搁船尖,我们来过了!

深山樵夫

<p>  在横亘在皖浙两省境内的天目山山脉,有多座海拔接近或超过1000米的山峰,诸如:湖田山、七姑尖、龙须山、大鄣山、豺狼狗尖、大明山等等,但最有名的莫过于两省三地市共有的海拔1787米的清凉峰(系安徽第四高峰,仅次于黄山海拔1864.8米的莲花峰、1840.4的光明顶、1810的天都峰,也是浙江第三高峰)以及靠近浙江临安和淳安边界的安徽歙县金川海拔1481米的搁船尖。</p><p><br></p> <p>  10月2我们一行五人进金川登搁船尖,景区门口停车场南的一角仿华山论剑修了一个户外武林总坛,一侧竖着少林派、武当派、峨眉派、崆峒派……等门派的名称,另一侧竖着一甲汪、二甲方……等六甲。每年秋天景区都会举办一场声势浩大国际户外露营大会,大会开幕式的现场就设在此处,届时来自全国各地的户外团队甚至世界其他国家驴友齐聚搁船尖。</p> <p> </p> <p>  金秋十月,秋高气爽,湛蓝的天空飘着洁白云朵,秋阳普照大地,大山里富含阴离子的空气特别清新。我们从小阜舍开始,沿着老石板路向坞里行进。搁船尖地处北纬30°神秘地带,属天目山脉的余脉白际山脉。徽州歙南民间称为六甲岭上,有三十六道天门坎,当地人称石门。整个搁船尖景区七巅十三峰,主峰为大光明顶。</p> <p>  搁船尖,十(石)门九(久)不关,天门夜不锁。 一路上可以看到两边的石崖向对峙,形成一道道天然的关隘。但十座石门中也有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歙县金川人民学习河南林县修建红旗渠的战天斗地精神,建水库挖水渠打穿石崖形成的人工门洞。</p> <p>  </p> <p> 平整的石板路向山坞深处缓缓上升,溪回路转,流水叮咚。转过山崖,道旁也偶尔有几户人家,门口的竹匾里晾晒了黄灿灿的玉米、红彤彤的山茱萸,黑漆漆的芝麻……,看家护院的狗狗看见陌生人走近,抬起头来汪汪的叫几声,又耷拉着脑袋不做声了。</p> <p> 转过一个山崖,道旁的拐角处,杵着一个石经幢,经幢每一面上都刻有佛号,几百年的风雨侵蚀,但字迹还是清晰可见。石经幢成为山道上一个重要的路标,默默守护着山道上来往的乡民和慕名而来的驴友,</p> <p> 秋收冬藏,沿途的农田里过冬的油菜已经耕种完毕,满坡的山核桃也都尽收,只有红红的山茱萸还挂满枝头,採上几粒放进嘴里,味道酸甜但十分涩嘴。山茱萸的晒干后称作枣皮,有补肝肾,涩精气,固虚脱的功效。主治治腰膝酸痛,眩晕,耳鸣,小便频数,肝虚寒热,虚汗不止,心摇脉散,以及男科疾症。</p> <p>  秋天的江南久晴无雨,溪水干涸,山涧瀑布失去往日飞流直下三千尺的气势,只有一股极其纤细的水流,有气无力的从崖口挂到崖底,冲在岩石上,然后流入水潭,一脚背深的潭水清澈见底。我们走下山涧,捧起溪水抹了把脸,清凉的溪水激在汗津津的脸上极其舒服。</p> <p>  同行者中,美驴糖糖当属年纪最小,活泼开朗,一路上有说有笑,谈笑间走过了一程又一程。她有时走在最前面,走累了,就坐在路边岩石上或台阶下稍事休息,等待我们。有时她又走在最后,走走我又转过身子,招呼她赶快跟上,不然被“山中大王抓去做压寨夫人”就麻烦大了。</p> <p>  进搁船尖的山坞很深,一路往前过一段路有几户人家。半途上的皂垯(也叫斜垯)倒稍微大点,估计有二三十户人家。皂垯坐落在向阳的半坡上,村民们姓潘,事后才知道我家邻居、也是我堂妹夫的大嫂就是皂垯人。我们在石塝上小晒坦的木质凉亭里坐了一会,喝了点水,又继续前行。</p> <p>  离开皂垯,我们继续往搁船尖进发,石板山道继续缓慢上升,个把小时后我们达到搁船尖下最后的小村落福泉山。福泉山有家人家开农家乐,好多上搁船尖的驴友都在他家留宿,家里小院的一堵墙上挂满了各地户外群的旗帜。他家作为驴友们的补给点,所有的物质都是靠骡子从金川驮进来的。农家乐门口不远处的神庙据说非常灵验,经常有人从金川进深坞到福泉山来许愿还愿,就在我们刚进农家的时候,庙门口还有香客在放鞭炮,大概是来还愿的吧。</p> <p>  我们在农家乐讨要了一些开水,问了一下上大光明顶的路线的行进方向。出了农家乐,我们开始真正的登搁船尖之旅,此时我们明显也感觉到山势骤然变陡。福泉山人家屋后坡上是一片山核桃林,树叶在打山核桃时也被打落的差不多了,中午的炙热阳光直射林子,还是有点燥热。</p><p> 山中无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可持赠君。山梁之上,朵朵白云伸手可及,真想摘一朵戴在头上自娱自乐一下。</p> <p>  走完经济林上到了野山林,有了树荫的遮挡,才感觉有点凉爽。原本山民砍柴走的上山路被慕名而来的驴友们踏成了光滑的土路。美驴刹那芳华背着沉重的大包一路负重前行,倔强的她却不肯放下来让我替她背一会,她一路走走歇歇,一直凭着自己坚韧不拔的意力奋力向上。</p> <p>  大家一路相互陪伴相互照应,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艰难攀登,终于爬上了垄降(歙南徽语:山梁)。垄降上很平坦,一片高山草甸,竟然没有一棵松树林和一丛灌木,还真有点敕勒川的感觉:“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p><p> 每年搁船尖露营大会的帐篷就搭在这垄降上,几十上百个户外群,五颜六色的帐篷一个挨着一个一直排满山梁,甚至延伸到下一只垄降。</p> <p>  早上8点40景区从门口开始走,一路上我们不紧不慢地走了3小时40分,到12点20终于上到搁船尖大光明顶。一路上来大家体力消耗都很大,爬到垄降上的我们终于可以放下沉重的背包休息一下了。我们坐在垄降的草丛里上吃了点干粮,然后空着手走上最后的100米,到达大光明顶的1481米的最高点,山登绝顶人为峰。</p> <p> 原本晴空万里的天气突然转变,浓云密布,能见度变差,远处层层叠叠连绵起伏的群山变得不甚清楚了。最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农历八月正值飞蚁出窝的时候,大光明顶到处都是乱飞的飞蚁,每个人身上、脸上都停满了大个的飞蚁,赶都赶不走,隔着衣服还被咬得疼,实在是无法停留,只能拍了几张照片就匆匆下撤,离开大光明顶。</p> <p>  下光明顶原路返回,在山道上碰到三个上山的队伍,有一支还是来重装露营的镇江户外群,他们的包上捆绑着不少露营用的物品。我们下到福泉山,向农家乐老板的父母打听是不是有另外的出山道路,老人一口歙县旱南里截金川土话,一开始我这个歙南外截洪琴人也听的云里雾里有点懵懂。从他的话语里我还是听懂是从他家屋后左转上小坡,下坡后顺溪流而下,水往哪里流人往哪里走,走出坞8里到浩坑村,浩坑到老竹铺3里……。</p> <p>  后来善良朴实的老人还好心的带我们过坡,我们再顺着老人指明的方向一路向下出坞。过了福泉山人家的茶林后,我们顺溪流走进芒草林,高大的芒草完全覆盖了野道,大家要拨开向锯片一样锋利的叶子,然后躬身穿行在草丛里,一不小心就暴露的手臂就被划出一道道深深地血口子,我们在芒草蓬中顶头遇上一小队从下面上来的驴友。福泉山那位老人可能对出坞路程的长度不甚明了,出坞的路好像始终都走不完,越走越长,刹那芳华在行进途中还摔了两次,但幸好无大碍,只是擦破了点皮。</p> <p>  太阳在慢慢偏西,我们也在一步一步努力往山外挪移,山涧中潺潺流水,叮叮咚咚,像手指滑过钢琴琴键,发出悦耳动听的乐曲。</p><p>走的实在有点累,我们就在山涧的边岩石上休息一会再继续行走。老人所说的“8华里”,感觉却总是走不完,也是事后才从户外轨迹上看到竟然有早上小阜舍到福泉山两倍的路程。</p> <p>  我们大家一路相互鼓励,一路咬牙坚持,在4点半左右终于安全抵达浩坑。我打电话给三阳的三阳人家农家乐的老板娘鲍慧红女士,她让爱人开着七座的小客车进浩坑接我们去她家住宿。</p><p> 在路上东子说:“不管怎么,走过就是一种经历”。刹那芳华也在微信朋友圈里发了一条说说:“搁船尖,传说也只是一种传说,姐不走走又怎么能打破传说”。</p><p> 我也说:搁船尖,我来过了,以后还会再来……。</p><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