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师范大学陶瓷艺术馆(定窑至美篇)

李舒弟,dali

<p>你很难相信,薄如蝉翼般的定窑至美至真与至薄,仅仅“脱模”的技术今天就难以企及。</p><p>古人的技艺之巅,为何今天的人们难以企及。因为不用“心”。在急功近利的现代商业社会活动中,所有的生产活动围绕着经济利益。说这也能仿那也能做的人,你要冷静看问题。</p> <p>定窑窑址在河北曲阳县。</p><p><br></p><p>因为宋时属于定州,故名。</p><p><br></p><p>定窑在唐代已经开始烧制白瓷,至宋代著名,衰落于元代。</p><p><br></p><p>定窑瓷胎薄而坚致,釉色或为纯白,或白中闪青,产品以盘碗为多。</p><p><br></p><p>定窑以烧造白色素瓷为主,装饰图案常用印花、划花手段,秀丽典雅。</p> <p>白釉开始于晚唐五代时期,定窑完全掌握了烧制精细白瓷的工艺技术,</p><p><br></p><p>开始大量生产高品质白瓷,刻有“官’、”新官“款的精细白瓷开始作为贡瓷供应上层甚至皇宫。</p><p><br></p><p>这一时期产品较为丰富,造型丰富,大多光素无纹,</p><p><br></p><p>主要装饰手法为划花和印花,划花主要是在器物划出弦纹。</p> <p>但定窑的色泽同样丰富多彩,除了白定以外,紫定,绿定,红定,酱定,黄定,黑定等,可以说只有没见过,也难以想象古人的色彩属性与禁忌要求,没有一种色彩,一种造型,一堆花瓣,一个动物,一片云彩不暗函深意。</p> <p>关于装饰手法的扫盲:</p><p><br></p><p>印花:用有花纹的陶瓷质料的印具,在尚未干的器物坯体上印出花纹,或用有纹样的模子制坯,直接在坯体上留下花纹。</p><p><br></p><p>模印贴花:是先将特定的装饰图案用模具印制出来,然后粘贴在未干的坯体表面。</p><p><br></p><p>刻花:刻花是指在尚未干透的器物坯体表面深刻出花纹,具有浅浮雕装饰效果。</p><p><br></p><p>多重莲瓣纹是这一时期最为常见的装饰纹样。</p><p><br></p><p>划花:划花是指在尚未干透的器物坯体表面浅划出花纹,划花手法灵活,线条自然纤巧,常与刻花配合使用,表现纹饰细节。</p> <p>(紫定划花龙纹盘)</p> <p>胎薄而坚,扣之如磬</p> <p>(花口剔花葫芦瓶)</p> <p>(紫定剔花盖罐)</p><p><br></p><p>黑釉中品质极高者被称为“黑定”,多是供上层社会使用的高档瓷器。</p> <p>(白定剔花军持净瓶)寺院用物</p> <p>(定窑剔花梅瓶)酒具</p> <p>酱定炫纹盘口瓶</p> <p>晚唐时,定窑就超越了邢窑,确定了白瓷的霸主地位。当时的白瓷是最高档的日用、观赏瓷。代表着审美方向的宫廷、官府和富裕阶层以使用定瓷为荣,大量定制,为区分界定,因而留下了无数有标识性的款识。多以姓氏、人名为主;也有地名、官府机构、用途、及押记符号等等。</p> <p>(双鱼耳白定剔花瓶)</p> <p>酱定凤首壶</p> <p>鸡首盘口瓶</p> <p>莲口五管瓶</p> <p>梅瓶</p> <p>莲口五管酱定</p> <p>瘟疫期近一整年,浙江师范大学陶瓷馆转换展览模式,分期继续分享各类精美瓷器,让我们继续徜徉于历史长河落日圆融的岁月了。</p> <p>历史回眸一瞬间,浙江师范大学的瘟疫期陶瓷馆如何展示藏品,网络将是一个最佳途径和敞亮平台。甚至于可以放大图片观察细节,可见“”网络陶瓷馆”模式是今后的大方向,拇指敲击屏幕可办的事情远比搬运布展轻松数倍,爽啊![OK][呲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