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冷道理VS感性故事

夏凤釉烧多肉花器

<p>不范最近读了一本畅销书《只讲故事不讲理》,觉得很受启发,以前也知道会讲故事是一项技能,万万没想到能讲好故事这么重要,毕竟讲故事人人都会,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讲好一个故事。</p><p>相信你一定对以下情景共鸣:为什么我们看电影越看越兴奋,而听课基本上是越听越瞌睡?很简单,电影是在讲故事,课程是在讲道理。</p><p>想一想,我们平时最讨厌的“发言人”是谁? 无聊的老师、唠叨的父母、“我简单说两句”的领导还是滔滔不绝的推销人员? 在唾沫横飞的长篇说教之后,我们除了用一头雾水和哈欠连篇应对,恐怕都是左耳进右耳出。然而我们却对“温州江南皮革厂,老板吃喝嫖赌,带着小姨子跑了……“这个生动的地摊故事记忆犹新、念念不忘。</p><p><br></p><p><br></p> <p>一、万般道理,不抵场景</p><p>这个世界的本质,就是靠各种故事构建的一种大场景。 世界上最大的特权就是讲故事,谁拥有了讲故事的权力,谁就拥有了统治人们的地位。</p><p>比如《圣经》这本书,它是世界上流传年代最长,范围最广,翻译最多的一本书,而且信徒无数,这本书的最大特点就是里面全是故事。《圣经》为什么那么普及,就是靠故事,小孩、老人都看得懂,每个人不同感受,所以能够传播开。佛教为什么推广不开,只有方丈搞得懂经文。</p><p>这个世界上最高明的行为,莫过于通过故事影响别人。 讲故事之所以威力巨大,因为它最大特点是似有似无,可收可发,只有思考,没有答案。所谓:大象无形。正因为如此,它往往可以蔑视一切权威,可以颠覆一切约定俗成的道理。</p><p>故事思维,就是一种场景化思维,是未来最重要的思维,也因此讲故事的能力,就是未来最重要的能力。</p><p><br></p> <p>二、老少皆宜、童叟无欺</p><p>有句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里的“鱼”就是道理,就是答案;而“渔”就是故事,因为答案只要一呈现,总有不成立的时候,而故事是开放性的,引导听众自己寻找解决方案,能让每个人得到不同的答案,才是最好的答案。</p><p>伟大的西方哲学家苏格拉底,从来没有直接告诉过别人半句道理或者知识,他只是不停地和人对话,对话的本质就是构建故事场景,让别人自己去思考,他认为道理并不能灌输给人,而是每个人都具有的潜意识,只不过自己还不知道,苏格拉底像一个“助产婆”,帮助别人自主启迪智慧。</p><p>似乎没有人能抵挡住故事的诱惑,因此“会讲故事”的本事就成了“一招鲜吃遍天”的杀手锏。</p><p>领导必须学会讲故事,因为规矩本身是没有温度的,道理本身都是冰冷的,人本身也是有偏见的,只有将人带入到一个情景之中,人才能变得更感性,更容易被说服,从而更容易被掌控。而且故事能将矛盾本身转化成矛盾双方的自我思考,于是矛盾便迎刃而解。</p><p>普通人也必须学会讲故事,比如理想这个东西人人都有,给别人描述自己的理想是件挺尴尬的事情,不如浪漫一点,给大家讲一个如同史诗般壮丽的故事吧,你会发现那感觉就完全不同了。</p><p><br></p> <p>三、唯有故事,永驻心间</p><p>很多人执着于追求真相,总想把真相道破,然而真相根本就是无法表达出来的。</p><p>《道德经》开篇第一句就是:道可道,非常道。翻译成人话就是:凡是能用语言表达的道理,都不是永恒的道理,都是可以不攻自破的。也就是说:所有的道理,只要你表达出来了,就一定是有漏洞的。 因此,我们只能无限接近于真相,但千万不要试图表达出真相。显然,故事比道理更容易接近真相,因为故事的开放性的,让我们各自找到自己的答案,就是最好的答案。</p><p>《金刚经》有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意思是:世间的一切的说法,都是变幻无常的,如闪电一样的快速变化。我们不要执着它的表象,或者被各种表象束缚我们的悟性。这就是佛家说的“不着相”,即:不要被事物的表象迷惑。其实,讲故事都只是一个手段,它的意义是引领别人抵达一种心境。</p><p>《金刚经》又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意思是,一切表象,都是我们内心的身处的虚设,如果你能看到各种表象背后的本质,你就彻悟了!</p><p>当我们能通过故事做到境随心转的时候,就彻底悟到了。这个世界根本就没有什么真相,只有故事。</p><p>作者:不范叔</p><p>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f16ce6b5a625</p><p>来源:简书</p><p>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