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r></p><p>都山,山之总也。</p><p>这是我个人对它的某种期望,在这方面,我总是相信自己的直觉而没有问度娘的习惯。</p><p>当我们终于驱车而至都山脚下,沿着陡曲的山路盘桓而上抵达主峰,再弃车而步行至极顶,一切都豁然开朗。</p><p>都山,验证了我的所有想象。</p><p>当一座山高到了一定程度,它再也不会拘泥于因某种独特的风景而闻名,也不会再以某种惊艳的形态吸引人的眼球,这也许是出于某种本来,某种不屑,我则更希望是源于它的高度和广度本身。</p><p>在绝对的高度面前,那满天白云仿佛也被终年的狂风撕成了一缕飘带,斜斜地挂在天边,再坚固的石头也已经失去了棱角,没有了突兀,多的是大面积灰白的石海,周围大大小小无数个山峰则齐刷刷地被压低了身子,这一刻,万籁俱寂。</p><p>都山红楸在蓝天上的影子格外诱人。</p><p>一声长唳,一只鹰突然从山谷中拔地而起,笔直地向上,向上,终于力竭,它也没能超越都山顶峰的高度……</p><p>都山,是秦皇岛境内的最高峰,无与伦比。而高,已经就是最好的风景。</p><p>天空是一个蓝色透明的盖子,而大地此刻好像被重新定义了色彩,它从原本的五颜六色变成了整体上的昏黄,承托着我们这些孤独而渺小的人类。我们感受到的和我们的前人并没有什么不同,天戴其苍,地履其黄,自古便是如此,而颜色本身,蓝和黄,红和绿,灰或者黑,已经没有那么重要。</p><p>我没去过几座高山,但是仍然想起了朴茂的神农架,想起了网友拍的青藏高原上的雪峰以及——珠穆朗玛,图片上,它们的样子和眼前的都山如此惊人地一致。</p><p>在这样更接近上天的地方,很多东西都变得与地上不同,物象,声音,时间,面目全非,那是它们的独有,是永恒的高度所致。</p><p>都山的腰际,当然地有着无数险峻嶙峋的山峰,幽深的沟壑,茂密的丛林,长满了白石的溪流,蕴藏着无数叽叽喳喳的生灵,这样的季节,这样的山中,从来不会匮乏美丽的视角,那是热爱自然的人以及我们影者的乐园。</p><p>山的脚下,万丈红尘,熙熙攘攘,沸沸扬扬,我们从那里来,又要回到那里去,那里才是普罗大众的居所。</p><p>包容,是一切长者的高贵品格。</p><p>都山,山之总也。</p><p>回来的时候,我放弃了汽车徒步而行,从山顶一路走到人间。风不期而至,满山满路落英缤纷,青黄赤褐,五彩斑斓,目不暇接,又有白云出岫,天空大海一样地深蓝,树梢后面的都山如诗如画,心里突然想着,莫非传说中的都山积雪并非指冬至雪落都山的美景,而是天荒地老,一念头白?</p><p>下来后朋友们问有多少收获,我说匆匆而行也没有拍到什么,不过心里满满的,像是接纳了一整个秋天。</p><p>这样的都山,这样的让人无法释怀。</p><p>整整一个月,我才处理完了都山的照片</p><p><br></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