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020是很特殊的一年。</p><p>所有人的生活秩序被打乱,禁足思过了多半年,8月底,我才一键重启了今年的旅行模式。</p><p><br></p><p>本次旅行的行程是</p><p>1贵阳(自己耍两天,主要在市区转转,第2天一整天去黔南州平塘县看大锅)</p><p>2 乌江画廊。</p><p>3 毕节韭菜坪。</p><p>4 乌蒙大草原。</p><p>5 六枝长角苗。</p><p>6 天龙屯堡</p><p><br></p> <p>丝娃娃</p><p><br></p><p>这是我落地后的第1次午餐~当地著名小吃~丝娃娃。</p><p>丝娃娃就是一种春卷儿,一个薄薄的面皮。裹着一些小菜,酸辣爽口。</p><p>有连锁店,也有路边摊儿,还有网红店。</p><p>我在酒店附近的一个商业综合体里边的餐饮区找到一家餐厅“”红辣椒“”,小妹端上18碟小菜,4种油瓶儿(记得有木姜油,香油),各种调料(辣椒啊之类的),并告诉我如何用。</p><p><br></p><p>一大份儿才15块钱。</p><p><br></p> <p>扫街所见</p><p><br></p><p>到一个城市,喜欢无目的的行走,去发现没有见过的东西。</p><p>在一个小店门前,老板娘正在卖这个刺梨汤。据说是用糖水煮的。要不然太酸。若买的话就用杯子盛。</p><p>贵州,一些地方在发展刺梨产业扶贫项目。</p><p><br></p> <p>老街遇见</p><p>物流世界,速度和效率都在加快。三轮车解决了1公里的物流,但是鲜为人知的还有10米~50米。</p><p>这位大叔一下子背进了几十双鞋盒。</p> <p>贵州~ 酸辣的味道</p><p>贵州人喜欢酸,满街飘的都是酸的味道。空气里甚至偶然飘过发酵的臭味儿。</p><p>麻辣烫从南到北,脍炙人口。</p><p>到了贵州,改良为酸辣烫。</p> <p>这是著名的网红打卡点钟书阁。</p><p>总店在上海,是地标建筑物。重庆成都都有店。</p><p>进去扫了扫图书,说实在的,书品一般,种类也远比不上北京的西单图书大世界。买书的人不是很多。</p><p>都是来拍照的。</p><p><br></p> <p>钟书阁内部</p><p>艺术效果强,实用效果差。书成了摆设和装逼的道具。</p><p>看书就老老实实的看书,是为了丰盛自己的,不用告诉给别人好伐?</p><p><br></p> <p>高速公路一——休息站的卫生间入口。</p><p>有没有被惊到?</p> <p>还是高速公路的休息站,上个卫生间都要被脑补一下历史和科学知识。</p> <p>贵州到处都是这种峰峦耸峙。</p><p>称10万大山。</p> <p>中国天眼。</p><p>地址: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克度镇大窝凼</p><p>专有名词是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简称fast。</p><p>天文学家南仁东先生于1994年提出构想,选址11年,2016年9月落成启用。</p><p>南仁东先生是吉林辽源人,中国天文学家。首任fast工程首席科学家兼总工,被称为中国天眼之父。</p><p><br></p><p>平塘距离贵阳近200公里,相关天眼从售票处到天眼还有20公里的距离,要经历三次安检,坐景区车进入。不</p><p>允许带相机,手机钥匙等。</p><p>售票处还有天文科普馆。</p><p>尽管对天文知识一无所知,我还是愿意参观天眼了却一个碎碎念。</p><p>这张照片是在科普馆中拍的。</p><p><br></p> <p>路途中的一个乡镇卫生院。</p><p>从外观上看还不错,没看到什么人。不知道是否投入了使用。</p> <p>乌江</p><p>眼前这一湾碧水,你能跟榨菜连在一起吗?</p><p>乌江起源于贵州的乌蒙山东麓,横贯贵州中部和东北部 ,入渝到涪陵,带着榨菜汇入长江。</p><p><br></p> <p>鸭池河大桥。</p><p>“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p><p>近10年,中国境内,斜拉索桥遍地开花,既是通途,又是风景。</p><p>鸭池河大桥连接毕节市和贵阳市的高速通道,于2014年8月动工,2016年7月通车。总投资7.8亿。</p><p>很久以前在扬州走过斜拉索大桥,当地百姓的眼中满是自豪和兴奋;</p><p>几年以前在湖南走过矮寨大桥,汽车载着我们从上到下走了好几遍,司机也是充满骄傲;</p><p>今天我们在鸭池河大桥下面的水中游船上仰望鸭池河大桥 ,生活领队龙妹激动的介绍着各种参数,排名,满满的幸福感和获得感。</p><p>长城是一个文化符号,是草原和农耕文明的分界线,代表了隔阂。</p><p>桥也是一种文化符号,代表桥接,代表沟通,代表交换。</p><p><br></p> <p>休息站与”夜郎 ”</p><p>你能想到这是我在休息站去卫生间的时候拍的吗?</p><p>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先民建立的第1个国家叫夜郎国 ,夜郎国北中原记述大约在战国时期,存在时间大约300年。</p><p>关于夜郎国的资料比较少,但这个样子的夜郎脸谱已经传播开来。</p> <p>毕节赫章县韭菜坪</p><p>韭菜坪是一座山峰的名字,属于赫章县阿西里西风景名胜区。一首歌”阿西里西大草原”到处在飘荡。</p><p>当地属于苗族彝族回族乡。这里有世界上最大面积的野韭菜花带,现在事生态个保护区。</p><p><br></p><p><br></p> <p>韭菜花</p><p><br></p><p>这韭菜叫天星韭 花是紫色的。8月底9月初到了盛花期。韭菜坪气象万千,变化多端。我们早晨上山的时候漫山云雾,而且雾是流动的。不断变换着。虽然拍照不容易,但是恍若仙境。中午雾一下子散去,漫山遍野铺满了紫色或白色的花。</p> <p>雾散后,韭菜坪的山峰的样子。</p> <p>在高空缆车上看到左侧曲曲折折的山路。</p><p>下得山来,是各种小吃。</p><p>每到一个地方,我都喜欢跟当地的人聊天。一个档口的小妹告诉我周六周日来这里玩的人很多,大概2万多人 他们都忙不过来了。祖祖辈辈都知道这片天星韭,这种韭菜不能吃,又没有别的途径挣到钱,生活并不富裕。原来就是一大片韭菜花都是他们的金山银山啊。</p><p><br></p> <p>六盘水乌蒙大草原。</p><p>离开毕节,往六盘水的方向走。</p><p>六盘水是地级市,号称中国凉都,是6六枝盘州水城的合称。</p><p>乌蒙大草原是山地草场 ,现在叫乌蒙山国家地质公园。</p><p>贵州境内一些游客也喜欢自驾到这里来。</p><p>现在是贵州省100个旅游景区重点建设项目之一。一说开发建设就做这种木栈道,目前还没有做完,但是没有什么游客,其实步道不用这么做啊。</p><p>去过阿尔卑斯之后,看到了各种类型的步道,对自然破坏最少,维护成本也非常低。</p><p>不妨可以尝试学习一下。</p> <p>在乌蒙山地大草原的山坳处,一个</p><p>集装箱群做成的客栈。</p><p>在山这边往谷底望去还是很漂亮的。</p> <p>山地的黄昏</p><p>山地大草原,太阳落山的速度很快 ,像个球一下子就滚跑了。</p><p>气温也骤降。</p><p><br></p> <p>盘州特色火锅</p><p>在我们入住的木屋旅栈,我们几个团友点了当地的特色菜,涮牛肉。牛肉用秘制的调料腌制过,放在滚开的热油中烫一下直接吃。</p><p>烫过的牛肉鲜嫩可口,别处没有这样吃过。</p><p><br></p> <p>六盘水市六枝特区长角苗寨。</p><p><br></p><p>这是我们此行拍摄人文题材的地方,六盘水市六枝特区梭嘎乡。</p><p>我们的车33座的,开不进来这个地方。换成约好的当地的中巴。</p><p>中巴在崎岖不平的道路上行驶将近一个小时,人在车里就像在筛子里一样摇晃。道路两旁能看出这里曾开发过煤炭。</p><p>梭嘎乡为苗族的一个分支,以长角头饰为象征,也称长角苗支系。</p><p>这个支系目前大约有5000~8000人左右。</p><p><br></p> <p>长角苗乡生态博物馆</p><p>生态博物馆的概念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法国,此后这一概念在欧洲拉丁美洲和北美洲等许多国家和地区成为一个重要的博物馆概念,产生着重大的影响。</p><p>生态博物馆概念中包括下列关键词,社区,区域遗产,社区,居民参与,生态学和文化特性。</p><p><br></p><p>梭嘎生态博物馆系中挪文化合作项目。是中国第1座生态博物馆,于</p><p>1998年10月31日建成开馆。</p><p>因此可以说整个村落都是生态博物馆的一部分。</p><p>织布机旁奶奶在织布,不远处他们也用洗衣机。</p><p>并不觉得违和。</p><p><br></p><p><br></p> <p>长角苗服饰艺术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p><p>多神祖先自然崇拜原始宗教信仰,有如古老而质朴的文化在现实中演绎,主要表现在祭山节,耗子粑节及驱鬼葬礼礼仪等风俗习惯中。</p><p><br></p> <p>梭角乡苗寨的人们,以前男女都是在重大节日才梳上长角,我们观看了整个梳头的过程,用一根牛骨为支架,黑色毛线左右缠绕,白色毛线打结装饰。</p><p>现在男人们已经不再梳这样的头发了,女孩子在重大节日才会梳。</p><p>会做这种头发的并不多,图中的女人是本村儿梳头最好的。后背上是她的外孙女儿。</p><p>他们现在梳完头也会拍个照片发个票圈。</p><p>平时的服饰跟汉人基本上一样。</p> <p>赶集。</p><p>这是我在他们的博物馆里看到的一幅图片,一个女人如何弄着猪去赶集。</p> <p>安顺天龙屯堡</p><p>天龙屯堡古镇离贵阳70多公里.屯堡人的语言服饰、民居、建筑和周边的村寨非常不同。</p><p>明初,朱元璋调北镇南,在这里屯兵 ,兵源多来自江浙汉族。</p><p>看这条小巷,是不是恍然觉得是江南古镇。</p> <p>屯堡村庄大多沿袭了江南水乡风韵的石头村落建筑形式。</p><p>屯田戍边政策改变了西南地区的力量对比。到了清代改土归流之后,屯堡由军户转为农户。</p><p>明代江南首富沈万三的后裔也在屯堡居住。现在还有遗迹留存。</p> <p>今天的屯堡人。</p><p>他们是数百年前从内地迁来的军士的后代,仍然保留继承着明代的生活习俗,文化习俗。</p><p><br></p> <p>屯堡地戏。</p><p>他们戴着面具跟江南一带的傩戏有很大的相似之处,唱词儿多粗犷豪放,打打杀杀的,称为军傩。</p><p><br></p> <p>面具,木头做的,称为脸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