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第11届“双核素养视角下 ”的“教”与“学”育人方法引领 即名师课堂观摩研讨课 掠影</h3> <h3> 静静的期待着名师大家黄厚江老师的到 来!</h3> <h3> 庄严肃穆的课前国旗前宣誓 !——我们忠诚于我们的祖国 ……</h3> <h3> 学生们的入场 ——整齐,有序 ,迅速 ……</h3> <h3> 静静的等待着的老师们 !</h3> <h3> 座无虚席 </h3> <h3> 主持人的普通话好标准哟 !</h3> <h3> 一位朴素,温文尔雅的老教师走上了讲台,他 ——就是教育大家,黄厚江老师 。</h3> <h3> 开场简洁简单 ——直入正题 《台阶 》</h3> <h3> 认真预习新课的孩子们 !</h3> <h3> 对于黄老师的课,怀着百分之百敬仰的心里,认真记下他的每一步教学过程。 </h3> <h3> 一位同样认真的我的邻居老师的笔记 。</h3> <h3> 躬身弯腰,给学生认真的提醒 。</h3> <h3> 课后和老师们面对面交流 。</h3> <h3> 胆大的女教师现场提问 ,好令人羡慕呀,有和老师 直接交流的机会 !</h3> <h3> 黄老师认为,课堂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学生学习的过程,应该是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应该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长的过程!所以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之中以文本为平台,以语言活动为主要形式进行教学互动,以此指向学生的语言成长这一目标!教学。黄老师从了解“谁读了三遍”开始,然后让学生试读,其他同学评价,学生再试读,教师范读!也正是在反复的"读“中师生感受到了文章的语言特点!在黄老师的课堂上,学生可以尽情地感受"读的快乐,享受读的过程!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中有收获,有成长!在写作教学中,黄老师也把对写的强调落实在他的每一次教学过程之中,黄老师要求学生再创作的过程一方面是对写的训练,"写与"读“在这里绝妙连!学生的写不是乱写一气(我们见多了这样的所谓"写的训练)而是有支撑,有借鉴!学生在写的过程中,充分体验文本,感受人物! 在黄老师这里,教师的讲授更多的是启发、引导、指点和示范的一种方式,更多的是在创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在他的课堂,学生身心愉悦,不需要揣摩教师心理,也不需要说一些言不由衷的“表演性”语言,他们的语文精神得到释放,创造的欲望得以唤醒。尊 重 “学生本色”、做学习的主人;回归“学科本色 ”,还课程原味;推行教学本色,以“实”求“ 质 ” 。</h3> <h3> 黄老师课程设计理念 ——他追求的语文课是本色的语文课 ,教学风格是“自然,和谐 ,本色,大气 ”,语文课堂境界是:人与人的和谐,内容与形式的和谐 ,语文和非语文的和谐 。在语文教学中 ,他追求的是以听,说,读,写教学能力为主的语文教学能力的提高 。在写作教学中,他追求的是:引导学生写出平平常常的好文章 。<br></h3> <h3> 一位老教育家的风采 ——是那么的朴实无华 ,那么的不惹人注意 ,却又是那么的令人佩服 !听他的课,如沐春风,如久旱甘霖,如 烈日下的清泉……那么的平平静静,平平淡淡 ,却又如一泓清泉注入您的心田 ,让人在不知不觉间 进入 ,入迷 ,直至沉醉其中 !既让老师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又懂得了怎样去教学生,学生也明白了怎样去悟!循循善诱 ,直达 你的心灵深处 !</h3> <h3> 老师的心得体会 !一定要认真听啊 !</h3> <h3> 刘铁梅老师,全国初中语文课堂大赛 一等奖的获得者 ,对《西游记》 整本书进行导读 。</h3> <h3> 为了达到引导学生阅读原著,消除对古典章回小说的恐惧心理,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小说兴趣,刘老师精心设计了《西游记》全本书陌生化导读课,她以古典章回小说的组成元素如目录、开头、结尾、正文和穿插内容等为载体,并采用比较联想、猜故事、朗读、品析等方式,不仅让学生认识了章回古典小说的基本特点,而且还消除了学生阅读名著的心理障碍,激发了学生阅读原著的好奇心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初略了经典名作原著的艺术魅力!</h3> <h3> 就《西游记》中某一个章节里面某一段的详细讲解 !</h3> <h3> 背脊挺直,聚精会神听课的学生们 !</h3> <h3> 白皛,深圳市福田区教科院语文教研员,七年级观摩课《好玩的诗 》。</h3> <h3> 从近现代古诗的统计中可知,古诗并不都是优秀的作品。他们只是古人记录日常行为的,一种喜欢的方式而已 !</h3> <h3> 古人在日常生活中,事事,时时,处处都在记录,就是古诗 !</h3> <h3> 白皛,瘦高,年轻,尤其是声音特别好听!</h3> <h3> 白皛: 深圳市教科院兼职教研员,福田区教科院兼职教研员,福田区未来教育专家工作室主持人,首都师范大学国学教育学院特聘专家,金华教育学院兼职教授,省骨干教师,全国教研先进工作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华吟诵的抢救、整理与研究”子课题“吟诵教育研究”专家组成员,中版集团《诗词吟诵》教材小学主编之一,曾应首都师范大学邀请参与国学教育《诗词》课程研发,任项目组长。近年来,到台湾、北京、安徽、山东、浙江、河南等地授课、讲座数百场。<br></h3> <h3> 白皛老师日常生活照一张 !</h3> <h3> 教学生读中想象:<br>我们读诗,就是要读出诗中景,诗中人,诗中物,诗中情。<br></h3> <h3> 白老师用心为我们规划着吟诵之路——从朗读名言佳句入手,让孩子自助朗读,有语感的朗读才是有滋味们,不厌倦的,并且记得牢的。我们常说“习惯成自然,”自然“水到渠成”。从朗读过渡到吟诵,教室里的气氛温煦、和谐,吟诵的声音在响亮的循环着......一切都是那样的美好。<br> </h3> <h3> 让我们静静地聆听诵读之声吧 !</h3> <h3> 向浩,深圳市龙华新区中学语文教研员。主要从事中学语文教学科研工作。近年来先后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等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主编或参与教材、教辅用书编写3本。主持或参与国家、省、市级科研课题研究3项。曾在第二届“中语杯”全国青年教师大赛中荣获第一名、在2006年广东省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大赛中荣获第一名。</h3> <h3> 向浩观摩课《蒹葭 》</h3> <h3> 向浩老师对语文教学的心得体会 !</h3> <h3> 细细聆听,那水边的男子在寻觅着什么 ……</h3> <h3> 余映潮,著名特级教师,省优秀教师,全国优秀语文教师,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中学语文“板块式教学思路”的创造者,“活动充分、积累丰富”教学流派的代表人,就教学而言,“学生活动充分、课堂积累丰富”是课堂教学的高层次境界;就教师而言,“让艺术的教学设计走进千万个普通语文教师的课堂”应该是语文教学改革力求达到的一种理想境界。<br>教育名言<br> 强化课型创新,优化教材处理,简化教学思路,细化课中活动,诗化教学语言,美化教学手段。<br></h3> <h3> 我们平时的教学中能够学习教参,就够认真负责任了,可是在于老师这里才只算是开了个头,他提倡的是创新!我们平时都只讲课本,可是在于老师这里报刊杂志上的美文都可以拿来用。我们平时文章是一篇一篇地讲,可是在于老师这里文章也可以归类讲,就像教数学一样将题目分类,就像是添某一条辅助线就可以解决的数学题集中到一起一样。</h3> <h3>余老师真正熟悉教学和课堂的时间比较短,在课堂中的技术化应用不是他的长项,他摒弃打造应用高超教学技术,课堂趋于艺术化的教学。他也不想如一些教师富有天分,并依赖这种权威性,搞成课堂上教师气势咄咄逼人。他也不是一个善于在课堂进行师生互动性的调度,让学生围绕老师团团转的人。<br> ..他的优势在于他的研究是高位的、超前的,思想是成熟的,应用方法是可为普通老师借鉴的。他的教学带有普通的特征,只是专注于把普通做得精美,让人可以学习,也值得玩味和欣赏。他是一个唯美主义者,非常强调精致,做事与做人都以此为标准。<br> 在这一点上,他像一个高明的厨师。做一道家常菜,也能见出工夫。他在课前精于选料,做出合理的配制和调和,并竭尽全力,匠心独运,最后奉献给你的是一个杰作。<br> .如今如此用心研究的人不多,用心教学的老师也不多。能够把基于研究的教学做得精致、精美,非要有余映潮先生那种独特的价值追求才能够达成。<br> .这是我们一辈子去膜拜他的理由!</h3> <h3> 在这三天里 ,我们观摩了十位老师的示范课 , 他们不同的教学授课风格和理念 ,不同的设计思路却展现同样的风 釆,这些名师们对教材的透彻理解 ,清晰的教学思路和灵活的教学方法 让我切实的感受到了他们扎实的教学功底和丰富的教学经验 ,娴熟的教学技巧 。同时,他们毫无保留的把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方法毫无保留的分享给大家 ,这需要多么大的付出精神呀 !也只有我们,这些名家大家们才能做到 !<br> 学习的时间虽短 ,收获却是满满 。更加深深的意识到只有不断的学习 ,与时俱进 ,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和语文素养 ,才能适应语文教学新的发展需要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