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这件石湾瓷塑

长烟一空

<h1>  石湾窑历史悠久,是广东的大窑口,然而在北方却影响力不大,人们只知佛山陶瓷,很少有人知道石湾公仔,连我这喜欢陶瓷的人也知之甚少。2013年在伦敦维多利亚&amp;博尔伯特博物馆参观,看到两件中国的现代瓷雕,一件是文革时期的景德镇瓷雕李铁梅,一件是八十年代石湾瓷雕鲁迅坐像。景德镇是千年瓷都,出现在这里不足为奇,没想到在这世界级的博物馆中石湾窑也能有一席之地,足见其地位之高了,而且这件鲁迅瓷雕极为精美,让人震惊。从这时起我就有了要拥有一件石湾陶塑的念头。</h1><h1> 转眼到了2017年,在锦州一家古董店看到了这件愚公移山瓷雕。问老板这是石湾窑的吧,老板说是石湾文革时期的出口创汇瓷,前年他从比利时背回来的。我细细端详这件瓷雕,造型准确,表情坚毅,虽然须发皆白,但是身材挺拔,筋骨健硕,有着那股藐视一切艰难险阻的气概。衣服施的是石湾窑最具特色的窑变釉,露出肌肤的地方均未施釉,更显质感,是一件高品级的瓷塑。问起价钱来老板却古板得很,一点也不肯让,当天就没买成。晚上上网查了一下,这件愚公移山竟然是石湾泰斗、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刘泽棉的作品。没再犹豫,第三天就买了回来。临走时看着老板那副公事公办的脸,有意逗他一把,你不知道吧,这是大师作品!老板眼睛瞪的铃铛一样,没查过,你捡漏了,我说没让你宰了就不错了,我俩哈哈大笑,挥手告别。</h1><h1> 今天上网闲逛,无意中看到一篇2009年记者对刘泽棉大师的采访,记者问大师您在几十年的陶瓷艺术生涯中哪些作品是您印象最深刻的?大师说一件是1963年创作的《喜悦》,反映的是农民丰收时的情景,后来江泽民总书记参观时连说了几遍栩栩如生。再一件是1972年创作的《愚公移山》,到北京参加工艺美术作品展览,受到好评,人民日报还为此发了专题评论。可以说这件瓷雕是刘大师的得意之作,在石湾窑瓷塑史中也应该有着一定的位置。</h1><h1> 现在人们追捧567瓷,也就是建国后的五十年代、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国营瓷厂生产的瓷器,也可以延伸到九十年代国营厂解体前生产的瓷器。那个年代瓷厂集中了所有的能工巧匠,拥有最丰富的资源,为制作好瓷甚至可以不计成本,被称为现代官窑。很多瓷器都出自大师之手,我看过汪小亭、张松茂绘制的粉彩壶,连日用瓷都有大师的影子。这件愚公移山瓷雕虽然是刘泽棉大师的作品,但是却不能有大师的签名,不知道为什么当时书画能落名款,而瓷器却只落厂款。制瓷艺人们不计名利,创作了无数经典,为今天留下了丰富的艺术财富。若干年后,这一时期的精品瓷器会不会也像明清两朝的官窑一样,被公认为中国乃至世界陶瓷史上的另一座丰碑?</h1><h1> 这件瓷雕我仔细检查,底部只有这么几个字:CHINA,299,这大概是当年出口瓷的标准落款吧?没有大师的签名,只能说是那个时代的产物,丝毫不影响大师精品力作的魅力,反倒更具时代的特色。</h1><h1> </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