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扬团队精神,磨练顽强意志”——西安市第八十三中学创新实验班户外拓展训练暨研学活动

<p>拼搏进取的顽强意志,是成长成才之“本”;团结互助的优良品德,是成长成才之“梯”;敢于挑战的乐观追求,是成长成才之“基”。</p> <p>2020年11月14日,西安市第八十三中学创新实验班的全体同学,在班主任和任课老师的带领下,前往西安亚森拓展教育基地,开展了以“发扬团队精神、磨练顽强意志”为主题的户外拓展训练暨研学活动。这既是一次研学活动,更是一次为学生成才的固“本”、搭“梯”、奠“基”之旅。</p> <p>本次活动得到了校领导的科学指导和各处室领导的大力支持,在创新实验班任课老师和学生家长的通力配合下,活动过程精彩、成效显著,对于完善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意义深远。</p> <p>当今世界,除极个别天才单打独斗能取得成功外,绝大多数人要有所建树,还得依靠团队的力量。据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实验发现,需要长期努力的事业中,集体奋进者的成功率在80%以上,而孤军奋战的成功率只有5%。“世易时移,变法宜矣。”教育者如果“拘旧方而疗新疾,居夏日而御冬裘”,只会碰得头破血流。正基于此,此次活动将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锤炼学生团队协作精神作为主要教学目的,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善于以萤火之光,汇入高擎火炬的团队之中。</p> <p>普希金有这样一句名言:“勇敢是人类美德的高峰。”攀登距离地面10米高的绳索网,对学生的体能和胆量都是不小的挑战。在活动中,创新实验班的学生用他们的实际行动告诉大家,他们是学霸,也是勇者。面对挑战,他们不畏惧、不退缩,迎难而上,勇敢直面。</p> <p>“鼓动人心”、“大摆船”等项目旨在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在三分钟时间内,男生团队击出了120次、女生团队击出了88次的好成绩。这是集体凝聚力的体现,也是团队精神的体现。</p> <p>“达芬奇密码”训练的是队员之间的沟通能力、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男生队和女生队的队员们集思广益、通力合作,在智力大比拼中表现出了良好的创新思维。</p> <p>西安历史悠久、文化深厚,秦砖汉瓦就是西安历史和文化的一个象征。在下午的研学中,同学们参观了位于曾经是大汉上林苑的秦砖汉瓦博物馆。在导游的细心介绍下,同学们感受到了这座历史名城的文化底蕴,也提升了自身的文化素养。</p> <p>虽然一天的拓展训练非常辛苦,但同学们没有一个叫苦的,没有一个喊累的。高二创新实验班体育委员于天杨同学前阵子腿受了伤,但她带伤参加了本次活动。和于天杨同在一个班级的陈栎鸿同学做完手术才不到一个月时间,身体还处于恢复期,但她强烈要求参加本次活动。班主任劝她好好休息,这孩子说:老师,我做不了体能训练,但我可以给同学们加油,我不能掉队!实际上,陈栎鸿同学在手术后的第二天,就坚持在病床上学习,术后一个多礼拜,就坚持来校上课!</p><p> 究竟是什么力量让这帮从小没吃过苦的十五六岁的孩子一年间变得如此勇敢顽强、积极向上?答案是:西安市第八十三中学创新实验班的精神力量和文化力量。</p><p> 西安市第八十三中学创新实验班已走过了五个年头,在这五年里,校领导班子带领全体八十三中人探索出了一套成熟的针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其中,“双导师”制就是该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p><p> 所谓“双导师制”是指创新实验班学生在校内配有优秀的科任教师团队和班主任作为文化课导师,在校外聘有以大学教师、科研人员组成的团队作为生涯发展导师。创新实验班学生会定期去大学听讲座,进大学实验室或研究机构进行动手实验。学校也会定期聘请科研人员来校做科研报告。因此创新实验班的学生在思维上、素养上、视野上、格局上已经占有绝对优势。</p> <p> 通过五年的不懈努力,西安市第八十三中学创新实验班已经不只是一个班号或者一个番号,而内化成了一种精神象征和文化内涵。据一些合作的高等院校反馈:创新实验班毕业的学生进入大学后继续保持了良好的探索习惯和创新精神,他们博学善思,不怕吃苦、不畏困难,用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迎接挑战。创新实验班的精神和气质已经在他们身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p><p> </p> <p>古人云:“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习近平总书记讲话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一个国家为其年轻人提供的教育,可以让我们看到这个国家未来的样子。”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全体八十三中人将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立德树人的教育方针,强化教学强国的使命担当。</p>

实验班

创新

第八十三

团队

学生

研学

西安市

成才

同学

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