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辉煌~重庆大足石刻

落日余晖

<p>重庆大足石刻</p><p>佛教虽然传自古印度却是中国信众最多的宗教。而佛教文化除寺庙外保留最为完整,最具宗教、文化、艺术价值的当数“石窟”。规模大小不一的石窟遍布中国各地,最为兴盛的当数北魏、唐、宋诸朝代。而保存最为完好也最具文化艺术价值的当数“敦煌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和“大足石窟”了。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因工作原因,曾顺道参观过敦煌、云冈、龙门和麦积山石窟。惜于石窟知识、佛教知识的匮乏,都只是走马观花,人云亦云的观赏而已。印象深刻的只有敦煌石窟中那些斑驳的壁画;龙门和云冈那巍峨巨大的石刻佛像群;麦积山石窟中那个被称之为“东方维纳斯”的可爱小沙弥。不过一生中能浏览到这些世界最著名的石窟文化遗产应该是也人生一大幸事。为补齐参观中国石窟文化的五大瑰宝,在友人盛邀下又参观了重庆“大足石刻”,尽管知之甚少也算是圓了拜尽中国著名石窟之梦!</p> <p>大足石刻位于今重庆市大足区境内,是唐、五代、宋时所凿造,明、清两代亦续有开凿。现为世界文化遗产,世界八大石窟之一。</p><p>大足石刻分布于该区西南、西北和东北,共23处。较集中的有宝鼎山、北山等19处。其中以宝鼎山摩崖造像规模最大,造像最精美。石刻除佛教造像外,也有儒、佛、道同在一龛窟中的三教造像,而以佛教造像所占比例最大。</p><p>大足石刻代表了公元9—13世纪世界石窟艺术的最高水平,是人类石窟艺术史上最后的丰碑。它从不同侧面展示了唐、宋时期中国石窟艺术风格的重大发展和变化,具有前期石窟不可替代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并以规模宏大、雕刻精美、题材多样、内涵丰富、保存完好而著称于世。</p><p>1999年12月,以宝鼎山、北山、南山、石门山、石篆山“五山”为代表的大足石刻,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重庆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现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以上资料均摘录自百度)</p> <p>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p> <p>大足石刻分布图</p> <p>大足石窟众多,保存最好最完整的当数“宝鼎山”,除石窟外现在还建有“大足石刻博物馆”等,有助于我这样的“石窟艺术盲”了解这一精湛的艺术。可惜因疫情原因博物馆并未开放,好在后来参观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时,适逢正在展出“大足石刻艺术”也算补了一课。</p><p>宝鼎山石窟位于一“U”型山谷中,顺地形变化而展布,此处砂岩地层平缓而外倾正适合分层设计的雕塑。造像始凿于南宋年间,四周环型岩壁上遍刻佛像,造像近万尊,其中巨型雕刻达360余幅,以六道轮回,广大宝楼阁、华严三圣像、千手观音像等最为著名。</p><p>据历史记载宝鼎山石刻由“第六代祖师传密印”的赵智凤总体构思、组织开凿而成。自公元1174—1252年(南宋淳熙至淳佑年间),共历时70余年。目前宝鼎山摩崖造像重点保护范围面积7.93公顷,主要由大佛湾及小佛湾组成,其中间山谷处为“圣寿禅寺”。</p> <p>宝鼎山祁福殿</p> <p>宝鼎山摩崖石刻简介</p> <p>大佛湾位于圣寿寺左下一个形似“U”字形的山湾。崖面长约500米,高约8—25米。造像刻于东、南、北三面崖壁上,通编为31号。依次刻护法神像、六道轮回图、广大宝楼阁、华严三圣、千手观音、佛传故事、释迦涅槃圣迹图、九龙浴太子、孔雀明王经变相、毗卢洞、父母恩重经变相、雷音图、大方便佛报恩经变相、观无量寿佛经变相、六耗图、地狱变相、柳本尊行化图、十大明王、牧牛图、圆觉洞、柳本尊正觉像等。全部造像图文并茂,无一龛重复。</p><p><br></p> <p>俯视宝鼎山</p> <p>大佛湾造像</p> <p>与佛有缘</p> <p>雷英图</p> <p>西方三圣像</p> <p>大报恩佛</p> <p>释迦牟尼湼磐像</p> <p>观音造像</p> <p>六道轮回</p> <p>小佛湾位于圣寿寺右侧,坐南面北。其主要建筑为一座石砌的坛台,高2.31.东西宽16.50、进深7.90米。坛台上用条石砌成石壁、石室,其上遍刻佛、菩萨像,通编为9号。主要有祖师法身经目塔、七佛龛壁、报恩经变洞、殿堂月轮佛龛及十恶罪报图、毗卢庵洞、华严三圣洞、灌顶井龛等。</p> <p>小佛湾造像</p> <p>毗卢洞</p> <p>护法神</p> <p>从几个石窟的对比来看,大足石刻已经实现了佛教的本土化,吸收了部份道教、懦教的教义。这从宝鼎山石窟中塑造的天上、人间、地獄三重天石窟,宣扬父母恩德,子女孝顺的群雕等都可以看出。</p> <p>唐瑜伽佛主揔持王</p> <p>父母恩</p> <p>牧牛图</p> <p>地獄</p> <p>宝鼎山U型谷大佛湾处有著名古刹圣寿禅寺,始建于南宋。后遭元、明兵燹,明、清两度重修。圣寿寺依山构筑,雄伟壮观。现存山门、天王殿、帝释殿、大雄殿、三世佛殿、燃灯殿和维摩殿七重殿宇,为清代重建,有清乾隆亲题“圣寿禅寺”匾额。最为靓眼的是大殿内南宋始建的“千手观音”像,金壁辉煌国内少见。</p> <p>从圣寿寺出来,在出口处附近还有一“圣迹池”,池水中央建有一亭,中间有一双巨型的脚印,相传是佛祖留下的脚印。圣迹池同为南宋名僧赵智凤主持修建,在深约1.4米的坑中,正中安置一座释迦牟尼雕像,佛像左前方和右前方的岩石上礈有深陷的两个大脚印。脚印长1.8米,宽1.1米。根据佛教理念,脚印是佛教圣物,象征佛陀,在宝鼎山上雕琢一双释迦摩尼的脚印,寓意着佛祖释迦牟尼现身宝鼎山。</p> <p>圣迹寺</p> <p>佛祖脚印</p> <p>在细雨蒙蒙中我们一行外行用了半天时间浏览了宝鼎山石窟的大佛湾,小佛湾、圣寿寺和圣迹池。后来的成都之行又参观了在金沙遗迹博物馆展出的许多大足石刻的精品,不得不为中国石窟艺术之精湛而赞叹。</p><p>华严三圣立宝鼎,</p><p>湼磐如来视苍穹,</p><p>禅寿寺内拜观音,</p><p>圣迹池中觅佛印。</p><p>东方石窟神来筆,</p><p>大足造像越千年,</p><p>积德行善尽孝道,</p><p>中华礼仪传天下。</p> <p>成都展出的大足石刻</p> <p>雕塑家的后浪</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