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的金寨

二泉松

<div>“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瞻仰金寨县红军广场时对金寨人民为中国革命作出的巨大贡献给予的高度评价。<br></div>金寨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金寨县作为革命老区,有"红军的摇篮、将军的故乡"的称号。英勇的红军队伍,锻造出洪学智、徐立清、皮定均、陈先瑞等我党我军一批杰出优秀人才,从红军中成长的金寨籍地师级以上高级将领600多位,其中省军级以上高级将领206位,开国将军59位。实属全国罕见。 <div>江泽名题字的金寨县革命烈士纪念馆。</div><div>金寨县红军广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占地面积25万平方米。景区包括六个部分:革命烈士纪念塔、金寨县革命博物馆、红军烈士墓园、红军广场、洪学智将军纪念碑和金寨县红军纪念堂。形成以烈士纪念塔为中心,融塔、馆、堂、碑、墓园、广场为一体、具有山区特色的大型综合性纪念园。</div><div><br></div> 邓小平题写馆名的“金寨县革命博物馆”。 穿上红军军装,前往山坡上的红军烈士陵园。<br> 瞻仰庄严肃穆的红军烈士陵园。 向更高的红军纪念碑进发。 登上59级台阶。身为老党员,做代表向烈士敬献花圈。 把花圈安放到位并加以整理。 刘伯承元帅题词“燎原星火”的“金寨县革命烈士纪念塔”。 洪学智上将题词的“金寨县红军纪念堂”。 纪念堂里的红军群雕。上面有“100000”的字样。 100000名牺牲的红军占到金寨县当时总人口的20%!直到2000年,金寨的人口才恢复到58万。 金寨籍的高级将领像和在金寨创建的红军部队任职的高级将领像(一)。 金寨籍的高级将领像和在金寨创建的红军部队任职的高级将领像(二)。 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 洪学智上将墓。 二侧是洪学智曾获得的荣誉勋章纪念碑。 <br>洪学智在1955年9月和1988年9月两次被授于上将军衔,在我国唯他一人获此殊荣,因此被人们尊称为“六星上将”。 洪学智上将墓全景。魂归故里,情系乡亲。 参观曾经名震遐迩的梅山水库。1951年5月15日毛泽东提出了"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伟大号召,周恩来亲自主持工作会议,下令水利部在淮河上游兴修水库,于是就在这崇山峻岭之中建了五座水库。梅山水库是这五颗璀璨明珠中最大的一颗。<br><br> 梅山水库由我国自行设计、自行施工,主体工程于1954年3月开始,1956年4月完工,总库容22.63亿立方米,控制流域面积1970平方公里。水库大坝是以五百年一遇洪水标准设计、五千年一遇洪水校核的一级水工建筑物,系新中国第二座连拱坝,时称世界第一高坝。 走上连拱垻。 15个连拱,16个垛,大坝全长443.5米,连拱坝全长311.5米。 大垻下。 大垻东侧是溢洪道。 这是现场说明牌上的照片。可以看到连拱垻既雄伟又曼妙,右上图中大垻下那白色房屋是发电站。 由梅山水库兴建而形成的人工湖,湖水碧透,微波荡漾,库区沿岸风景秀丽,名胜众多。 水库风景。 还形成了一处物种丰富的天然动植物园。 号称华东地区最后一片原始生态环境。 大家说:当年也许是个政委。 1954年,金寨县政府所在地金寨镇处于设计中的梅山水库库区,于是县城迁往梅山,但县名依然是金寨县。这一迁,10万金寨人离开了大山里寸土寸金的10万亩良田,金寨人民又为祖国建设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第二天,我们在大别山里的天堂寨参观当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前方指挥部。 刘伯承邓小平雕像。 1947年6月30日,刘邓大军遵照中央指示,从鲁西南重镇菏泽出发,于8月27日千里跃进大别山,犹如一把尖刀插入敌人的心脏,有效地牵制了国民党,当年12月30日,将前方指挥所设在 金寨县沙河乡楼房村的周氏老宅。 指挥部前方是一个月牙塘,水质清沏。指挥部的房子和来往行人倒映在水中,仿佛再现当初紧张繁忙的战时情景 正门。 和围墙相比,门的方向有点向东偏。横批“扭转乾坤“即取此意。 但实际这是一座仿制品。真正的刘邓大军前方指挥所位于金寨县沙河乡楼房村,距离沙河乡政府10.5公里,原为周氏老宅,砖瓦结构,三进三幢,50余间房。周围群山环抱,绿树成荫。但由于长期失修,房屋毁坏严重,渐渐失去历史原貌。 这里也有一座同样的刘邓雕像。(以上二幅照片来自网络) 指挥部里有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史实介绍。序言摘自刘伯承的著作。 刘伯承邓小平雕像立于展厅正中。 在第二进的东侧有邓小平的卧室。 李先念的卧室。 李达的卧室。 西侧。 这里有刘伯承居室。 部分展品。 现在我们看到指挥部主体建筑是按照原址的布局进行设计和建设的,整体一层局部两层,砖木结构,青砖铺地;五进房屋、配以厢房,达到了 “走马转楼不湿脚”的效果和意境。 二进之间的走廊和天井。 秦砖、汉瓦、马头墙,典型的徽派建筑风格。 东西二侧是对称的。 据说那个小洞口原来的房子是没有的,为了警戒而开。 回到外边,看到东边有个旁门,直接写在门上的一幅对联引人注目,引发深思。 刘邓大军自挺进大别山腹地后,坚持以金寨县沙河乡楼房村周氏老宅为前方指挥所,运筹帷握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谱写了史诗般的篇章。 在月牙形池塘边上,正对大门,有一磨盘般大石,一眼泉水从正中汩汩涌出。 这个场景设计,是否取军民有鱼水之情,和“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