生进行了合影留念。</p> <p>  精彩的演出让孩子们回味无穷,“戏曲进校园”活动把戏剧这种传统而又独特的艺术带到孩子们身边,让孩子们近距离接触中华传统文化,从中受到美的教育。除此之外,此次活动还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戏曲之美,同时为振兴戏剧助力,为传承优秀中华文化注入新的活力。</p><p> 今后学昌门小学将继续开展系列“戏曲进校园活动”让同学们了解戏曲、懂得戏曲、热爱戏曲,让更多的同学们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p><p><br></p> <p>摄 影:李坤君、杨媚、叶红</p><p>撰 写:叶红</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制作人:叶红</span></p><p>审 稿:李坤君</p><p>终 审:刘小强</p>

戏曲

孩子

川剧

同学

脸谱

进校园

文化

表演

传统

学昌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