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p> 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中提出<b style="color: rgb(237, 35, 8);"><u>“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u></b>这个方法论,突出了以儿童为学习主体的思想及一个“活”字,一个“做”字,使儿童处于主动学习的地位,体现了陈鹤琴先生的儿童观和教育观。也就是说,陈鹤琴先生认为孩子应该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我们应该让孩子去感受这个成长的过程,而不是直接告诉孩子这个结果。</p> 选题 <p> 如何真正从“做中教”出发,真正落实“做中学”,真正达到“做中求进步”,我园一直积极探索《指南》精神,本月教研以建构区——《我是桥梁建筑师》为主题,本着老师亲身体验了建构区的乐趣,明白了其中搭建的原理,便能更好地指导幼儿,观察幼儿。开启从兴致盎然地动手操作,到积极反思的玩乐教研之旅。</p> 思考 <p> 俗话说:“不打无准备的仗”。活动开始前,教研组长徐娟老师从建构区这一视角提前发布了《我是桥梁建筑师》的命题,全体教师事先从“桥”的作用、结构、组成等方面来了解桥的基本概念,延伸到我们重庆作为一个“桥都”,有哪些明星桥梁并相互讨论介绍。</p> <p> 桥对于我们山城来说不仅是重要的交通连接,打通两岸的经济,连接着江两岸的情谊,更是一张张美丽的名片。</p><p> 大家梳理出桥的类型有平面桥、拱桥、斜拉桥,徐娟老师并以千厮门大桥、鹅公岩大桥、菜园坝长江大桥为例进行讲解,让大家直观了解桥的类型。</p> <p> 还分析了桥的基本结构,方便后续搭建时对桥的基本认识。</p> 经验梳理 <p> 从小中大三个年龄阶段出发,梳理了建构经验,对基本的搭建方法也有了全新的理论认识。</p> 讨论与设计 <p> 三组老师经过讨论与规划,呈现出了细致的桥梁设计图。</p> 体验操作 <p> 老师们齐齐动手操作,从美观、承重、创意等方面入手,选择合适的积木,构造出各具特色的桥梁组合。</p> <p> 经过一次次试验、一次次调整,最终三组桥梁通过检验,完成挑战。</p> 成果展示 <p>【一组】桥面宽阔的沙龙廊桥,不仅可以通过大卡车,还可以进行酷跑比赛呢!</p> <p>【二组】致敬中国古代桥梁而进行的鲁班桥搭建,短短几根木条可以同时承重七八个人呢!</p> <p>【三组】豪华观景桥是典型的“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曲折幽静的廊道尽显设计师们的用心。</p> 结语 <p> 通过本次体验式教研活动,老师们感悟良多,收获颇丰,意犹未尽。纷纷感叹“我们终于知道孩子们为什么对搭建游戏如此爱不释手了”,亦能在日常区角游戏中对幼儿行为的理解,更加科学的指导幼儿,观察幼儿。</p><p> 的确,一次小小的体验活动也对未来的区角教育观察活动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一块小小的碳化积木蕴含着大大的教育智慧,作为低结构的游戏材料,对孩子的童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p><p> 愿未来你我同做教育中的有心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