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r></p><p> 为降低生产成本,国内越来越多的牛场考虑用苜蓿青贮代替进口苜蓿干草,但由于缺乏经验和国内相关的研究报告有限,很多牛场并不很清楚苜蓿青贮是否能完全代替干草,以及代替后对奶牛可能的影响。为此,查阅了一些国外的相关研究报告进行了总结。苜蓿青贮和干草的主要区别在于发酵过程中部分蛋白被分解,因而含有较高比例的非蛋白氮(NPN)。</p><p> 苜蓿青贮和玉米青贮在奶牛日粮中的比例(摘自:ALFALFA: HAY, HAYLAGE, BALEAGE, AND OTHER NOVEL PRODUCTS,N. P. Martin, D.R. Mertens, and P. J. Weimer, 美国奶牛饲草研究中心,2004)</p><p> 为躲避天气造成的损失,美国中西部的苜蓿生产从收获干草转变为收获青贮。为确定日粮中是否有一个对奶牛表现最佳的苜蓿青贮和玉米青贮混合比例,Dhiman等做了一个实验(1997)。试验在奶牛刚产犊时开始,持续44周至泌乳结束完成。45头成母牛和29头初产牛按照产期被随机分配在三个试验组里。日粮50%为牧草,50%为精料。牧草分别为全部是苜蓿青贮(1组),2/3的苜蓿青贮和1/3的玉米青贮(2组),及1/3 的苜蓿青贮和2/3的玉米青贮(3组)。3组成母牛 305天的总产奶量(未按乳脂率调整)分别为9593、10171和10025公斤。三组初产牛的总产奶量分别为8124、8413和8168公斤。</p><p> 仅从奶牛的表现上来看, 2/3苜蓿青贮配合1/3玉米青贮的日粮效果最佳,但比1/3 苜蓿青贮配合2/3玉米青贮的日粮好不了太多。重要的是,虽然两种饲草看似有一个最佳的混合比例,但比较两种牧草不同的混配比例的产奶量,差异并不大。以青贮玉米为主的日粮,蛋白含量低,要补充更多的蛋白饲料。将低蛋白的青贮玉米与蛋白含量高但蛋白容易降解的青贮苜蓿混合,能有效提高瘤胃中蛋白的利用率。当饲喂混合牧草时,每生产1公斤牛奶,可以排泄更少的氮。这就意味着喂给奶牛的饲草至少需要包括1/3的苜蓿(青贮或干草)和1/3的玉米青贮,其余的1/3根据牛场所处的环境,使用更容易获得饲草,无论是苜蓿(干草或青贮)还是青贮玉米,或者是其它的饲草如燕麦。</p><p> 苜蓿中蛋白的利用 据Broderick and Satter (1998)的报道,威斯康辛和明尼苏达州收获的苜蓿半干青贮中,非蛋白氮(NPN)平均达55%,青贮窖中的苜蓿,其超过一半的粗蛋白不是以真蛋白的形式存在。虽然瘤胃微生物可以利用NPN,但过多的NPN将被转化成氨。多数的瘤胃氨氮会被从瘤胃中吸收,由血液带入肝脏,转化成尿素排出到尿液中。与青贮不同,苜蓿干草的NPN大约只占总氮的10%。</p><p> 奶牛牧草中心的科学家在两个试验中比较了奶牛的饲草来源只有苜蓿青贮或苜蓿干草时的表现 (Broderick, 1995)。同时收获的苜蓿被加工成60%含水量的青贮或小方捆干草。日粮(干物质)平均含67%的苜蓿和30%的高水分玉米。苜蓿青贮和干草的NDF含量虽然类似(平均38%),蛋白含量分别为20.6%和18.1%,青贮的蛋白比干草高2.5%。干草的低蛋白含量与收获加工时叶片脱落多有关。苜蓿青贮的NPN(占总氮%)平均为52%,干草为8%。奶牛的生产数据见表1.</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