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人洞”~崖壁奇观

小林溪

<p>  <b style="font-size: 22px;">“巴人洞”?这是一个有待考证的叫法;在陕南山区,有许多悬崖峭壁上,留有先民“避祸”的大小不一山洞。当人们涉足于这些绝壁下面,仰视它们的时候,往往有许多感慨与伤怀!此类山洞听老辈人讲:当年(可能是清嘉靖年间或以后开凿的山洞)是为了躲避“红毛子”(义和团)而为。也有人说是躲土匪挖的,究竟属于那一种情况,我们不得而知……</b></p><p><b style="font-size: 22px;"> 咱们现在思考一下,过去那个年代,人们躲什么?吃、穿、用度,贫穷的难以想象,是惜那一个个贱命?还是怕一点点所谓的口粮被“红毛子”及土匪抢了?</b></p><p><b style="font-size: 22px;"> 我怀着一颗思古、探秘的好奇心,几年间三登“巴人洞”。这洞内面积大概有十几平方米,高3米左右;石壁上凿有一尺见方或更小的方形小洞,可能用以作木梁架子之用,洞壁上另开有二、三不规则长方形洞洞,可能是通风的窗口,另一个洞口有可能是将绳索拉升、放下而设(因为它的抛面有斜着向下的较光滑的人为作用的痕迹)。洞内地面一个角上有坑,亦可能是做饭烧柴火用的,这就是现在的我们所能见到的洞内大概面貌。此类山洞的四周没有仼何可以到达洞口的途径,当年这些窝聚山洞的“巴人”怎么样才能进入山洞?吃喝拉撒怎么解决?我是难以想象的……</b></p><p><b style="font-size: 22px;"> </b></p><p><br></p> <p><b style="font-size: 22px;">  此图是十几年前开发商在山口建筑的入场收费站门楼,旅游部门及当地政府可能考虑到安全因素,关闭了此处景点。现在看到是早已废弃的进山入口处,显的格外的荒凉。</b></p> <p><b style="font-size: 22px;">  此类洞穴就建在沿河的悬崖峭壁之上,河边零零散散的芦苇,在阳光的照耀下,银光闪亮。</b></p> <p>  <b style="font-size: 22px;">这是半山腰上的一个小小的不成样的水泥构造的“浮屠”,开发商怎么就不能大气一点?搞的像模像样些,才能吸引旅游者的目光。</b></p> <p><b style="font-size: 22px;">  这是离洞口不远的下方,开发商修筑的一个小山亭</b></p> <p><b style="font-size: 22px;">  这是从上而下俯视的鸟瞰图</b></p> <p><b style="font-size: 22px;">  这是我们现在唯一可以到达的洞窟入口处,非常危险!</b></p> <p><b style="font-size: 22px;">这是从内往外拍的洞门口口</b></p> <p><b style="font-size: 22px;">洞内比较昏暗,照片效果不是很好。</b></p> <p><b style="font-size: 22px;">地面一角上的石坑</b></p> <p><b style="font-size: 22px;">洞内墙壁上先民凿的零星小方洞</b></p> <p><b style="font-size: 22px;">以下诸图是“巴人洞”下面河滩上我所拍的芦苇、牵牛花、小树林等照片……</b></p> <p><b style="font-size: 22px;">  这是站在“巴人洞”山顶上拍到的附近村落及民居建筑等</b></p> <p><b style="font-size: 22px;">一只喜鹊翅翼落到柏树枝上,逆着光线拍它,别有味道。</b></p> <p><b style="font-size: 22px;">此图右下角的峭壁上,还残留着当年先民插的木头残段</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