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这是无名英雄唐光泮同志的红军照片</p> <p> </p><p> 引 言 </p><p> 在洪江人民红色的记忆中,提到老红军唐良久会家喻户晓;但说起老红军唐光泮却无人所知。这位老红军唐光泮同志,就是洪江区常青乡干部、原洪江华唐木业厂厂长唐怀枝的父亲。1982年5月,唐怀枝在其父亲唐光泮的遗物中发现了许多军功章和红军用品,还有一本记录其革命生涯的《工作时记》。</p> <p> 唐怀枝是一个共产党员,他按照组织程序,将其父亲这些珍贵的遗物送到上级有关部门论证。2004年4月4日,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给唐怀枝寄来回信如下:“唐怀枝同志:寄来的有关唐光泮同志材料收悉。‘关于要求给唐光泮同志享受老红军干部荣誉的报告’,经研究,确认唐光泮属红军人物。建议有关部门给予照顾。”</p><p> 唐怀枝是一个比较内向的人,他不愿对外张扬父亲的光荣历史。直到2019年11月下旬,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的好友,洪江区知青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蒋文松向他提及“洪江区收集文物准备在古商城里建红军博物馆”的事时,他才把家里的珍藏拿了出来。蒋文松如获至宝,马上向有关部门报告情况,好让洪江第二个老红军的光荣历史早日见报。</p> <p> 唐怀枝的父亲唐光泮早期参加过平江起义,井冈山的斗争,是一个老红军。他不但参加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而且肩负侦察、情报和警卫三项重任。在红军通道转兵和遵义会议期间,唐光泮被中央首长称为“情报将军”,他还保留时任中革军委副主席兼红军总政委的周恩来送给他签有“周恩来”名字的手枪套和手枪。他先后获得“东北民主抗日联军英雄奖章”、“华北解放纪念功章”、“解放西南胜利纪念功章”、“人民功臣奖章”等。唐光泮同志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老英雄。</p> <p>图中手枪套上有“周恩来”签名字迹,手枪已经上交中央党史研究室。</p> <p class="ql-block"> 现在请读者跟随我们一起去探寻洪江区老红军唐光泮的英雄足迹吧。</p><p class="ql-block">一,童年丧母寄养</p><p class="ql-block"> 唐光泮,男,湖南会同人。1910年出生,六岁丧母,从小在洪江叔父唐朝瑞家中寄养,在洪江上了六年私塾。12岁那年,养母因劳累过度病逝,少年唐光泮只能辍学务农,担当家务。他起早摸黑,艰难度日。1926年初,16岁的他被国民党军抓了壮丁。在逃跑途中幸遇地下党员尹泽南收留。后被送往长沙寻找父亲唐朝壁。</p> <p>二,走上革命道路</p><p> 唐光泮的父亲唐朝壁(又名唐连成)是我党的革命先驱,是我党早期的地下工作者,曾与滕代远、刘志丹等革命先辈一起组织革命活动(唐连成于1938年6月在浙江余姚白庄被国民党特务杀害)。在其父亲的鼓励下,通过长沙地下党的引见,唐光泮到农民运动讲习所受训。1927年7月,唐光泮在茶陵加入中国共产党。组织上看到他会武功,就安排他到汉口找周恩来。周恩来安排他在汉口火车站以挑煤为掩护,从事秘密工作。通过贺胡子(贺龙)招兵时进入范长江学生团,又在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第一团营部当勤务兵。后经滕代远介绍到湖南省独立第五师第三团三营长黄公略营部当通讯员。</p> <p>这是唐怀枝提供的其父亲唐光泮的党员证。</p> <p>这是唐光泮在长沙农讲习所受训用过的梭标遗物。</p> <p>三,参加平江起义</p><p> 唐光泮在革命队伍中不断磨练成长,逐渐显出他的才华。1928年7月20曰,根据时任湖南省独立第五师第三团三营长共产党员黄公略的指示,唐光泮组织几个战士秘密处置了反动透顶的第十连连长。7月22日唐光泮参加了由彭德怀,滕代远,黄公略领导的著名平江起义。</p><p> 1928年12月,在彭德怀的领导下,唐光泮随部队上了井岗山。在新城,黄坳,茨坪一带负责配合茶陵,尧水赤卫队的支前工作,并担任支前工作队队长。1929年1月,跟随红五军从事通讯设施和后方宣传工作,任宣传队长。1930年4月,唐光泮作为情报工作人员被调往红一军,任红一军三团二营后方情报特工组组长。在武汉,武昌,临江,金湖等地开展工作。1931年,唐光泮在一次战斗中身负重伤,被转往湖南宜章白石养伤。伤愈归队后,在通道参加了举世闻名的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这是后话)</p> <p>这是唐光泮在平江起义前的军人照片。</p> <p><br></p><p>四,东北抗日英雄</p><p> 1933年1月,唐光泮奉命送情报去东北,主动申请留在北方抗日前线杀敌。由于唐光泮的父亲唐朝壁与东北抗日联军总司令赵尚志是故交,他就参加了赵尚志领导的抗日联军哈东支队,很为赵司令看重。此后,唐光泮参加了赵尚志领导的攻打宾州、双城、三岔河及五常县城等多次战斗。特别是1934年7月6日攻打五常县城的战斗,全歼守敌,成为了攻城的精典战例。在战斗中,唐光泮所负责的通讯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到了赵尚志、李兆麟等首长的表扬。为此,唐光泮获得了一枚东北抗日联军英雄功勋章。</p> <p><br></p><p>五,洪江侦察敌情</p><p> 1934年8月,唐光泮奉令离开哈东支队,调河南罗山、驻马店等地,为红二十五军长征做前期准备工作。此时,红六军团从江西遂川出发西征。唐光泮与山东籍的几名战士日夜兼程,于9月15日到达通道县杉木桥,加入红六军团前卫十八师通讯队,17日进入播阳山区收集情报。情报工作危险又艰辛,他在野外,三天靠吃树皮野菜生存。由于饥寒交迫,他病倒了,未能随主力部队西征。后奉令前往洪江侦察敌情,配合中央红军长征。</p><p> 唐光泮秘密潜入洪江,他化妆成叫化子,在青山界、塘冲、打船冲一带混入叫化子群中,了解洪江的地形和敌人布防情况。在洪江青山界的叫化子中,他遇到了1928年在汉口武昌车站一起挑过煤炭的学生兵,是贺龙派来洪江的侦察员,从而得知当时湘西贺龙已经派遣先头部队进入沅陵县城附近。他打探到洪江周围敌人正在调动重兵布防的情报后,就急忙赶回通道汇报。</p><p> 唐光泮当时不知道为什么要到洪江去侦察敌情的原因,到现在我们才解开了这一重大秘密。当年的洪江是湘西唯一重镇,政治、经济、军事的地位十分重要。中央红军长征转移最初确定的目的地——就是在洪江建立革命根据地(洪江退伍军人旷本银为证实此据已经申请得到了国家版权证书)。中央红军到达通道后,得到唐光泮关于“洪江周围敌人有重兵布防”的情报后,毛泽东才果断放弃了在洪江与贺龙领导的红二、六军团会师的意图,转兵入贵西行。从此后,唐光泮的情报工作得到了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p><p> </p> <p class="ql-block">六,“通道转兵”前卫</p><p class="ql-block"> 1934年12月初,唐光泮的情报小组与中央红军先头部队取得联系,被编入红一军团二师六团(团长朱水秋),作为前卫人员,负责情报和防卫工作。12月11日,部队进入通道县溪,得到首长指示将要召开会议的密令后,情报小组就四处打探防卫情况。当时唐光泮了解到城外有一农户家第二天将办喜事的消息,首长就决定前往送礼。12月12日,首长们就在该农户的厢房里借吃饭前的机会,召开了秘密会议。事后才得知,这就是“通道转兵”的重要会议,唐光泮成为了这一重大事件的见证人。</p><p class="ql-block"> 唐光泮的通讯小队和三军团警卫营配合大队通过播阳、中温,到平铺、地青时,上级要求通讯小队人员分散开展侦察工作,配合第一军团人马进攻黎平,主要任务是收集前面黔军、川军人情况和地方部队人员情况。</p> <p>唐光泮在历届战场上的军功章</p> <p>七,“情报将军”来历</p><p> 1935年1月,根据唐光泮前卫班提供的情报,红六团智取了遵义城。唐光泮与前卫班由政治保卫局邓发局长统一指挥,负责巡视警戒,后在新城古寺巷一栋大洋房院子住下来了,这栋房子就是原“川南边防军”第二旅旅长易怀芝的私宅,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邓发等首长住在二楼,唐光泮的前卫班和后勤人员住在一楼。1月14日,获悉首长们要在柏公馆召开重要会议,唐光泮的前卫班在情报收集、安全保卫方面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p><p> 1月15—17日,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胜利召开,这次会议确定了毛泽东的军事领导地位,在极端危急的历史关头,挽救了党和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唐光泮同志在遵义会议期间担负的情报收集和安全保卫工作得到了周恩来等中央首长和邓发局长的充分肯定,都称赞他为“情报将军”。唐光泮深受鼓励,更加努力,他克服了重重困难,多次化险为夷,完成侦察和情报任务,随中央红军一路闯关夺隘,胜利到达陕北。在延安期间,因为周恩来知道唐光泮是唐连成儿子缘故,对他关爱有加。鉴于唐光泮有良好的军事素质,就把他培训成我党从事隠蔽战线一名优秀的特工人员。</p> <p>这是老红军唐光泮在长征时期用过的马灯。</p> <p>这是唐怀枝的父亲唐光泮在长征时用过的发报机的配置手摇发电机部件。</p> <p>八、恩来赠送手枪 </p><p> 1936年,唐光泮受党的指派,去东线开展秘密工作。临行前,周恩来特别送了一支枪套上有他亲笔签名的手枪给唐光泮,鼓励他多立新功。由此可见周恩来对他的器重。</p><p> 唐光泮离开延安后,来到地下党员王井星领导的电讯队,参加了广西贵港、广东恩平、阳江、茂名架设电线和内部机要工作。1937年跟随王井星在重庆以开办粮食加工厂为掩护,从事电话、电讯情报工作。唐光泮工作扎实勤奋,深受王井星的赏识。王井星有武功,平时就教唐光泮练武,两人以师徒相称。1938年7月,唐光泮被安排到冀南军区所管地南宫129师军校学习,担任学习组长。范筑先(字竹仙)校长很欣赏唐光泮勤奋学习的精神和他的身体素质,也经常教他练武功。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唐光泮不仅学到很多知识,还练就了一身高强的武艺。</p><p> 1939年,唐光泮毕业回到重庆,继续在电讯队工作,受八路军办事处直接领导。1942年,他认识了商业学校的老师谢若英(地下党员),两次在很危险的情况下掩护了他。唐光泮还认识了胡绳(原名项志逖,笔名蒲韧、卜人等,中国著名哲学家、近代史专家),联系较多,经常在沙坪书店和《新华日报》见面交谈,也从他那里学到了不少的文化知识</p> <p>九,洪江红色特工</p><p> 1943年,唐光泮奉令离开重庆去北平。临行前,胡绳送了一张纸条给唐光泮,上面写着:</p><p> “光泮,为中国革命、为中国人民立功。胡绳题笔”(胡绳1982年任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保存至今。</p><p> 唐光泮跟随王井星到北平甘家口、顺义、昌平等地,从事特工秘密工作,他在甘家口聆听了李富春的动员报告后,受命进入南方沦陷区和国统区开展工作,宣传抗日政策和解放政策。</p><p> 1945年5月,唐光泮和山东籍的杨青和等一行秘密回到洪江。唐光泮化装成哑巴叫化子,经常往返于会同、洪江、黔阳等地从事党的秘密工作;他的栖息地是洪江带子街和会同若水街上一个叫四口塘的地方。</p><p> 为了便于开展地下工作,唐光泮以哑巴身份在洪江带子街和会同若水给老百姓看病,与人交流打手势和在地上用木棒条写字问病因,用中草药治病,不收钱,“唐麻子”深受百姓信任。很多穷人看到他生活困难,就给他送些瓜菜红薯维持生活。唐光泮装哑巴行医走遍了洪江和会同附近的很多乡镇,从而收集土匪和敌特活动的情报,向上级报告。他装哑巴从来没有人怀疑过。</p><p> 由于国民党反动派残酷镇压,洪江地下党遭到严重破坏,贺琼、江仁杰等地下党骨干相继被捕牺牲,组织停止了活动。因此,尽管他做了很多努力,需要联系的“煤号子”、“毛尾巴”等人一直联络不上,最后只能在乡下隠藏,等待时机。</p> <p>以上两页是老红军唐光泮关于遵义会议的“工作时记”原件。</p> <p>十,华北解放立功</p><p> 1947年5月, 周恩来派人带来密信,要他转道重庆再返回北平待命。来人叫陈方,他俩是在广西桂林办事处认识的。他和陈方于7月中旬赶到重庆八路军办事处。三天后乘船到武汉。由于路途遥远,9月初才赶到目的地——北平昌坪。</p><p> 唐光泮和陈方向周恩来报到后,被分配到北方局,为平津战役前收集情报工作。平津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的最后一个战役,从1948年11月29日开始,至1949年1月31日结束,消灭及改编国民党军52.1万人,解放了北平、天津在内的华北大片地区。唐光泮由于情报工作出色,受到嘉奖,为此荣获一枚“华北解放功勋”章。</p> <p>十一,重庆机场起义</p><p> 1949年春,三大战役结束后,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周恩来指示唐光泮等人参加南下干部工作团,随47军一起南下。在47军140师418团团部,唐光泮认识了警卫连连长李延年,听说李连长参加过塔山阻击战。</p><p> 由于唐光泮在重庆搞秘密工作多年,对重庆机场的内线情况很熟悉,来到会同后,唐光泮接到上级命令,要他速回重庆。</p><p> 唐光泮日夜兼程,于9月初赶到重庆沙州坝。与重庆机场空军学校的地下党员薛介民接头,召集张守益、朱洪道、刘笃、魏坚等人多次召开秘密会议,商量策动重庆机场起义,迎接重庆解放。薛介民是空军九一四汽车军校地下党特工;魏坚是重庆空军学校最早的地下党特工。</p><p> 1949年11月1日,“西南战役”开始,第二、四野战军各一部由湖南常德、湖北宜昌西进,30日解放重庆。由此,唐光泮荣获“解放西南胜利纪念”功勋章一枚。唐光泮在重庆机场起义工作就绪后,接到密令又赶回湖南会同,参加剿匪和土改工作。</p> <p>以上是重庆机场起义时保存的飞机图纸。</p> <p>十二,连山增援剿匪</p><p> 唐光泮回到洪江后,被安排到若水区工作,负责保护区委书记王芝的安全。同时,受专区唐若愚直接指挥,负责侦察土匪情况及其动向情报的收集工作,并要定期向会同地委委员、会同军分区副司令员潘峰直接报告情况。 </p><p> 1950年4月,驻扎在会同县连山大坪坡的47军140师418团警卫连一百多战士遭到上千土匪的围攻。这股土匪是由湘西土匪潘壮飞部和国民党军残部组成,他们仗着人多势众,非常嚣张。战场形势十分危急。李延年连长派人求援,潘峰副司令员急令唐光泮带领驻会同若水的县大队前往增援。</p><p> 唐光泮既是特工,在军校又学过军事,也上过战场,懂得战场指挥。当他在前线查看地形后,就身先士卒,带领突击队从土匪背后发动攻击,对土匪实施反包围,给敌人以沉重打击。经过一天一夜的激战,这股顽匪除少数逃跑外,其他的都被消灭和俘虏,连山剿匪战斗取得重大胜利,从那以后南三县再无匪患了。对于唐光泮增援及时指挥得当,47军首长给他嘉奖。湖南省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功臣”荣誉勋章。</p> <p class="ql-block"> 后 记</p><p class="ql-block"> 唐光泮同志从1926年参加革命工作起,无论何时、何地,始终如一不忘初心,他的功绩从未向人提起过。</p><p class="ql-block"> 1950年冬,区委安排唐光泮和苏再起以及47军的驻地代表刘连长、万排长、刘文庆共五个人组成土改工作队,到红坡乡开展土改工作。就在唐光泮全身心投入土改工作的时候,地方农会按照上级政策确定农村阶级成分时,因唐光泮祖传有较多的田土和房子,被划为地主成分,不能再担任县、乡干部,只好回农村务农。 回乡后,他一方面向组织上提出申诉,要求改划阶级成分,一方面主动参加党的工作,在清匪、反霸、抗美援朝、农业合作化运动中,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充分发挥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后经曾任若水区区长、区委书记宋良才出面,才重新调查,改划其家庭为中农成分。 </p><p class="ql-block"> 1961年以后,唐光泮先后担任歌浪洞大队干部兼保管员、小冲生产队队长、翁顶大队大队长、红坡大队大队长等职。1982年5月,做了一辈子无名英雄的红军人物、情报将军、红色特工唐光泮同志因病去世,享年72岁。</p><p class="ql-block"> 历史不容忘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5周年的今天,我们以此文缅怀先烈,纪念老红军唐光泮同志。洪江古商城小红军博物馆里现在陈列着老红军唐光泮同志的革命事迹和宝贵遗物,让更多的人参观和敬仰,让红军精神永远发扬光大。</p><p class="ql-block"> 人民功臣唐光泮同志永远活在中国人民心中,永垂不朽!</p> <p>唐怀枝(中)在洪江古商城小红军博物馆。</p> <p>这是老红军唐光泮留下的革命遗物。</p> <p>参考资料:【中红网】张英红、吴跃军:《红军人物、情报将军唐光泮的传奇人生》</p> <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撰稿人:陈玉元、周敬军</p><p style="text-align: center;">题材发掘:蒋文松</p><p style="text-align: center;">资料提供:唐怀枝</p><p><br></p> <p> 作者简介:</p><p> 陈玉元,男,1949年出生,湖南洪江人,汉族,本科学历,中共党员。曾任怀化市洪江区老干部局局长,区科学技术 局党组书记。退休后现为怀化市洪江区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区诗词楹联家协会副会长,区作家协会会员。主要著作【 古城诗韵】已出版。</p><p> 周敬军,男,1952年出生,湖南洪江人,汉族,大专学历,中共党员。曾任洪江市新湘瓷厂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 退休后现为洪江区诗词楹联家协会会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