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对于“定义”,百度词典里这样表达:定义原指对事物做出的明确价值描述。现代定义:对于一种事物的本质特征或一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确切而简要的说明;或是透过列出一个事件或者一个物件的基本属性来描述或规范一个词或一个概念的意义。</p><p> 教育,又该如何定义?东莞卓越教师高级研修班第三次集训的第三次专题讲座:定义自己的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原点诉求,由天津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张连生主讲,引领我们深度理解何为自己的教育。</p> <p> 张教授先给我们带来一个小故事:</p><p> 有个木匠砍了一棵树,用它做了三个木桶。</p><p> 一个装粪,就叫粪桶,众人躲着;</p><p> 一个装水,就叫水桶,众人用着;</p><p> 一个装酒,就叫酒桶,众人品着。</p> <p> 故事的道理:桶是一样的,因装的东西不同,命运也就不同。人生也是如此,有什么样的观念就有什么样的人生,有什么样的想法就有什么样的生活。 一个人肚子里有什么样的货色,这个世界就会给你什么样的脸色。</p><p> 接着,张教授提出这个观点:一个人想定义自己的教育,先定义自己。定义自己是定义教育的基础。</p> <p> “定义自己的教育”是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哲学问题,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定义自己的教育才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原点诉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定义自己的教育是多样性世界的必然。第二,定义自己的教育是教师发展或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阶段。第三,定义自己的教育是个性化教师的起点。第四,定义自己的教育是实现教学的教育性的根本保证。第五,定义自己的教育是治疗职业倦怠的良药。第六,定义自己的教育是变动时代保持定力的需要。第七,定义自己的教育是教育家型教师(校长)的根本标志。第八,教师的教育教学和管理行为是受教育观念支配的。</p> <p> 什么是定义自己的教育?张教授指出:第一,定义自己的教育就是对教育有一种自己的理解和认识。第二,这种理解和认识要经得起推敲和论证。第三,理性地确信,并脚踏实地地践行。第四,定义自己的教育是过程,不是结果。</p> <p> 关于怎么办的问题?张教授也提出了一些建议:</p><p> 第一,定义自己,做一个自觉的教育工作者。第二,体悟职业的价值,做学生成长的助力者,和学生共成长。第三,让反思成为习惯,记录自己的心路历程。第四,与经典为伴,提升教育生活的品质。</p> <p> 讲座中,张教授还向大家推荐了很多好书:《什么是真正的教育》《教育:让人成为人》《陶行知教育名篇》《教育究竟是什么》《给教师的建议》《什么是好的教育——学校教育的哲学阐释》《杜威教育论著》《叶圣陶教育名篇选》,等等。</p><p><br></p> <p> 讲座结束后,第二小组组长欧阳元东老师做总结发言,提出了自己的见解:</p><p> 张教授的讲座《定义自己的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原点诉求》清晰地让我们知道提高自己的教育能力,形成自己的教育风格,定义自己的教育是成为卓越教师的良好路径。</p><p> 作为教师,我们先不关注学校,不面向学生,我们只谈教师要定义自己的教育该怎么办。教师需要四种能力,德育或者班主任工作能力,教学能力,教研与科研能力及自觉提升的学习能力。</p><p> 1.班主任工作能力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必备能力。我们认为它包含班级管理能力,开展主题班会的能力,学生个性化德育教育能力和家校沟通能力。</p><p> 2.教学能力是作为教师的基本能力。教学设计能力,课堂教学实施能力,信息化资源整理或开发能力,教学反思和教学效果评价能力应该能比较好地概括这一能力。</p><p> 3.教研和科研能力有利于较大提升教师成长速度。教师的听课能力,评课能力,说课能力均属于这一能力。从教育教学实际问题提炼而开展的课题研究能力,对教育政策文件的解读能力是科研能力两个分支。</p><p> 4.提升教师学习能力是成为卓越教师关键一招。这个能力应该包括强烈的学习态度。当代社会,知识爆炸,知识垂手可得,技能可以不断重复模仿,但是智慧需要启迪,德行需要树立,这些均需要教师不断学习,不断成长,与时俱进,没有坚持学习态度是不行的。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各类教育开设的课程就多达上千门。一个专业课程就有几个专业方向,把专业办成专业群是职教专业建设的方向。比如计算机专业就有网络工程,软件开发,计算机应用,软件服务,大数据,物联网等方向。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倒逼教师要提高学习能力。学习能力还应该愿意看,能搞懂教育经典书籍。张教授推荐的书籍就是很好的营养,能助推我们提升教育本质的认识,形成自己的教育风格,定义自己的教育。</p><p> 让我们做自觉的教育者吧,做学生成长的助力者吧,记录自己的心路历程,体悟我们自己的工作价值。</p> <p> 张教授的讲座这般精彩,自然赢得了一大批粉丝,大家纷纷和教授合照。</p> <p> 这次集训,还有一批来自云南省昭通市实验小学的老师跟随高研班的童鞋一起学习,他们都能专心致志,认真地聆听和记录,如饥似渴地接受着新鲜的理念。</p> <p> 来,看看我们的大合照!</p> <p>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让我们学会定义自己,做自觉的教育者;体悟工作的价值,做学生成长的助力者、见证者;让反思成为习惯,记录自己的心路历程;与经典为伴,提升生活品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