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捡粮食

秦川人(郁)

<p>农村里长大的孩子,大概都忘不了在地里捡拾粮食的经历。</p><p><br></p><p>在西北的黄土高原,小麦是最先成熟的庄稼。每年“小暑”一过,满川遍野的麦田就跟那“玩花筒”似的,一天一个成色,昨天还葱绿,今天就略显出一片黄色来。</p><p><br></p><p>即将成熟的麦子,散发着诱人的麦香,先是天上的飞鸟捷足先登,一伙一伙的麻雀们,嘴馋的不得了,那管你狐假虎威的稻草人立在地中,它们吃饱了,“卟”的一下,跳到稻草人的肩膀上,甚至头顶上,“卟哧!”一声拉下粪便,得意的搔头抓痒,叽叽喳喳的呼朋唤友。</p><p><br></p><p>这些小精灵聪明得很,它们知道那块地里的麦子麦粒硬了,那块地的麦子还有些嫩。</p><p><br></p><p>小时候日子过得艰难,肚子里总是缺口粮,于是,就跟那偷嘴的鸟儿一样,步着它们的后尘,也时不时摘上几棵黄灿灿的麦穗,或在山崖下,或到小河边,弄点干草,点起火,“啪哩啪啦”将烧得半生不熟的麦穗穗往手心一搓,然后心急火燎的那么一吹,就仰头吞到肚里,“真香!”——心里是那么的满足。</p><p><br></p><p>“小暑”是个多么令人激动的节气,“小暑”过了,“大暑”还会远吗?</p><p><br></p><p>眼看着麦田一天比一天变黄,家里大人开始拿出封动了一年的镰刀,擦去上面的铁锈,沾上水,在磨石上“嚓嚓”地磨起来。那声音久违了三百六十五天,响起来是那么的悦耳。</p><p><br></p><p>没有挨过饿的人,或许觉得不可思议,不就是割麦子,还那么累,有啥留恋的!</p><p><br></p><p>唉!谁叫咱踫上那个年成,说起来是有些丢人。</p><p><br></p><p>每天一放学,不像现在小孩,总是写不完的作业,甚至连星期六星期天都安排得满满当当。我们那会是筐篮一提,就下地捡拾麦穗去了。</p><p><br></p><p>当然,麦田也不是随随便便叫进的,还要等生产队长验收合格,麦垛要码齐,大部分麦穗要捡净。</p><p><br></p><p>我们这些捡麦穗的孩子们,就像树枝上虎视眈眈随时冲入麦田的麻雀一样,这才跑进地里,东张西望的寻觅起未被收拾净的麦穗来。</p><p><br></p><p>孩子们眼尖,连那些瘪得只顶着几粒麦子的麦穗都仔细的捡拾到篮子里。</p><p><br></p><p>不一会,有点累,几个孩子坐到地埂上,看着篮子里的“战利品”,相互攀比起来,“咯咯咯”的笑声引得队长撵过来,吓得孩子们提起篮子一阵疯跑。千万别叫队长抓住,轻者麦穗被没收,重者要扣罚父母的工分。</p><p><br></p><p>拾麦穗只是小时候的一点“插曲”,捡拾蚕豆才有劲,白生生的豆子,撒落到地里,不是叫土坷垃埋住,就是藏在豆子技叶底下。“蚕豆”是“大粮食”,它藏的再严实,也难逃馋猫们的眼睛,一个上午,孩子们还是能捡到一碗半碗的豆子,第二天上学去,黄生生的炒豆儿嚼得“咯嘣儿”响,那么好的零食一年到头是不多的一回享受。</p><p><br></p><p>说起捡拾粮食来,最过赢的莫过于“搜洋芋”。</p><p><br></p><p>洋芋是一年当中最后收获的庄稼,“中秋节”都过了,如果遇到晚霜,洋芋的枝叶还绿油油的。</p><p><br></p><p>挖洋芋是繁重的农活,全队的男女老少一齐出动。扯洋芋秧,用铁铣翻出埋在泥土里的洋芋蛋,还要用筐篮把一个个洋芋蛋捡拾成堆。</p><p><br></p><p>因为洋芋是埋在地底下长成的庄稼,无论怎样挖,都是挖不干净的。</p><p><br></p><p>这是最后的一茬收庄稼,恰巧又是“国庆”放假。我们早早准备好小铲子,背上背斗,真是“磨拳擦掌”。只等队长一声:“搜去吧!”地里瞬间爬满了人。</p><p><br></p><p>搬起土块,又是挖,又是翻来覆去仔细寻找,真是“挖地三尺”也要捡出漏掉的洋芋蛋,人们把这叫“搜窝子”。</p><p><br></p><p>挖了半天,擦去头上的汗珠,再看着背斗里那些核桃大小的小洋芋,还有被铲的伤痕累累的“破”洋芋,人们还是面露喜色,再小再烂,那也是粮食呀!</p><p><br></p><p>尽管捡麦穗、拾豆子、搜洋芋是那么的辛苦,但一想到填饱肚子的那种幸福,总是令人难忘。</p><p><br></p><p>随着我们这一茬人渐渐地老去,过去岁月里的那些陈米烂谷子再也无人问津了。但亲身经历过的事总残留在脑海里,它总是挑拨起人内心中的那根弦,“当当当!”令人激动。</p><p><br></p><p><br></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