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大一分校留守大队驻地--大陌村

武乡史志刘慧

<p>抗大一分校成立于1938年12月,其组成部分包括原抗大的第五、六大队全部,第三、四大队</p><p>部,句邑陕公分校和安吴堡青训班大部,学校组成后东迁晋东南办学。任命何长工为校长,周纯全为副校长,黄欧东为政治部主任兼党务委员会书记,韦国清为训练部长。一分校组建后,即从延安来到山西屯留故县村(今属长治市</p><p>区)。全校学员有300多人1939年7月,转移壶关县神郊村。11月,中央军委命令抗大一分校东迁山东,将留一部分人员,组成抗大一分校留守大队。留守大队以四大队为基础,将因病因故不宜长途行军的同志,以及第二期招收的</p><p>1300多名学员组成留守大队,由何长工总负责,赖光勋任大队长、铁坚任政治委员,在何长工领导下,北移武乡迎接抗大总校的到来。11月19日,何长工等率一分校留守大队来到武乡。</p><p>一分校留守大队驻扎在东部山区的大陌村,大队部住在村西的刘新发家,校长何长工、大队长赖光勋、政治委员铁坚就住在正楼下,楼上是教室,几个队住在村中的刘中样、刘楚三、刘克诚、刘发祥、刘清オ、刘世宁等人家,由于学员很多,房子非常紧张,为了缓解住房问题,村里的百姓与学员们一起,用木棍夹若高梁秤作成篱笆,并在里外抹上麦糠泥,搭成临时建筑,为解决取暖,村里组织人员到村西挖来浅层的煤炭供学校生火用。</p><p><br></p> <p>留守大队仍然坚持教学,每天早上都要出早操和军事训练,上午学习政治与文化课,下午学习军事课,而且每周安排几天去各村发动群众,宣传抗日救国。政治课主要学习《社会发展史》、《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抗战理论》、《党的建设》以及形势、任务、政策教育,有时也请八路军总部首长来讲课;文化课除识字外,主要学习写信、打便条、写申请、写报告等,还要学习地理、历史等知识;军事课主要学习步兵战斗条例、游击战术,还有射击、投弹、刺杀、土工作业和爆破五大技术训练。各连队的生活都非常规律,从一日生活入手,培养紧张有序的战斗作风,起床、晨练、吃饭、上课,有严格的时间和标准。操课时,武器随身带,背包当坐凳,随时都可以投入战斗。</p><p>1940年2月26日,抗大总校抵达武乡蟠龙镇,留守大队即归入总校建制,抗大一分校留守大队正式取消,何长工被任命为抗大总校教育长,赖光勋担任总校军事教育科科长,铁坚担任新设立的特科大队政治处主任。4月15日,抗大总校第六期正式开学,留守大队的学员也</p><p>分别编入新的团队,但大陌村仍然驻扎第二团的一个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