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行

小草

<p>  历史文化名城汉中,位于陕西的南部,与四川省相邻,汉中平原位于大巴山和秦岭崇山峻岭之间,长江支流汉水从汉中穿过,土地肥沃、气候宜人,亘古以来有天下米仓之称、兵家必争之地的说法。到了米仓山怎能不去领域汉文化的历史人文景观呢?我们匆匆游完十八月潭后,即从巴中南江出发沿着244国道经过银昆高速,穿越2018年八月才全线贯通的米仓山隧道后就来到了陕西境内的南郑县,隧道从南江县关坝乡出发,从米仓山国家森林公园的玉泉大坝国有林场地下穿场而过,米仓山隧道全长13.81公里,四川巴中境内有10.8公里,陕境三公里。再转京昆高速后经过2个半小时,晩上8点赶到汉中市区。当晚入住天汉湿地公园旁的宾馆。由于天色已晚,没来得及欣赏公园内的红嘴鸥。</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汉朝的兴盛是从巴蜀汉中开始的,汉王刘邦(公元前256--前195年),汉朝开国皇帝,即汉高祖,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战略家和指挥家。曾在《大风歌&nbsp;》里这样写道&nbsp;: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nbsp;&nbsp;&nbsp;&nbsp;刘邦说过“出谋划策,决胜千里,我不如张良;安抚百姓,筹集粮餉,我不如萧何;统帅百万大军,战必胜、攻必克,我不如韩信”,他正是善于用有勇有谋的人,用大智慧成就了汉帝江山。自此,汉朝、汉人、汉族、汉语、汉文化等称谓就一脉相承至今。毛泽东的评价是“封建皇帝里边最厉害的一个。” </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汉中是东汉末三国刘备与曹操争战之地。汉中是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蔡伦的封地墓地,同时也是一生两次西域开拓丝绸之路张骞生于此葬于此的故乡。</p><p><br></p> <p>  要了解汉中最捷径的方法就是游览汉中博物馆,汉中博物馆由两大部分组成,一是拜将台,二是古汉台,走进汉中博物馆,就感觉徜徉在厚重的历史长河中,让我们以讲故事的形式在金戈铁马中重温那激情悲壮的岁月吧!</p> <p>说到西汉大业的建立,除了有雄才大略的刘帮外,另外不得不隆重介绍一下他的三位性格迥异、命运不同的重要谋士:萧何、张良、韩信。</p> <p>  拜将坛,是当年汉高祖刘邦求贤若渴,不拘一格降人才,为拜韩信为大将,“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在此举行隆重授印仪式之地。</p><p> 走进拜将台,韩信威武高大的戎装塑像就映入我们眼前,他足足离我们有2200多年之遥,但他的故事能让我们津津乐道,并深刻影响着后人的思想和观点。让我们一起走进韩信的人生和世界 。</p><p> 韩信 西汉开国功臣,军事家、战略家。韩信出生在一个家境贫寒人家,贫困潦倒时曾受胯下之辱,初属项羽手下的举旗士兵,后归刘邦。但一直不被重用,韩信一气之下离开,才有萧河月下追信,寒溪夜涨等故事,萧何慧眼识珠,称其“国士无双”。向刘帮力荐韩信为大将军。韩信统帅三军后,果然不负众望,以“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计谋,以少胜多,平定关中,进而北进东进,逐鹿中原,势如破竹,百战百胜,平定三秦,取得对楚初战顺利。韩信指挥的“陈仓之战”、“安邑之战”、“井陉之战”、“潍水之战”和“垓下之战”,都是战争史的杰作。卓越的军事韬略和用兵智谋,为兵家推崇,在世界军事史上举世无二。</p><p> 韩信终因“功高不赏,威震人主”,身为人臣,却自我膨胀,遭忌嫌,以“谋反”罪,经吕后与萧何合谋被诛。留下“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名句。</p><p> 他的一生历经磨难、屈辱、辉煌、悲惨,堪称跌宕起伏。他的成与败,功与过,得与失令人感叹唏嘘。他号称“兵仙战神”,他的影响早已超越了军事领域,而融入滋养着传统的文化和艺术。</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p><p><br></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张良(约公元前250一186年),和萧何、韩信为汉初三杰之首。</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他是刘邦的重要谋士,在鸿门宴上帮助刘邦脱离险境。在楚汉战争中,提出不立六国后代,连接楚将英布、韩信、和秦将彭越,歼灭秦军。人们尊称他为谋圣。辅佐刘邦成就帝业后,张良深知与刘邦共事只可共患难,不能同安乐,当西汉立国之时 正是张良“辞汉”之日,在秦岭深处的汉中留坝紫柏山上潜心修道辟谷成仙,“激流勇退”,后人仰慕他“明哲保身”的策略,功成不居的高风。张良功成身退汉中留坝,避免了韩信等鸟尽弓藏的下场。</p><p><br></p> <p>&nbsp;&nbsp;&nbsp;萧何 西汉初期的政治家,汉初三杰之一。项羽称王后,劝说刘邦接受分封,立足汉中。刘邦称王,以萧何为丞相。萧何月下追韩信,极力推荐韩信为大将军。萧何依据褒河地形,筑库开渠,命名山河堰,竣工后可灌溉万亩良田,百姓安居乐业。汉中至此成为鱼米之乡,山河堰自汉初建成,历经东汉、三国南宋等历代历朝的修缮,一直沿用到民国时期,2017年被认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这是萧何对后人做的最大贡献。为了纪念他的丰功伟绩在石门栈道的悬崖上修建了石门山河道观,每年庙会百姓都会到此祈求风调雨顺。</p> <h3 style="text-align: justify;">古汉台汉王刘邦在汉中的行宫,也是宋朝之后汉中府署。</h3><h3 style="text-align: justify;">&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公元前206年,鸿门宴后,刘邦被项羽封为汉中王,取道子午道到汉中。由于对项羽毁约不满,众将士都不愿留在汉中,但在萧何“汉中乃天汉”指教下,在土地富饶、气候温润、河流纵横,盛产鱼米的地方,养精蓄锐,操练士卒,囤积粮食、筑坛拜将,采用淮阴侯韩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计策,北越秦岭,占领关中,统一全国,建立了西汉王朝。</h3><p><br></p> <p>  如今的古汉台只有几块残垣断壁的石头还静静的躺在那里,默默的诉说当年的宫庭奢华和无情的战乱!</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古汉台望江楼,“汉水东去三千里,秦地南来第一楼”。古汉台内南宋时期临江建楼望江楼。在河床宽敞、古宅低矮时,站在古时候的望江楼,可以看到汉江流水缓缓而过。</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时光荏苒,物换景移,汉江河床流域逐渐南移。如今在汉中博物馆内,庄严隆重的望江楼上远眺,四面云山,俯视城区,楼宇林立,树木掩映,已经看不到远移的河流,隐约可见西南处的拜将坛。</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p><p><br></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博望侯张骞(公元前164一前114年),汉中城固人,中国西汉代时期杰出的外交家、旅行家、探险家,丝绸之路的开拓者。</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第一个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中国人,他将中原的文明传到西域,又从西域传到西方,从诸国引进了汗血马、葡萄、苜蓿、石榴、等植物,促进了东西方文化文明的交流。</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张骞逝世后,魂归故里,归葬于故乡汉中城固博望镇。岁月悠悠,汉水汤汤。日升日落,朝代更名。此生不悔入华夏,终身不忘中国情</p><p><br></p> <p>  长江最大支流汉江的汉水,古时称沔水,全长1532公里,从宁强的嶓冢山发源、经过汉中、安康、湖北十堰、襄阳、荆门、仙桃、孝感到汉口流入长江,流经楚塞又折返三湘,西起荆门望往东与九江相同通,最后汇入长江。如今汉水丹江口“一江清水供京津,南水北调进千万家"。</p> <p>中午在街上吃了汉中的名小吃热凉皮和菜豆腐,还有核桃饼后,本打算到兴汉胜境去玩,同行的刘哥建议回宾馆休息下,下午游览景观,晩上看节目表演。</p> <p>  到了汉中旅行,一定要去兴汉胜境。兴汉胜境是投资上百亿,历时五年,精心打造的中国两千多年汉文化超级旅游度假区。走进景区,首先引入眼帘的是一排排独具特色的汉风建筑,灰墙黛瓦,在小桥流水、红叶点点中他们庄严沉静又不失美好。分为汉文化博物馆,汉乐府、兴汉城市展览馆三大展览中,古色古香的装饰风格,琳琅满目的文化展品都讲述着煌煌大汉的威武霸气,展现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超凡魅力。</p> <p>  穿过汉白玉的石拱桥,就到了汉文化博物馆。进入汉文化博物馆,游客必须穿上布鞋套,走在古朴的花岗石地砖上,首先看到的是红毯水下长廊,精致壁画在两侧整整齐摆开,飞檐斗拱、古朴典雅、雄伟肃穆,走廊两旁具有汉风的长明灯将旅客们拉进了一个金碧辉煌的大汉梦境,气势磅礴,大气浩然。</p> <p>  文化博物馆由先祖堂、先贤堂、先圣堂组成。</p><p> 穿过铺满红色花岗石的水下长廊就到了先祖堂,占地960平方米,45米高殿堂内,供奉着华夏十三位先祖:炎黄二帝、尧舜禹汤、文武成康、刘邦刘秀刘备。围绕十三位先祖帝王文化体系,从华夏民族诞生伊始,炎黄始祖缔造业峻鸿绩,到巍巍天汉的历代明君。层次丰富,立意高远,以浩阔无尽的时空反衬,表现一种深邃的历史感与浑茫的宇宙感,彰显着中华民族屹立千古的文化魅力。</p> <p>汉文化博物馆里的大会堂上美奂绝仑、雄浑大气的穹顶。</p> <p>先贤堂,整体色调为汉白玉基色,汇聚汉代六贤于一堂,巨型雕塑分别为:鞠躬尽瘁的诸葛亮,急流勇退的张良,忠心相国的萧何,国士无双的韩信,造纸造福的蔡伦,志在千里的张骞。</p> <p>汉文化博物馆的先圣堂内供奉着八尊19.8米巍峨壮观的汉白玉塑像。分别为先秦八子:老子,庄子,孔子,孟子,韩非子,墨子,孙子和荀子,雕塑造型神态各异,生动呼应,形象地展示了中国先秦诸子百家学术文化争奇斗艳、百花齐放的时代。</p> <p>这幅名为华夏雄风的漆雕工艺画,以中国最具特色的长城为主题,以中国红为背景色,在崇山峻岭绵延起伏层层推进中,凸显了长城最具特色的古烽火台,山川、瀑布、松鹤穿插其中,整体和谐统一。</p> <p>这是一幅名为博望东西的羊毛挂毯,尺寸11.94米x3.7,由上大美院王文杰教授设计,伊朗地毯业最著名的HAGHJGH家族,历史两年编制而成,以张骞开拓西域,打造丝绸之路为主题,表现了中华民族积极开拓边疆,促进贸易文化交流,打开世界文明新视野的伟大进取精神。该挂毯使用的多达600多种不同颜色的羊毛线,有些颜色已经精致到很难用肉眼区分,织工只能凭借编号来挑选色线,在伊朗旧都伊斯法罕的编织工坊内,该家族建造了一个巨大的织架,募集了50多名当地最经验丰富的职工,以三班倒的速度完成了这件通常五年才能完成的巨作,堪称创造了一个艺术史上的奇迹。</p> <p>兴汉胜境城市展览馆是一座浓缩了汉中现在、过去与未来的高科技展馆,它通过现代科技手段,为世人呈现一幅汉中人民勇于开创,砥砺前行的时代画卷。这是充满现代气息的历史厅上的穹顶。</p> <p>汉乐府是一个可以容纳数千人的汉朝皇家宫廷歌舞宴饮中心,全面再现大汉盛世乐府风华的儒雅厅堂。国之重器——九大玉玺承载着华夏帝制王朝文化的历史变迁,没演出时整个展览馆只有这九个方印可看,且只能远观而不可亵玩焉。</p> <p> 荟萃西域丝路文化的风情街,以张骞出使西域为文化脉络进行布局, 游客在感受西域不同国度的士情风俗和人文历史过程中,也将感受到汉文化开放包容的气度,领略到各民族大融和祥和意境;而以一块块秦砖汉瓦为基石筑造的汉人老家街,它以汉人特色文化为主题,为游人提供吃住行娱为一体商业街。</p> <p>到兴汉胜境来一定要看这里的天汉传奇、美伦美妙绝伦大型汉文化史诗长歌演出。由于这次攻略上的失误,表演在下午3点举行,晚上的表演现在又没有,我们4点才到景区,只能匆匆地在三个展馆内打卡,在傍晚时分留一半遗憾、留一半醉梦游完兴汉胜境,依依不舍地离开了。</p> <p>  下一次再去,我一定会穿上华美的汉服,用色彩斑斓的涂料涂一副脸谱彩绘,拓一席诗文,亦或是在汉字廊请上纸笔,静静地写上一副诗词,慢慢领略一场美轮美奂,具有汉韵风味的文化画卷似的演出,就这样放慢脚步,细细的品味,这份雅致美好快乐的汉风生活。</p> <p>  在庚子年的秋末最后一个阳光明媚的早上,我们就赶到了褒河石门栈道景区。威猛高大的戎装汉兵庄严肃穆的站立在城门外道路两旁迎接我们,景区内金黄的梧桐树叶在阳光的照映下更加秋黄耀眼。我们沿着石门文化广场大道行进,景区三国文化集中区采用雕塑、泥塑图文并茂等手法,展现了栈道风云,两汉三国历史故事及人物故事传奇。其中,汉王刘邦祖雕是广场的标志性建筑,石门文化凸现了汉中开汉业,三国风云起的豪迈情怀。沿着正在重修的石门大坝山路,我们开启了古老的褒河石门栈道探索之旅。</p> <p>  &nbsp;汉中褒河石门栈道,因它在古栈道中最便捷,最平缓,历史最长,最具古道,茅以升先生称之为“与长城、大运河比肩的中国第三大建筑奇迹”,两千多年前,历史上第一条公路隧道。是中国七大古栈道之一,是古人为了在深山峡谷中通行,在峭岩陡壁上凿孔架桥连阁形成的一种通道。川陕之间的栈道始于战国兴于秦汉,其中褒斜栈道最负盛名,南起汉中褒河谷口,北到眉县斜峪关,古代关中通往巴蜀的官道,全长235公里。曾有“五里一邮、十里一亭、30里一驿”的盛况。石门栈道是在褒斜道原址上方,抬高70米修建而成,全长1.8公里,浓缩了古栈道的七种形制,以及石门、邮、亭、驿等建筑,是世界首例人工开凿的通车隧道石门;因石门栈道文化积淀深厚,修建极为艰难,被誉为汉中人民不畏艰险,勤劳与智慧的精神象征。古石门宽约4米多,如今石门只有2米左右宽。</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公元前206年,刘邦按大将韩信的计谋所修。这里有世界首例人工开凿的通车隧道石门;有与都江堰,郑国渠齐名的中国水利工程山河堰遗址;这里是国之瑰宝,摩崖石刻石门13品的诞生地;还是倾国倾城千金一笑的西周美女褒姒的故里;刘邦在这里出发,成就了汉家帝业;曹操题衮雪、鸡肋斩杨修、萧何月下追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汉王屯兵过关、诸葛亮六出祁山等历史事件都发生于此。</p><p><br></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就是指褒斜栈道,在汉中段又名褒河石门栈道。</p><p><br></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褒河中游的石门水库,是70年代我国最高的钢筋混泥土双曲拱桥,坝高88米,坝顶弧长254米,以灌溉、兼发电、防洪、养鱼的大型水库。</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nbsp;&nbsp;&nbsp;&nbsp;&nbsp;&nbsp;褒河石门水库,青山环绕,高峡出平湖,水库的湛蓝,国家重点文物千古栈道增添了悠久的历史文化。褒河谷山势险峻,怪石峥嵘,翠峰林立,清净优雅,是旅游观景、品尝鲜鱼的好去处。我们去时正在重修石门大坝,河道已干涸,期待新的大坝能重展褒河秀水。</p><p><br></p> <p>为了凸显景区古栈道文化特色,让更多游客在游览中更好地感悟栈道文化,石门栈道景区增加了以古栈道文化为主题的彩绘笔画或照片,吸引众多游客驻足观看,游人通过观看古栈道,图文并茂地了解石门栈道文化,感悟古栈道文化的魅力。石门栈道浓缩了古栈道的七种形式。</p><p>一、多层平梁加栅盖式:在陡峭悬崖处设置3到4层平梁,平梁之间用立柱连接,以分散栈道及上面为遮雨避而修建棚盖的压力。</p><p>二、平梁斜撑式:崖陡水深之处,无法立柱,用方形壁孔插平梁立直柱加斜撑结构 。</p><p>三、石积式:利用当地方便的石材,层层垒起,前后相连,或在山崖间插入横梁铺石料而成。</p><p>四、多层平梁加棚盖 </p><p>五、依坡搭架式:在较平缓斜坡上凿一排石孔立柱,上塔平梁,梁间铺板成路 。</p><p> 六、千梁无柱式:在陡峭深潭地段,以立柱和斜撑只凿密孔,安横梁铺板而成,类似现代楼房的阳台七、凹槽式</p> <p>汉隶大字“衮雪",《汉魏十三品》中,是目前唯一能见到的曹操的手书真迹。公元219年黄忠刀劈夏侯渊于定军山下,曹操大怒,亲率大军来汉中讨伐刘备,刘备扼险据守,不与交锋,消耗曹军。对峙数月后,曹军粮草接应不上,士气低落,退兵褒谷口。一日曹操带文官武将观石门风光,见褒河水汹涌而下,撞石飞花,挥笔题写“衮雪"二字,随从提醒,衮字缺三点水,曹操抚掌大笑道:“一河流水,岂缺水乎!"遂成千古美谈,后刻于河中巨石上流传至今。</p> <p>褒国也是西周第一倾国倾城美女褒姒的故里。传说褒国没有向周王朝正常纳贡,周幽王举兵讨伐褒国,为求赎罪把褒姒献给幽王,但褒姒终日郁郁寡欢,又苟言笑,使痴迷美色的周幽王上演了“千金买笑、烽火戏诸侯"的千古笑谈!终因贪恋女色落入亡国境地。</p> <p>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六出祁山的历史场景也发生在这里。对于巴蜀老百姓而言,多年的征战,并没有光复诸葛亮所谓的汉家大业,而是掏空百姓的家底,人力物力财力及鲜活的生命在一次次的征战中消失殆尽。正如南宋大词人辛弃疾的《木兰花慢》词中云:“汉中开汉业,问此地,是耶飞?想剑指三秦,君王得意,一战东归。追往事,今不见;但山川满面泪沾衣。落日胡尘未断,西风赛马空飞”</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曹操斩杨修</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公元219年,曹操在汉中褒谷口屯兵日久,欲退不能,与进不忍,心中郁闷。护军禀请夜问口令,曹操见鸡汤,随口曰“鸡肋”,护军传众官,杨修深解其义,便收拾行装准备规归程。曹操大惊怒曰“汝怎敢造言,乱我军心”!推出斩之。</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曹操,雄才大略,胸襟开阔,十分重视招揽人才,他对才高八斗的杨修,内心欣佩,非常欣赏,又是聪明的爱子“七步成诗”曹植的老师。</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曹操在两个儿子之中选立太子上龙椅之事,已经焦头烂额。杨修之死是曹操处心积虑推翻杨修推荐曹植为太子而诛杀的原因。杨修走了40天,曹操也走了。随后,曹丕继位,终于荣登大宝座。</p><p><br></p> <p>为纪念萧何修建山河堰,依山而建的石门山河观。登其观依亭远眺,翠龙隔山相望,飞瀑深深入目,蓝天浩瀚、苍山绵长,钟鼓琳琅,丹花映霞、一草一木、一枝一叶,匆匆的汉中二日行,此情此景,怎不感叹萧公之贤?曹相之雄?刘邦之度?张鲁之圣,岁月更替,风云变化,人生无常,幻化古今!</p> <p>  在褒国古城吃罢午饭后,我们一行踏上了秦岭太白山之旅。静候下期美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