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让斯人不淡定的镜头

乌苏光影

<p>胡志刚</p><p>这是一颗“俄头”,18年前好友送的,连同一台135泽尼特相机。一开始,源于对“俄机”质量不信任和虚荣心使然,18年来一直把它束之高阁,连看都没看她一眼。</p> <p>这就是那颗让斯人不淡定的镜头</p> <p>和5d联姻后的效果</p> <p>这颗镜头编号为90426865,是前苏联时期制造的,铁质构造,不算很精致也不是很糟糕的那种,沉甸甸的。大名格里奥斯Helios-44m-4,光学结构6片4组(被圈里人称为“六羽怪”是也),焦距58mm,光圈从f2到f16共7档,调焦距离从500mm到∞远,视角为40度,是俄罗斯最著名的“八羽怪”镜头的升级产品,血统源于德国Carl Zeiss Biotar 58mm/f2镜头。</p> <p>斯人是“c家”大三元镜头的拥趸者,原本不会对一颗螺口镜头如此津津乐道,完全是因为前年或大前年的某一天在友人处欣赏了他用这颗镜头拍的片片后开始不淡定的。</p> <p>Helios-44m-4是一支螺口镜头,和现如今的任何一款相机的卡口都不能与之匹配,不过斯人用一个接环让他和“c家”5弟结为连理,而这种远隔千山万水的“联姻”优化出来的基因还真就颠覆了之前斯人所用过那些镜头的认识,所拍照片层次丰富,色彩密实,温润浓郁,柔和宁静,捎带着一抹淡淡的苍凉感,既不是“n家”那种“亮”也不是“c家”那种“柔”,讨我欢喜。</p> <p>Helios-44m-4属于“双高斯”结构镜头,在大光圈时由于像场边缘的球形畸变,会导致焦外的光斑被压缩成椭圆的形状,当焦外是明亮的杂乱光斑时能够形成“焦外旋转”,这样拍出的照片有种让人晕乎乎的感觉,据说这是很多摄影人追捧的效果。而2.0的大光圈也并非摆设,其解像力也可圈点两下子。</p> <p>焦外旋转</p> <p>大光圈中心成像</p> <p>还有用它所拍的照片在后期软件处理的作用下也表现的不错,拿时下的话来讲就是经得起折腾,和那些动辄上千上万的镜头相比,也许斯人更倾向于这只“俄头”。</p> <p>“俄头不堪”的传说由来已久,具体到Helios-44m—4镜头无非两种:一是镜头不是自动的,二就是“逆光死”。其实,这两个诟病对斯人来说根本不是问题。2005年之前,斯人一直使用机械相机,除了可以实现相机自动测光以外余下的全靠手动操作,但从来也没耽误过斯人拍照片。2001年8月,斯人受建三江宣传部的委托,拍摄江总书记视察二道河农场的情景,一台日产理光—5外加一颗50毫米的标准镜头也完成了任务,即便在今天使用“大三元”时也都习惯使用“m”字母。调焦困难?似乎有那么一点,通常斯人的做法是先把光圈调到最大,调焦准确后,再把光圈收缩到需要的光圈,这个过程用不了多长时间。拍风光用不着这么麻烦,对斯人而言:一色的超焦距就“ok”了。至于“逆光死”的确是个“结儿”,老镜头绝大多数都没有镀膜,即便有也是单膜的多,抗眩光能力差,在直射光下照片画面起雾泛白。当然,这颗镜头也有例外,在晨光晚霞的时刻完全可以直光拍摄,拍出的照片还是可以入眼的。茅能攻盾,盾能阻茅,谁强谁弱?您以为乎?</p> <p>原片直出——这色彩👍</p> <p>斯人的佳能“大三元”购入时每颗镜头都在万元大洋以上,如果购买这颗“Helios-44m-4”镜头,每颗镜头至少可以买到30颗以上。假如一颗镜头用3年……乖乖,用到斯人的子孙都还在用……想的远了,斯人子孙那时或许是个画家?书法家?文学家或经济大亨,喜不喜欢摄影只有上帝才知道!不过低廉的Helios-44m-4绝对是像斯人一样的平民值得拥有的一颗镜头。58毫米的焦段赋予它风光、静物、微距、人像摄影的能力,說它是全能镜头也未尝不可,斯人还用它拍过鸟呢。</p> <p>斯人不是摄影家,连业余爱好者都很难算上,如此大言不惭胡言乱语一番,谨为自娱自乐,诸君当不得真。阿弥陀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