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逢是首歌——2020年“国培计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种子”教师培训精彩纷呈

豆沙包

<p>  当合肥学院遇到凤阳,便迸发出了优秀传统文化的火花:2020年11月12日——11月16日,合肥学院承办的安徽省“国培计划(2020)”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种子”教师培训班,在凤阳国际大酒店圆满结束。其间种种细节,遂成经典回忆。</p> <p>  盼望着,盼望着,合肥学院来了,专家来了,学者来了,参加培训的老师也来了!一切都是那么的有意义!</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四海之内,皆兄弟</b></p><p><br></p> <p>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一位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者招引着我们从四面八方的聚在一起。大家齐聚一堂,之前从未相见,相逢却意外的亲密。</p> <p>  领导、专家、学者、老师、还有参加培训的学员,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大家不分彼此。因为我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所以一定要拍一张亲密无间的全家福。</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四海之内皆兄弟,全省都是一家亲。</span></p> <p>  分明是才认识,却好像已经熟悉一辈子。大家聚在一起是兄弟,是姐妹,还是忘年!</p> <p>  大家在一起有太多的话要聊,聊黄山的云海,聊徽州的马头墙,聊芜湖的铁画,聊六安的瓜片,聊宣城的宣纸……安徽的一切的好山好水大家都如数家珍。</p><p> 大家还在一起聊工作,不过聊得最多的是唐诗宋词,是书山有路,是学海无涯,是共饮一江水……</p> <p>  凤阳古城觅知音啊,我们都是中国人,本是同根生,文化共传承……</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美食美课,食·课不停</b></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美 食</b></p><p> </p> <p>  早年便知凤阳花鼓响,今朝又尝江淮饭菜香。这里的饭菜有品有色,有滋有味,让人心生美意。</p><p> 早餐异常丰盛,除了寻常的包子、水饺、玉米、鸡蛋之外,最让人难忘的莫过于凤阳的酱菜。这里的酱菜爽口开胃,大家非常喜欢,以至于产生了“酱在外稀饭有所不受”的感慨!</p><p> 午餐的丰富超乎了想象,鸡鸭鱼肉太过寻常。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凤阳的猪蹄,它不光色香味俱全,而且名字也很霸气——叫刘府猪手,想必这应该是几百年前刘姓人家的最爱吧!</p><p> 剁椒鱼头寻常见——出在淮河不一般。淮河的水淮河的人,淮河的鱼头很提神。每到晚餐之时,总能遇见红艳艳的辣椒,裹着扑鼻的香气迎面而来!此时大家就意外的兴奋,而且食欲也莫名的大增!</p><p>……</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美 课</b></p><p> 物质的丰盈点亮了精神的灿烂,专家学者的每一堂课都是无比的精彩。</p> <p>  鲍鹏山博士讲了教育的轻重缓急,还讲了教育的两大使命:一是传承和发展人类文化,促进人类精神文明;二是传承和拓展人类技术,促进人类物质文明。教育的最原始核心使命是,通过教育传承文化,达成文明……鲍鹏山博士的话让我们每个学员感觉到重任在肩,我们每个教育的人都要勇于担当,不辱使命。勇于担当,不辱使命。</p> <p>  吴福雷老师要求我们要做一个五“读”俱全的人,我们语文人应该从“读准”、“读对”、“读深”、“读活”和“读出自己”五个方面进行古诗词教学。讲到动情处,吴老师亲自为我们诵读了苏轼的《水调歌头》,他的感情到位,我们听的是如痴如醉。当他充满磁性的声音回响在风阳厅时,我们仿佛感到旷达豪放的苏轼正在向我们走来……</p> <p>  刘毅老师高瞻远瞩,他提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与学科教育相融合。特别是在语文教学上,我们要读经典教经典。我们要从名著中汲取营养,也许读透一本经典,我们就能浑浊转通透,画出人生绚丽色彩。读书可以明智,传统文化可以让人儒雅,因为腹有诗书气自华!</p> <p>  陈德琥老师具有浓厚的乡土情结,所以他说,其实淮河文化也源远流长。然后他旁征博引,用众多的史实印证了淮河文化的灿烂。陈老师所言不虚,如果人们没有乡土意识,没有家国情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何处传承?</p> <p>  吕建东老师对凤画情有独钟,他侃侃而谈旁征博引……他深情地说,保护了凤画就是保护了中华文化的一支涓涓细流,而保护了无数个像凤画一样的民间美术遗产,就会把中华文化的涓涓细流汇成大江大河。由此,中华文化的根基才会更加牢靠,中华文化之树才会枝繁叶茂。我们听到这里都热血沸腾,我们深感责任在肩……</p> <p>  张作真老师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与学科教育有机结合。中华文明与欧洲文明是完全对等的,我们应该有文化自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们老师要有家国情怀,我们的教育也应该是有家国情怀的教育,我们要立己达人,还要加强自身修养的教育……听了张老师的话,我们感觉心头沉沉,我们应该努力用心,力争将中华优秀文化与学科教育完美融合。</p> <p>  美食美课,食•课不停!我们生于盛世,更应恪守传统,极尽文化!</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英雄路,无须问出处</b></p><p><br></p> <p>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上课学习之余,我们走出教室去仰望凤阳的蓝天白云。清风明月告诉我们,这里是一个英雄可以不问出身的地方。</p> <p>  667年前,这里有一位放牛娃出身的好男儿,带领他的小伙伴们创立了伟大的大明王朝,这位好男儿的名字叫朱元璋。他的故事告诉我们,一切皆有可能!庄严肃穆的明皇陵里有朱元璋的孝心,雄伟壮阔的中都城有朱元璋的乡土情,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流淌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p> <p>  42年前,小岗村的十八位村民在信纸上按下了鲜红的手指印,他们搞起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他们奏响了时代的最强音。他们不怕死,他们也是放牛娃出身,他们都有赤子之心。 黄土地上的人民,他们的心中始终藏着一份坚贞,中华民族哪一次不是向死而生?</p> <p>  2004年,沈浩来到了小岗村。他效仿古人,心系苍生。他立志做好小岗村的当家人,他经年累月,最终舍身。在沈浩同志先进事迹陈列馆,我们感慨很深,祖国古往今来都不缺乏纯粹的人,家国情怀代代传承!</p> <p>  博物馆里陈列着灿烂的中华文明,斑斑的锈迹无法掩饰青铜的光泽,残损的瓷器也无法抹杀先辈的智慧……</p> <p>  我们生逢其时,正值伟大的民族复兴,我们重任在肩,不管怎样出身都可以续写华夏文明!</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暂别离,天涯若比邻</b></p><p><br></p> <p>  相逢即是有缘,离别切莫伤感。我们用工工整整的听课笔记告白,我们用热烈的掌声告白,我们用滚烫的结业证书告白,我们带着满满的收获告白,我们带着沉沉的责任告白……</p> <p>  暂离别,天涯若比邻,此去无论山间小镇,抑或田野乡村!</p><p> 天佑中华5G网,可语音听君子心声,可视频见同仁清荣峻朗,可文字发千古幽情、与志同道合者共同感慨。人有情思天有网,今有北斗心可移,此时只是暂别离,看来日方长,天涯咫尺若比邻!</p> <p>  此生无悔,入华夏,堂堂正正中国人!</p><p> 此生无悔,入华夏,千年文明共传承!</p><p> 他年再聚,必是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那时我们再齐聚江淮,来一次:说凤阳道凤阳……中华文明万古长!</p> <p><b>撰稿人:李波</b></p><p><b>插 图:包姁梅</b></p><p><b>编 辑:包姁梅</b></p><p><b>审 核:夏娜 李燕</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