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围绕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内在动力,加速青年教师成长,实现“跨越式”发展目标,龙沙小学南苑校区根据学校青年教师、新教师比例高的实际情况,以“全员结对、跨级拜师、强化引领、突出示范”为策略,努力帮助青年教师、新教师迅速适应本职岗位,形成成长的“加速度”。</p><p> 11月3日——11月16日,组织全校新教师26人以“礼仪教育与课堂教学融合”为主题,以“学生思维能力培养”为专题,开展了全学科、全年级的教学竞赛活动。本次活动是继参加龙沙区教师教学技能竞赛之后,全校教学技能竞赛汇报的基础上,组织的一次大型教学竞赛活动。活动采取新教师参赛,结伴“师傅”手把手指导、磨课,教学办统筹安排的方式,直接、间接参与竞赛教师达到50余人,占全校教师总数的80.6%。</p> 竞赛日程表 参赛课堂 <p> 张渤雨老师参赛的《圆环的面积》,通过学生动手制作、测量、比较,发现规律、总结方法,学生学习热情高,参与面广,目标达成高效。</p> <p> 韩蕾老师参赛的《难忘的泼水节》,紧紧抓住语文要素,设计了多种读书体验的机会。教师入情入境地指导学生交流阅读体验,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有效训练中得到提升。</p> <p> 张杰老师参赛的《Lesson29》,教学设计环节清晰,教师基本功扎实,注重了由词到句,由句到文,由听到读,由模仿到实践的活动安排。</p> <p> 金禹希老师参赛的《星空的联想》,大胆设计开放的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层层深入,结合学生的个性体验展开丰富的联想。并尝试通过多种表现方式,表达学生头脑中的奇妙世界。</p> <p> 于笑然老师参赛的《大小多少》,从一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采取比一比、说一说、读一读、写一写的方式,让学生经历随文识写的过程。</p> <p> 胡旭光老师参赛的《观测风》,通过唤醒学生的已有经验,结合生活实际,组织开展猜测、实验验证的科学活动,鼓励学生探究科学的世界。</p> <p> 张爽老师参赛的《掷一掷》,通过具有浓郁生活气息的数学猜测、验证、合作活动,让学生们在活动中发现规律、运用规律,从而形成有效的数学模型。</p> <p> 陈文竹老师参赛的《雾在哪里》,突出体现了低年级语文教学的特点。采取“随文识字、识写结合、回归文本、感悟体验”的教学方式,课后语文要素在读写的过程中得到落实。</p> <p> 王维老师参赛的《Lesson29》,教学设计精巧,教学环节紧凑,教学目标清晰。学生在语境中学用结合,在活动中体验东西方文化的差异。</p> <p> 于文晗老师参赛的《理发师》,极具吸引力的卡通动漫,把学生们引入了具有生活气息的情境中,把真实体验与音乐相联系,突出了情绪、旋律、节奏的专业指导。</p> <p> 李天琦老师参赛的《认识钟表》,十分注重从生活出发,设计了具有实践性的数学活动,学生通过拨一拨、说一说、连一连等活动,有效落实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p> <p> 王焱老师参赛的《风来了》,巧妙设计了板书内容,化抽象内容为具体形象。通过大量资源的呈现,让学生感受到“风”的存在。鼓励学生通过不同表现形式,用画面来传递风的信息,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p> <p> 李娜老师参赛的《认识钟表》,突出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借助学具操作,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发现、学会总结,采取给关键词、模拟活动等方式,让每个学生实现成长。</p> <p> 朱玉婷老师参赛的《狐狸分奶酪》,准备精心,设计围绕短文特点,结合语文要素的落实,让学生们经历思考、感悟、表演的过程,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p> <p> 刘静老师参赛的《Lesson27》,教学设计清晰,环节安排有序,抓住教学目标注重学生学语言、用语言,在单词、句型的学习、训练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广泛参与,有意识提供语言阅读理解的内容,促进能力的提高。</p> <p> 廉爽老师参赛的《吃饭有讲究》,注重开发身边的课程资源,结合疫情防控及文明礼仪教育,让一年级的小同学初步知道文明礼仪处处在,要从生活小节开始做起。教师教学评价及时,注意对学生进行导行教育。</p> <p> 白雨檬老师参赛的《纸船和风筝》,指导学生们通过阅读体会童话中人物特点,并结合人物的语言,体会前后的变化。教学过程中,注重指导学生读好书、会读书,在读中发展思维。</p> <p> 关丽坤老师参赛的《足球球性练习》,教学环节完整,三部分安排科学合理。基本部分中突出主教材内容,采取教师示范、学生体验、分组练习、竞赛对抗等活动,把触球、控球、团队合作训练与活动密切结合,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p> <p> 尚华老师参赛的《平行四边形的认识》,通过学生自主测量、比较、归纳、总结,发现平行四边形的特点。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的认识从个别到一般,从普遍到特殊,形成了较为持久的数学模型。</p> <p> 辛晴老师参赛的《11-20的认识》,设计了多个学生数学探究活动,通过摆一摆、说一说、写一写,弄清楚了20以内数的组成及表示方法,并在生活实践中学会运用。</p> <p> 张沐星老师参赛的《大小多少》,十分注重学生的年龄特点,围绕教学目标展开认读、识记、书写活动,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发展评价。教师注重挖掘课程资源,《红山果》的融合,拓展了课程资源,服务于量词的学习,并注重指导学生读出短诗的韵律,发展了学生的语言。</p> <p> 周蕊老师参赛的《四季》,注重创设了具有时间特点的学习情境,把不同季节的变化与短文内容相结合。学生在情境中感受语言、体会语言、发展语言。</p> <p> 刘鹏老师参赛的《认识钟表》,较好地诠释了“同课异构”的模式。她在教学中采取学练结合、边学边练的方式,把学生的生活认知与课堂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指导反馈中帮助学生学会时间的表示方法。</p> <p> 张晶老师参赛的《9加几》,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注意内容、方法的前后联系,在分与合的基础上,迁移运用。学生能够比较轻松地掌握“凑10法”解决10以内加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感。</p> <p> 沙迪老师参赛的《富饶的西沙群岛》,能够有落实语文要素的意识,抓住“围绕一句话理解表达的意思”这一要素,指导学生自读、美读、齐读、引读,通过多种方式的读书指导,基本落实了语文要素,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p> <p> 张丽艳老师参赛的《9的乘法口诀》,在具体的情境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观察、思考、发现、总结,在学生的有效参与下,完成了9的乘法口诀的学习。</p> 总结收获 <p> 历时两周的教学竞赛活动,收获了新教师、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聆听到了在成长过程中的拔节声。本次竞赛活动主要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p><p> 一是师徒共成长。每一节课背后,都有结对师傅、身边伙伴的影子,更浸透了新教师、青年教师的汗水。二是精心准备。每一位参赛教师从教学备课、教学课件、教具制作等方面,做了细致入微的准备。三是树立自信。在成长的路上,每位教师都经历了初次登台的忐忑。但回首来路,每一个参赛教师都能够充满自信地走上赛场,展现自我。四是互相学习。全校教师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积极主动串课、听课,走进伙伴的课堂,累计听课58人次。五是信息技术应用。每个参赛教师或者制作了视频、音频课件,或者设计了希沃白板互动,或者使用了希沃白板手机投屏,提高了课堂的吸引力和教学效率。六是善于抓住机会。每个参赛教师都能够做课后,立即找到教学校长和学科团队成员,进行教学交流。虚心汲取教学指导的意见,并融合自己的教学反思,指导今后的教学。七是基本功扎实。各学科参赛教师受益于基本功训练的成果,课堂教学上板书设计、教学语言、评价方式等规范性更高,示范性更强。</p> 反思不足 <p> 新教师、青年教师的成长,是学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学校发展的不竭动力。本次教学竞赛,在收获了成长的同时,还有亟待改进的问题,主要集中体现在:</p><p> 一是备课质量问题。要进一步强化“三度备课”的作用,尤其是“一度备课”,要向个人备课、集体备课要质量。二是教学策略问题。要牢固树立“学生为主”的理念,把握“教”与“学”的关系。做到教学有法、有度,既要保底又要恰当。三是学生能力培养问题。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韧劲,盯住学生能力培养的关键环节,久久为功。四是眼中有学生问题。要做足“最近发展区”文章,不能“穿新衣服走老路”,要时刻问自己“学什么、怎么学”,敢于发问。五是成长黄金期问题。每个人都要有“一年成型,两年认可,三年骨干”的职业规划,有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六是“产品”质量标准问题。每位任课教师都要有“作品”代言的意识,有“产品”质量意识,把培养什么、怎么培养、培养到什么程度作为阶段目标,循序渐进展开。</p> 成长可期 <p> 通过评比,张渤雨、张爽、刘静、韩蕾、张沐星、李娜、金禹希、廉爽、王维、胡旭光十位老师获得最具吸引力教师奖,朱玉婷等十六位教师获得最具活力教师奖。紧张的教学竞赛虽然落下了帷幕,但这只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序章”,前行的路上既有旖旎风光,也有荆棘密布。只要坚定目标,敢于乘风借势,必将会创造龙沙小学南苑校区的璀璨未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