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小河南

阳光灿烂

<p>  深秋时节,老同学打电话,邀约前往老家附近的小河南。说到“小河南”的称谓,其实当地人就是称之为“河南”,是包括河南和双河两个行政村的自然村落,外人为了与“河南省”区别开来,才有了“小河南”一说。老同学是岳西本土小有名气的诗人,对宣传乡土文化旅游资源比较热心,一直对妙道山以及小河南抱有深厚的感情。河南就在我老家隔岗,那里有我的许多亲戚,许多同学朋友,许多学生和家长,加上单位又安排我负责河南村的教育扶贫工作,我对河南亦有很深的感情。与河南村负责人沟通后,我们一同前往。</p> <p>  老同学开车接上我,同车的还有一位女士,是户外爱好者,后车上还有两位达人,其中一位柯姓退休老师,对岳西各地乡土人文颇有研究,另外一位姓吴,也是小有名气的诗人,五河镇关工委执行主任王学钿也欣然同往。一路阳光一路诗,很快就到了小河南,在村口的一处地方,地势开阔,道路齐整,新修了人行塑胶步道,忍不住停车拍拍美照。</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一行6人到达河南村党群活动中心,妇联会主任万应琴接待了我们,她是该村有名的“河南通”,全村近两千人口,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刚出生的小孩,都能报上姓名。万主任热情的向我们介绍了河南村情村貌,河南村位于岳西县五河镇的西南边际,距县城37公里,距岳武高速沙村预留出口17公里,东与田头乡接壤,南与店前镇隔山相接,西与妙道山森林公园毗邻,北面接本镇双河村,河南村旅游资源非常丰富。诗人同学赋诗赞曰:</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 巍峨锦绣大别山,一望平畴走马川。</b></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nbsp;&nbsp;&nbsp; 皖韵煌煌连画栋,徽风烁烁接飞檐。</b></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nbsp;&nbsp;&nbsp; 千秋基业源流远,万世宗祠众口传。</b></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nbsp;&nbsp;&nbsp; 会议宏开新日月,民安国泰共尧天。</b></p><p><br></p> <p>  稍事休息后,万主任带领我们前往朱弯组,领略“胸有成竹”的自然造化。车子沿着河边水泥路蜿蜒而上,转过山嘴,几户人家静卧在面前,一个大姐正在门前切着萝卜,准备晒萝卜干,她的小孙儿正坐在旁边的小凳子上玩着手机,看见陌生人来了,放下手机,呆萌的打量着我们。旁边放着几个装满水的大木桶,应该是准备用来洗山芋粉的。有没有老家的感觉?</p> <p>  “胸有成竹”是最近几年才被人们发现的奇异景点,只见一片毛竹林的边上,一棵古树的胸部空心处,长出一株清秀的毛竹,众人皆感叹大自然的奇妙有趣。同行的诗人吴戌,做诗赞曰:</p><p><b> 铁栎虬柯未肯枯,新枝蕃代护根株。</b></p><p><b> 何年行地相交合?胸怀成竹育龙雏。</b></p> <p>  趁我们交流感叹拍照之际,万主任就近到几户脱贫户家回访。我曾经在原茅山初中河南教学点工作过,最近几年又联系河南村教育扶贫工作,所以对那里的情况比较熟悉,我引导大家一起前往凹上老屋。<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柯老师介绍说,凹上老屋,三进五开间,为清代康熙年间官宦蒋嘉文宅第,大门前左右立有系马石一对,分别雕刻有“文官下轿”“武官下马”,字迹清晰可辨,足见当年屋主人的声望地位之高。</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  蒋嘉文官至钦天监官员。老屋现保存有康熙三十一年匾额四块,分别刻有:“学徹璣衡”“秉惪惟和” “淳厚遺郷”“仁夀流芳”,“璣衡”是天文方面的一种仪器,表明宅第主人在天文地理方面的学问精深、成就极高。</span></p> <p>  时近中午,我们一行回到村部,来自杭州的规划设计人员,正在河南村做整村规划的勘察调研工作,据介绍,五河镇党委政府正准备结合美好乡村建设,对小河南的旅游资源,重新整合,第一步就是要做好全局规划,精准施策,逐步实施。在全民旅游的大背景下,期待古老的小河南焕发出全新的光彩!</p> <p>  吃过午饭,前往李冲下屋。在村口苍翠掩映之中,一水口亭立于桥头,该亭建于上世纪80年代,是当地村民自发集资修建的景观亭,在那个还在为填饱肚子而奔波的偏远农村,这是一个比较难得的存在,也似乎在向世人透露出这里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p> <p>  李冲下屋与凹上老屋相距不远,合称为“李凹自然村落”。一座不是很高大的清代建筑与凹上老屋遥相呼应,彰显出历史的厚重。门头青砖上雕刻有“居易以俟”字样,“居易以俟”,出自《礼记·中庸》“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侥幸”,这在当今时代,依然具有指导意义。</p> <p>  再往上500米左右,一株倒下的巨大古枫,压垮了一户人家的厨房,斜卧路边。都说古树是有灵性的,据这户人家的主人介绍,这古枫是在去年的一次狂风暴雨中轰然倒下的,压塌了他家的厨房,砸向车来车往的水泥路,居然没有伤害到一个人。这株存在了近千年的古枫,在几十代居民的呵护下,不知历经了多少风雨和沧桑,看尽了无数世间人和事,最终还是没能挺住,倒在了一场很平常的风雨之中。河南村准备就地将这棵古枫制作成标本,也算是对这株古枫最后的的尊重。</p> <p>  旁边竹林里两株高耸挺立的古枫,枝繁叶茂,在树腰处,一棵的枝丫伸到另一棵的树干,肌体已融为一体,故名为“连理枫”。这两棵枫树,高约数十米,根部需要6个人才能合抱过来,树干笔直,高大伟岸,携手傲然挺立在翠竹之中,令人称奇、景仰!</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一行来到红二十八军“小河南会议”旧址——蒋氏支祠,俗称“六行堂”。在本世纪初之前,大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时期,这里曾长期被用来兴办小学和初中,直到新的河南小学和茅山初中建立,六行堂才结束了办学的使命。我曾将三年的青春和汗水留在这里,站在庭院之中,仿佛又看到了师生活跃的身影,听到了正厅和两侧厢房里面的朗朗书声。蒋氏支祠建于清道光元年(1821年),布局独特,正屋五间三进,中、后进带左右跨院。一进祠门,面阔五间。凹廊式大门,二层为戏楼,天花藻井为天圆地方理念穹窿式设计,绘太极八卦龙凤花草图案,虽然历经200载,图案颜色依然光亮如新。院内可容纳千人观戏。左右有回廊,与戏楼相通连。整个祠堂建筑,柱梁门窗尺寸比例协调,规制得体,是不可多得的建筑精品。据蒋氏族谱载:“潜山知县叶兆兰赞曰:六行堂者,潜阳蒋氏支祠也。周礼有‘孝、友、睦、姻、任、恤,曰之六行’,蒋氏先人以此名堂也,意深哉。”</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1936年10月,中共皖鄂边区特委书记何耀榜在蒋氏支祠召开了潜山、桐城、舒城、岳西等10县的县委和工委会议,宣布奉命成立中共皖鄂边区特委,建立根据地、扩大武装、成立岳霍工委、筹集粮款等5项任务,史称“小河南会议”,中厅墙壁上《拥政爱民八大公约》等制度条约依然清晰可见。该祠2000年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b> 庚子秋回小河南</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 妙语论道</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 (2020.10.29)</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 河南满目是青山,访古寻幽梦当年。</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 六行堂里忆往事,二十春秋恍如烟。</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 古枫连理成佳偶,李凹古村慨康乾。</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 成竹在胸蓝图起,杳远往事做渺观。</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 秒赞六行堂</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b>呦呦奶茶</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 泼墨山水建祠堂,古色古香远名扬。</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 历经风雨数百载,还是当年好模样!</b></p><p class="ql-block"><br></p> <p>  大峡谷是河南村的重点景区,这里是岳西县最早开发的峡谷景区之一,来过这里的游客都感叹,这里大概就是岳西县自然风光最好的峡谷。2000年左右,当地四位村民,合伙建设了基本的人行步道,峡谷才得以被世人所知。在将近20年的建设运营历史中,经历过游人如织的短暂辉煌,中间几易其主,几易其名:“龙潭河峡谷”、“小河南大峡谷”、“妙道山大峡谷”、“大别山大峡谷”,每一次挣扎的背后,仿佛都是峡谷的不甘落寞,努力向世人展示自己的美丽。如今的大峡谷,正期待凤凰涅槃,浴火重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