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俭节约》399·班会活动

柳絮

<p>勤俭是传统文化,推崇他,那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品德;贤哲伟人推崇它,那是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现代文明推崇它,那是对有限资源的珍视,对过度消费的抵制。社会要进步,国家要发展,这一切都离不开消耗,但这一切,更离不开勤俭。</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节约用水,从点滴做起。也许同学们会认为,一滴水,微不足道。但是,最近我看到一组数据很受启发:据科学测定,如果"滴水″不停的流,可在1小时内集到公斤水,一个月内集到吨水。这些水量,足可以给予一个人半年的生活所需。可见,一点一滴水的浪费都是不应该的。</span></p> <p>  据央视新闻报道,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显示,全球每年约1/3粮食被损耗和浪费,总量约每年13亿吨。世界76.33亿人口中,至少还有8.2亿面临饥饿,相当于世界上每9个人中就有1个人挨饿。</p><p> 目前我国粮食浪费现象仍然存在。2018年,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和世界自然基金会联合发布的一项报告披露,我国餐饮食物浪费量因为每年1700万-1800万吨,相当于3000万-5000万人一年的口粮。</p> <p>“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想必这首唐诗大家都会背,都懂他的意思。但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浪费粮食的现象还是随处可见。虽然父母老师从小就教育我们节约粮食。可真正做到的有几个呢?</p> <p>所以为了唤起大家爱惜粮食,珍惜粮食的意识,每年的10月16日就成为“世界粮食日”。虽然现在的中国地大物博,物产资源正波人们的生活。过的越来越好,但是浪费粮食的现象也随处可见,“节约”一词在不少人心里已日渐忽视和淡忘了。</p> <p>1、珍惜粮食,适量定餐,减少浪费。</p><p>2、不攀比,以节约为荣,浪费为耻。</p><p>3、吃饭时吃多少盛多少,不浪费。</p><p>4、看到浪费现象,勇敢站起来阻止,尽力减少浪费。</p><p>5、做节约宣传,向家人亲戚朋友宣传浪费的可怕后果。</p><p>6、不偏食,不挑食。</p><p>7、到饭店吃饭时,点饭点菜不浪费,若有剩余的要尽量带回家。</p> <p>瞧!同学都在积极参与你画我猜的小游戏。</p> <p>重要的事情说三遍。</p> <p>  世界自然基金会指出,全球每分钟有36个足球场那么大的森林被砍伐。每年全球纸张产量、用量已达3.2亿吨,如果以每吨纸需砍伐4棵平均20年树龄的树木作原材料的话,那么1年就有近13亿颗这样的大树从地球上消失。历史上,森林曾覆盖了地球陆地面积的2/3,进入20世纪以后森林减少的速度进一步加快。如果照此发展下去,用不了多少年,全世界热带森林资源就可能被毁坏殆尽。</p><p> 如果地球上每个人,每天能够少用一张纸的话,那我们就可以拯救整整100万棵树木。</p> <p>👇👇👇</p> <p>勤俭,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现代文明的内在诉求。勤俭,是一种操守,是一种品行,是一种素养,是一种美德。世界勤俭日的确立。可以体现出世界对勤俭的一种呼唤。</p> <p>蜀国贤相诸葛孔明,“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何至于落到今天如此下场?与此同理,明史《后妃列传》说:“骄纵生于奢侈,危之起于细微”,清代徐荣说:“街头庙脚褴褛身,半是当年奢靡人。”都是从反面指出奢侈浪费的危害以及节俭的重要意义。</p> <p>  周恩来总理勤俭节约的故事,妇孺皆知,成为美谈。他一贯倡导勤俭建国、艰苦奋斗,要求一切招待必须是国货必须节约朴素,切忌铺张华丽、有失革命精神和艰苦奋斗的作风。朱光亚同志曾回忆过这样一则故事: 1961年12月4日召集专门委员会对当时第二机械工业部的一个规划进行审议,会议从上午开到中午还没结束,周总理留大家吃午饭。餐桌上是一大盆肉丸熬白菜、豆腐,四周摆几小碟咸菜和烧饼。周总理同大家同桌就餐,吃同样的饭菜。这个故事至今听来让人觉得很有教育意义。在周总理身上,这样的例子也数不胜数。1962年夏,周总理到辽宁省视察工作,刚一住下,他就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交个负责接待的同志,说:上面写的东西都不能做。</p><p> 原来,这张单子开着20多种禁吃的菜名,鸡鸭鱼肉之类都包含在内。正是这一桩桩,一件件小事,铸就了他们伟大的人格魅力,使之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我党我军光荣传统的化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