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走武康路 —— 阅读1183米背后的故事(11月1日游记)

简菊

<p><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上海称之为国际现代化的大都市,是个闻名世界的“魔都”,大多数人到上海只是着迷现代化魔都的A面,外滩,万国建筑的博览,东方明珠,陆家嘴的高楼,还有南京路等马路,被它华丽时髦摩登的外表吸引。而它的B面,想找到巴黎的影子,十里洋场法租界,老上海洋房,西洋建筑,名人轶事,那一定要漫步一条不平凡的马路~武康路,探寻百年历史不同寻常的感受。</span></p> <p>这是一条🈶故事的街道,街道的每座建筑是🈶故事的建筑,建筑里面住过的人是🈶故事的人。</p><p>但是你自己很难看懂,所以专门请了全上海最有名的金牌导游高峰老师讲解</p><p>一个上海地道的“老克勒”,小时候就住在附近,肚子里干货太多的70后导游,见到他的时候,西装马甲,衬衫上别着法式别针,皮鞋铮亮,就像这条马路,是个精致典雅的上海男人,听了他的讲解,不虚此行。他提到的八卦事件你百度是搜不到的,全程配你耳麦,轻声柔语,在马路上一点不喧闹,他开始诗一般的叙述,歌声不断,娓娓道来...</p> <p>武康路实际就是老上海的法租界,是一条永不拓宽的马路,马路很窄,五六步就能穿过到马路对面,全长1183米,两个半小时游玩全程,这里你会感到时髦闹市,竟有如此寂静的马路街道,而且,秋天里最值得来的一次游玩...</p><p>武康路原名福开森路,在1943 年更名为武康路,上海法式花园住宅区域的典型代表,典雅的英国乡村式别墅,法国文艺复兴样式建筑,细节雕饰的西班牙式洋房,沪上少见的地中海式建筑…都汇聚在这里,建筑的背后更有无数名人轶事等让人迷醉的故事。武康路除了历史底蕴外,还有许多各国网红美食,咖啡店,红酒店,会吸引无数年轻人。而那些八卦事件,年纪大的人一听就明白,会置身追忆于那个熟悉的历史年代。</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武康路概况官方简介</p><p>由于美篇最多让上传10个视频,此游记不可能每处面面俱到,我也就不按照顺序,只是感受最深刻的铭记在心记录下来。点开每张我手机自拍的照片和自己摄制上传的视频,带你一起漫游武康路,不是摄影家拍摄的效果不好,还请见谅。</p> <p>历史会说话,建筑来表达,不爱照相的我,在这里留影纪念,因为它是老上海地标性建筑——武康大楼</p> <p>这座建筑极具特色、需浓墨重彩,做下笔记。武康大楼原名诺曼底公寓,建于1924年,坐落在淮海中路、余庆路、天平路、兴国路、武康路这五条最具法式风情的马路交汇而成的五岔口。是著名匈牙利籍建筑设计师邬达克作品。位于上海市徐汇区淮海中路1842~1858号,1953年诺曼底公寓被上海市政府接管并更名为武康大楼,虽然有百年历史,并无老态,反而时髦。它像一艘大船、通体红色砖墙、转角挑阳台、三角形古典山花窗楣,外廊式走廊等、都有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的烙印。其后文艺界一些名流均入住此楼,包括赵丹,吴茵,王人美,秦怡,孙道临,郑君里,王文娟等。</p> <p>武康大楼外观像是一艘大轮船,</p><p>是欧式老建筑中算是造型最独特的</p><p>它的基地呈三角形状</p><p>位于五条马路交汇的岔道口,</p><p>是沪上最早的外廊式公寓,</p><p>对面是宋庆龄故居。</p><p>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后</p><p>孔令伟花大手笔将大楼买下住了进去</p><p>这位武康大楼的最大业主,是</p><p>四大家族孔祥熙的二女儿</p><p>也是宋美龄的干女儿</p><p>至今快百年历史了</p> <p>武康路不同风格的西式建筑,最吸引众多的建筑设计人士追寻,最典型的109号——顾祝同故居便是之一,英国乡村别墅式住宅特征比较明显。张爱玲作家的随记里描述了这幢风格独特的小楼,在这样的住宅前,小说和现实融合了。109号,有高高的围墙,修缮得体的窗棂,浅黄色粉刷的外墙,在午后的斜阳里,神秘而略带忧伤。最让人心动的是,大门上方,绿色藤蔓缠绕着弧形支架,无声无息而又姿态尽显。</p> <p>建国前,这幢花园洋房曾是中国国民党高级将领顾祝同的寓所,他当时曾任江苏省政府主席、陆军总司令、参谋总长、国防部长。1950年3月去了台湾后代国防部长,台湾“总统府”战略等职,1954年7月,顾晋升为“陆军一级上将”,是唯一一位到台湾后晋升一级上将的将领。</p><p>蒋介石最信任的“八大金刚”之一,当时分别为:何应钦、陈诚、顾祝同、刘峙、张治中、钱大钧、蒋鼎文、陈继承。</p><p>顾有两位夫人,杨朝云,由家长做主结婚生有一儿一女。许文蓉,大家闺秀,琴棋书画,吹拉弹唱样样精通,顾为她购买了别墅,将杨氏一对儿女接来上海,由许氏抚养。</p><p>顾祝同二儿子出身上海,是台湾知名油画家。曾是名作家三毛在青年时期的油画老师。</p><p>顾90大寿时,蒋经国授予他“中正勋章”成为台湾获颁第一人。</p><p>1985年8月病逝,终年94岁。</p> <p>我录下导游的讲解,让我学会记住了辨识英式住宅的特征。还有了解了李鸿章的曾外孙女才女,散文作家张爱玲笔下的109号住宅。高峰老师背诵她的散文诗非常清晰。</p> <p>390号是原意大利总领事馆,这里对外不开放,地中海建筑风格在上海已经濒临绝种。392独立花园住宅,西式折中风格,屋顶山花及老虎窗古典巴洛克特征。民国时期住的是银行职员,建国后是公安局的机关宿舍。导游说现住的居民是身份经过政审的。393号是黄兴旧居,396都是优秀历史建筑,独立式花园建筑。</p><p>导游让我们猜都有哪些老艺术家住过,我只记得有孙道临,老艺术家在这里租住,导游说每月房租国家只让他们交168左右。</p> <p>上影演员剧团,透过铁门可以看到墙上的孙道临,蝴蝶头像的老艺人墙画</p> <p>武康路391弄1号——金嗓子周旋居住地</p><p>拱形门像个喇叭,著名歌影明星周旋住在这里的第三层,她先后拍过《红楼梦》《凤凰于飞》等四部大片,下面我附上当年她红极一时的详细介绍</p> <p>想听周旋的“四季歌”,“天涯歌女”,“夜上海”等可点开链接,复制浏览器打开听看,https://mp.weixin.qq.com/s/wD1Yj2nOuIi1heN2vo-j_g,导游说邓丽君的靡靡之音歌声都很像来自周旋的声音。</p> <p>导游也唱起了她的作品之一《夜上海》,这个歌过去我们都听过,我拍的这个视频高导唱出了夜上海不夜城的味道。但如果你看了上面那个周旋的链接,听金嗓子唱歌,不知道你还愿意听导游唱吗?</p> <p>武康路376号——武康庭</p><p>徜徉到了武康路的中心就是武康庭,据说是从这里才是真正到了原来的法租界了,从民国时期外交官宅邸旧址、原上海仪表局办公楼华丽转身,成了现在文艺人,网红人打卡地。</p> <p>武康庭就是老上海的小巴黎了,这里灯红酒绿,咖啡红酒的天下,外国人也特别多,有梧桐树的地方,就适合走路和停驻。这里是有情调,喜欢欧式风格的人来消遣的地方,导游介绍了一家九零后开的红酒店,网红打卡地叫葡道红酒店,当然也有好几家咖啡店</p> <p>最吸引文化青年的红房子——巴金故居</p> <p>武康路113号~巴金故居</p><p>我拍下了视频</p><p>离湖南路很近,这栋洋楼建于1923年,由一栋主楼、两栋小辅楼和一个花园组成。这里曾经是苏联商务代表处,巴金则是在1955年入住,居住时间长达40年。</p><p><br></p><p>由于疫情现在暂停对外开放,远望正屋右侧小屋高窄的墙壁上爬山虎悠悠悬挂,整个院子生气勃勃,趣味盎然,仿佛诉说着巴老写作的心情,我最熟悉拜读过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看过孙道临,王丹凤等主演过巴金作品《家》改编的电影,揭露那个封建枷锁束缚的社会的黑暗和悲哀。给我们那一代人留下深刻印象。</p><p><br></p><p>还有巴金小说《团圆》里“王成”英雄人物,就是他亲自在朝鲜战场上采访志愿军65军582团,六连英勇牺牲的副指导员赵先友的原型。1964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改编拍摄成了电影《英雄儿女》,电影里的经典插曲《英雄赞歌》至今我们还会传唱,这样的好作品必将影响一代代的年轻人。</p><p><br></p><p>我拍的视频导游最后提到他的42万字散文巨作《随想录》赢得海内外文化界的崇敬,那是他年届八旬后真勇气说真话,中国当代散文“里程碑”式巨作。我要好好拜读。</p><p><br></p><p>如今,这座建筑依然保管的很好,但受人尊敬的巴金已去。听导游叙述他住的这所房子不通风,他晚年脑死亡,病床身插药管,被病魔折磨长达六年,心情也无比沉重。</p> <p>密丹公寓——武康路115号,上海近代最优秀的建筑</p><p>这是小巧玲珑的一幢形似大象的五层公寓,坐落于湖南路和武康路路口。</p><p>整幢建筑是一座有意思的仿生建筑。是1931年建成,五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平面为三角形,深灰色水泥拉毛外墙也是特色。</p><p><br></p> <p>最经典的是看它背面,仅有的空间微型设计,好似用建筑地形的边角料,寸土寸金利用了空间。</p> <p>导游介绍微型优秀建筑及灰色水泥拉毛外墙别致的密丹公寓。</p><p>外墙顶部北端有卷涡装饰,有巴洛克装饰图案风格。由于曲线山墙及卷涡,使得公寓楼建筑外形与大象的形体相似。如果登上周围高墙从窗口处远眺密丹公寓,只见象形灰色公寓楼在大片绿色树丛映衬下,犹如云南西双版纳森林里的三头大象,趣味性较强。造型优美、小巧别致、艺术风格突出,从建成至今已经走过近80年的沧桑历程,整幢建筑保存完好,风姿犹存,现为上海市近代优秀建筑。</p> <p>武康路262号——湖南别墅</p><p>一座唯一取消洋名改中文名的建筑。虽然大门森严紧闭,高墙篱笆,但是70多年来,里面的主人曾都是与近代中国命运息息相关的大人物,更替的一茬茬主人就像是一段微缩的中国近代史。成了名副其实的官邸楼。</p> <p>据导游介绍和查看资料,初始建造者是英商锦隆洋行大股东。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主人也许回国,也许被关入集中营。1943年春,汪伪政权的周佛海及其妻子杨淑慧成了新主人,周是湖南人,门前路就改成湖南路,从此花园宅称《湖南别墅》</p><p>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下半年,邓小平,陈毅两家曾入住此楼,邓在二楼,陈在一楼。</p><p>1954年贺子珍从苏联回国就医,也住进这里,时间达30年,直到1984年病故。后成为上海市政府招待所。</p> <p>武康路99号——福开森公寓。</p><p>一幢英式风格突出的建筑,里面的故事也很传奇,可详听我拍的导游说说;</p><p>位于五原路和复兴西路中间这一小段转角路段,梧桐树掩映着马路,是武康路上最安静最与世独立的一小段,</p><p>首先我们学会了辨识英式建筑风格</p><p>陡峭的双坡大屋顶及墙面大量的红色半露木架结构,显示出浓郁的英国乡村别墅风格。烟囱的造型很有趣,像扁平的魔方。但对于年轻文艺青年而言,这栋大们深锁的记忆就是《色戒》当中,老易为王佳芝准备的那间福开森路上的洋房公馆,如今只能从高耸的围墙外,透过翠绿的梧桐叶窥知一二。</p><p>其次这套建筑其背后的故事听了导游解说,还真是挺有争议,起码要知道红色资本家,著名爱国人士社会活动家刘靖基也曾居住于此。还有王震曾居住过这里。</p> <p>武康路1号~孙家大院</p><p>是一座西班牙式的建筑。我对这家也特别感兴趣,除了独特建筑,我们学会了识别西班牙建筑的特点,还有主人是和金融银行有关。是我们同行的前辈。</p> <p>主人是兄弟俩,孙多森和孙多鑫,是上海当年的面粉大王,创办的阜丰面粉厂,就是富强面粉的前身。半个世界里供应全中国11%的粮食,其叔祖父孙家鼎是位前咸丰时的状元,武英殿大学士,做了光绪皇帝的老师。外祖父是李鸿章的大哥,晚清时期湖广总督李瀚章,孙多森的母亲是李鸿章的侄女(即李鸿章的大哥李瀚章的二小姐,和张爱玲的祖母是堂姐妹),思想开放,主张子孙后代学洋文</p><p>中国银行总行1912年8月在北京正式成立,孙多森于当年12月至1913年6月,出任第一任总裁。</p><p>1916年11月又创办了中孚银行,是第一家特许经营外汇的商业银行,他家有实体面粉厂又有银行,足可见实力。该银行业务后来并入我工作过的工商银行。</p><p>现在这座大楼是上海人民政府警备区双拥办公室。</p> <p>编辑到这里,不能再上传拍摄的视频了。</p><p>只能照片介绍了</p><p>武康路101号——院士楼,这里酷似现代住房了,每户120多平的房子,比花园式住宅宽敞,这里曾是国家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楼,老院士居住这里房租仅每月186元。现在大都老院士已故。这里以租养房,每月租金5万元,而且住的人是要严格政审容许的,不是有钱什么人都可以住的。</p> <p>武康路107号——陈果夫旧居</p><p>蒋家的天下,陈家的党,宋氏的联姻,孔家的财,这里就是过去四大家族之一,陈果夫的旧宅。</p><p>这里一看就是木架构往外露的英式住宅花园,鱼骨形设计,手机拍照360度的画面感,错落有致。</p> <p>浪漫的茱丽叶花园住宅</p> <p>武康路210号——罗密欧阳台</p><p>从整体到细节都有典型的西班牙式花园住宅特征:红瓦屋顶,屋面出檐小,檐口一圈券齿带饰,墙上另有绿釉构件装饰的小窗洞。细长的矩形和半圆券门窗洞散布建筑各立面。导游说上海人最喜欢西班牙风格情调的住宅。</p><p>这幢欧式情调的小楼,著名作家陈丹燕她在《上海的风花雪月》中以细腻生动的文笔描述了这个充满爱情的阳台:“不知道哪个朋友曾经点着它说,那是罗密欧要爬的阳台,从此,大家都叫它罗密欧阳台。”由此可见历史建筑对城市文化的影响。</p><p><br></p> <p>网红打卡必经之店,当然有好吃的,总是要排队人很多。下来探店打卡除了武康庭,我们去了两处冰淇淋店。</p> <p>黄色的是带着酒味的冰淇淋,我只感觉好吃,是真的好味道。</p> <p>红色的是水果味的但你绝对没吃过的独特味道的冰淇淋,女儿买的,我没记住它的名字</p> <p>武康大楼底层老麦杂货铺和对面的咖啡馆留下深刻印象</p><p>这里,像是杂货铺,很怀旧的意思。里面收藏了孩子们没见过我见过的老物件,比如脚踩缝纫机等,还有一家元龙音乐店,是热爱音乐人的殿堂,这里的乐谱类型齐全,很多音乐原版总谱都能在这找到~,</p><p>聂耳作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最初的旋律是在老麦杂货铺对面的咖啡馆三楼创作的。我拍下了一对新婚燕尔在此留念。</p> <p>走完1183米,拾掇片片花穗,高峰老师说的一句话,城市有温度,建筑可阅读,很贴切体会到,武康路就是欧式风格,浪漫情调,文化气息,历史风云的再现。</p> <p>因为历史的沉淀而荟萃的人文精华与海派文化,使这个城市摩登与情怀的碰撞,释放出它更雅美的B面,我喜欢这样的情调,喜欢疫情后的这个深秋,漫步在武康路上,更喜欢聆听细品这1183米背后的故事,觉得非常有意义,摩登时尚与情怀的交织,两个截然不同视角的交互冲击,让你更走心地认识了这个城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