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说话吗?

陈卫平

<p>语言的高度决定人生的高度,表达的品质决定生命的品质。表达是人类的第一大学问,人类每前进一步,都离不开语言开路。</p><p><br></p><p>2020年11月13日晚7点,在信和国际商业广场的知言书店大讲堂,由我作为读书会演讲特训营的讲师,为会员们开讲《如何提升口语表达能力》。</p> <p>暖男拍照暖场。带重武器出场,好像你还是第一次。</p> <p>情浓水似酒,书香亦醉人。</p> <p>第一次享受上课直播的待遇。</p> <p>必须承认,李雅甄珍作为电视台的主持,不仅会讲课、会演讲、会玩直播,拍照也是抓拍到位,虚实相生,确实有两把刷子。</p> <p>甄珍一个劲地问我,给我拍的照觉得好不好,我说好,为什么好呢?</p><p><br></p><p>因为摄影是选择的艺术,你会选择。</p><p>尼采认为,现实本身是无穷的,也永远无法全部被表现于艺术之中,所以要选择。</p><p><br></p><p>别人给我们拍照片,拍出来的照片经常让我们感到不满意,有时候还会惹我们生气。我们会抱怨:这哪里像我啊?明明一点都不像!拍照技术太差了。其实我们心里都知道,照片是不骗人的,那个瞬间的影像的确是真实的。</p><p><br></p><p>我们实际上抱怨的,不是相机失真了,而是摄影师选择的时机不对、角度不对、背景和构图不对……我们好看的地方被忽略了,我们的本质和个性没有得到重视。</p><p><br></p><p>拙劣的拍照可以被定义为一连串错误选择的后果,该表现的没有表现出来,该省略的却又呈现出来。梵高也曾这样抱怨过他之前的画家,说你们怎么会把普罗旺斯画得这么平庸呢?这么美,你们都看不到吗?</p><p><br></p><p>梵高在普罗旺斯待了几年以后,奥斯卡·王尔德评论说,在惠斯勒画出伦敦的雾之前,伦敦并没有雾。在梵高画出普罗旺斯的柏树以前,普罗旺斯的柏树一定也少得多。</p><p><br></p><p>所以,真正的发现之旅,不是找到新的风景,而是寻得新的眼晴。</p> <p>今天的主持,会员客串,洋话外语的张璐琪老师。脑洞清奇,机灵可爱,是一位能暖场、圆场又能笑场、压场的萌宝主持。</p> <p>蚂蚁到底要几条腿?有急智的阳晓霞抢先正式答对,有小奖品哟。</p> <p>开讲内容摘要:</p><p>在一般人的观念中,口语,不像书面语言那么严谨和正式。在正式发言中,我们往往要先写好稿子,然后照着稿子念。所以,在感觉中,口语是书面语衍生出来的次一级形式。</p><p>但是,稍一深想,你会发现,在人类语言的真实发展过程中,这个先后次序恰恰是倒过来的。</p><p><br></p><p>口头表达,应用的是自然语言,距今至少有10万年的历史。而写作表达,应用的是书面语言,最多也不过几千年的历史。就拿中国来说,中国人普遍掌握阅读能力,能够用文字来进行思想的传播,不过是近几十年的事情。</p><p><br></p><p>这个先后次序大家都知道。那这说明了什么呢?</p><p>说明我们人类的大脑,天然最适应的,其实是口语。书面语言,会写会读,是我们需要经过后天训练才能拥有的能力。而应用口语,是我们人类基因里面就有的能力,它在学习和接受的便利性上,都远远超过书面语言。</p> <p>在过去几千年里,拥有书面语言能力的人地位更崇高。人类的整个文化网络,都是靠书面语言编织起来的。</p><p>但是,现在有了互联网和音频视频技术,口语现在也可以进行跨越时间和空间的传播了。也就是说,口语也可以编织文化网络了。那请问,结果会是什么?</p><p><br></p><p>第一个结果,过去大量所谓有“阅读障碍症”的人,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学渣”, 他们的创造力可以被释放出来了。什么是“阅读障碍症”呢?简单说来,就是一种大脑综合处理视觉和听觉信息时,难以协调而引起的一种阅读和拼写障碍症。</p><p><br></p><p>第二个结果,口语表达因为加载了更多的信息量,比如人的形象、口音、情绪、节奏、语气等等,加上它本来就更适应人的大脑,所以,口语传播的效率远远高于书面语言。你想想,你在工作中,如果遇到重要、复杂的事,你是不是都不愿意发邮件,而是会要求跟对方通个电话,甚至当面说。</p><p><br></p><p>第三个结果,各个行业里,都会出现“口语表达”的头部效应,行业红利会越来越向行业里最会做公共表达的人身上集中。过去,只有书面语有传播网络,所以,春秋涌现出了老子孔子,盛唐涌现出了李白杜甫,头部效应很明显。而未来,口语表达也会出现头部效应。</p><p><br></p><p>基于以上三点,我们先来做一个判断:未来,口语表达的重要性会超过书面表达。</p> <p>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的区别究竟是什么?仅仅是口语用语音,书面用文字吗?不简单是。更重要的区别,在于对象感,无对象不表达,所有的交付都以强烈的对象感为前提,做到“眼前有人”,彻底放弃自说自话的逻辑。</p><p>比如:</p><p>无对象表达:人口普查,全民有责,科学发展,摸清国情。</p><p>有对象表达:如果不知道社区有多少人,那我们怎么知道要建多少医院和学校呢?</p><p><br></p><p>所谓对象感,就是你要站在你的听众立场,用听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表达。先讲对方想听的话,再讲对方听得进的话,再讲你应该讲的话,最后讲你想讲的话,做到入耳入心,同频共振。能理解吗?就是先调频,调频之后再对频,对完频之后再同频,同频才能同流,同流才能什么?同流才能交流,交流才能交心。</p><p><br></p><p>书面语,是一种“离线”方式。而口语,是一种“在线”方式。</p><p>书面语是一种分布式的提取,优势在于可以调动起丰富的文化联想。而口语是线性交付,优势在于实现人和人之间的直接的信息共振。线性交付追求单层和平行逻辑的推进方式,降低听众认知压力。</p><p><br></p><p>书面语的表达,是“离线”,也就是说不依靠表达对象而存在,不需要同步进行。所以,书面语看似严谨正式,而实际上,对它的要求没有那么严格。很多用书面语写成的著作都写得拖沓、晦涩,但并不影响它能成为经典。</p><p><br></p><p>而口语表达是“在线”的,它跟对象、听众同步存在。老相声演员,当年在天桥摆摊卖艺,有一句话,叫“平地抠饼,对面拿贼”,说的就是口语表达之难。一段话说得没意思,围观的人就散了。</p><p>所以,出色的口语表达,实际上是更加困难的。</p> <p>那怎么训练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呢?</p><p><br></p><p>根据我看到的资料,我在实践中进行的练习和反思,在口语表达能力训练的时候,我认为最重要的两个问题:体验管理和势能营造。</p><p><br></p><p>体验管理</p><p>先来说体验管理。</p><p>对于书面表达来说,核心是逻辑结构,而不是阅读体验。写文章的人,像在造一座山,关键是这个山本身的位置要对,景色要好,结构要牢,至于登山的旅行者,也就是读者,他们能领会到多少,那是他自己的事情。所以,在印刷文化时代,畅销书不见得是阅读体验很棒的书。管理体验,是读者自己的责任。就像美国最伟大的歌手鲍勃.迪伦说得很酷的一句话:“我能做的一切就是做我自己,你管我是谁?”</p><p><br></p><p>史蒂芬· 平克,世界知名的认知科学家、心理学家、语言学家和畅销书作家,他有一句名言:<b>写作之难,在于将网状的思想,通过树状的句法,用线性的文字展开。</b></p><p><br></p><p>对,表达的任务,都是要把一个网状的思想,变成一个线性的表达流。书面表达,其实是两个流:一个是写作者负责营造的逻辑流,这是他自己造山。一个是阅读者负责营造的体验流,他负责旅游登山。这可以是两个完全不一样的流。</p><p><br></p><p>举个例子,请看下面这3句话:</p><p>食物摄取方式和身体质量指数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p><p>身体质量指数是食物摄取方式的函数。</p><p>食物摄取量根据一种单调递增关系预测了身体质量指数的水平。</p><p>是不是很难理解?对普通人来说,如果没有经过学术训练,就很难理解作者要表达什么意思。其实,这3句话都可以这样说:吃得越多,变得越胖。</p><p>通过对比,我们发现前面三句话逻辑很严谨,但是让人体验很差。就是我们常说的,不说人话。</p><p>再比如,下面这两句话同样如此:</p><p>参与者在良好乃至优异的隔声测试条件中参加考试。</p><p>我们在安静的房间中组织学生考试。</p><p><br></p><p>口语表达与书面表达的不同,就是这两个流必须合一。</p><p><br></p><p>是真佛只说家常话。用平实的语言讲清楚深刻的道理,这才是会说话。</p> <p><b>如果写作是造一座山,那么口语表达就是当登山的导游。作为这个导游,你的任务就不只是领着他攀登这座山,你要时刻关注他的体验。</b></p><p><br></p><p>哪些体验呢?两类。一类是他和这座山的关系,还有一类,是他和他自己感受的关系。</p><p><br></p><p>他和山的关系,比如,什么地方可以快速走过,什么地方要留足拍照的时间。</p><p><br></p><p>还有他和感受的关系,这个就更复杂了。你作为一个导游,当然要关注这个游客他的体力怎么样了?什么时候安排他吃饭?什么地方要安排他上厕所?这都是导游必须要考虑的地方。</p><p><br></p><p>口语表达面对的任务,和这个导游非常像。你必须“两手抓”:第一只手管理信息交付的效果,他有没有听懂?还有一只手是管理用户此时此刻他的内心感受,他有没有什么疑惑?这两只手稍有松懈,听众就走神了。</p><p><br></p><p>针对这两个不同的任务,管理的办法也是两个。</p><p>第一个办法,我称之为叫“指路法”。就是不停地在过程中给用户指出他要注意的信息,就像导游不断地指示用户小心脚下的那道坎。</p><p><br></p><p>如果你听过罗胖做的《罗辑思维》节目,他通常有两句口头禅。一句是“你看”, 一句是“请注意”。这都不是随意出口的,它分别对应了让用户注意信息的两个级别:他说“你看”的时候,是比较轻的提示;他说“请注意”的时候,是比较重的提醒。</p><p>就这样,罗胖带着听众,指着他们脚下的路,不断管理他们接受信息的重点。</p><p><br></p><p>这个状态像什么?像在教室里老师在敲黑板,划重点。也就是说,给用户的信息,是分成两个层次的。一层是信息,一层是“弹幕”。信息是指要交付的知识本身。“弹幕”是指通报性语言,就像视频网站的弹幕一样,是叠加在知识之上的,是不断和用户交流,给他们指出重点。就是演说者你要跳开信息本身,像导游一样带着听众看到“地图全景”,不停的告诉他现在所处的位置,比如“刚刚我跟你讲的第一点,接下来我们来看第二点……“弹幕”加的好坏,本质上决定了口语交付的水准。</p><p><br></p><p>这是管理信息交付,是站在信息这一端的。</p><p><br></p><p>那站在听众那一端呢?还有一个任务,就是管理听众的感受。这就要用到第二个办法,我称之为“代入法”。</p><p><br></p><p>什么意思呢?就是不断将心比心,体会听众此刻的感受。他是不是有什么地方理解有困难?他是不是心中生出了疑问?一旦你判断出这些东西,就要替听众说出来,然后解答这个问题。</p><p><br></p><p>你注意到没有?我刚才就用了这个方法。我说,“代入法”然后紧接着就跟了一句“什么意思呢”?因为代入法是一个专有名词,这就是听众感受中的一个小小的坎儿,这个时候说一句“什么意思呢”?就是替听众发一个问,然后解释。</p><p><br></p><p>下面这段话,既是课程的内容本身,也是我给你演示的用法。</p><p><br></p><p>说到这儿,你可能心里会想,这不就是在口语中加入一些碎词吗?这很重要吗?</p><p>很重要。</p><p>口语表达,不是表达者一个人孤独地展示口才。真正高水平的表达,是用你的同理心和听众共振的结果。刚才我们说的“你看”、“请注意”、“什么意思呢”这些碎词,就是听众理解你要传递信息的路标,是你和听众互动的重要界面。</p> <p>势能营造</p><p>下面说第二个要点:信息的势能营造。</p><p><br></p><p>前面我讲到一个词,口语表达,是一个体验流。优秀的表达者,可以让听众就像在一条河里面漂流一样,顺流而下。</p><p>那怎么把语言组织成一条河流呢?</p><p><br></p><p>你想,河流是怎么形成的?上下游之间,也就是任何一段的起点和终点之间,高低不同,就有了落差。有了落差,就有了势能,河流才能流动起来。</p><p><br></p><p>对,口语也是这样。组织任何一层意思,都必须意识到,是在把听众从某个起点推到某个认知的终点。你必须有这个过程,这叫线性交付。线性交付有明确的起点和终点,起点是听众已有的信息基础,终点是对听众完成信息交付。</p> <p>根椐学习总结,这种从起点到终点的方式,主要有四种:</p><p>第一种,是从现象到概念。</p><p>比如下面这段话:</p><p>有人把区块链说得神乎其神,如果你听不懂,没关系,你就记住一个词好了,区块链的本质,就是一个“不可更改的数据库”。</p><p>你看,这段话的起点是,关于区块链,有很多说法,这是事实,但是我们把它抽象成一个概念,叫“不可更改的数据库”。这才是这段话的终点。这里面就有了信息的落差和势能了。你甚至还能从中听出讲话者的一种心态表达,就是: 这个东西很简单,你别听他们说得那么复杂。</p><p><br></p><p>第二种从起点到终点的方式,跟第一种正好相反,是从概念到现象。</p><p>还是拿区块链来举例子:</p><p>有人说,区块链能够打造一个自动信用社会。哎,这个词听起来新鲜啊,什么叫“自动信用社会”呢?信用怎么能自动呢?你听我给你解释。</p><p>你看,这段话的起点是一个概念, 叫“自动信用社会”。终点是详细的“解释”,回到现象和事实。</p><p>你体会一下,这背后也有一种心态意图,这个心态是:这个东西很牛,你可别把它看简单了。这跟刚才讲的第一种正好相反,情绪上也相反。</p><p><br></p><p>还有第三种,叫从已知到未知。</p><p>比如下面这段话:</p><p>大家都知道,鸿门宴项羽放走了刘邦,那么项羽真的只是心软吗?并不是这样的,他当时也有不得已。</p><p>你看,这段话的起点,是一个大家都知道的事实,然后告诉听众,这不是全部真相,我请你再关注一个你原先不知道的东西。这种营造势能的方法,背后也有一种心态。那就是炫耀: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啊,来,我告诉你吧。</p><p><br></p><p>那第四种营造势能的方法,叫从错误到正确。</p><p>比如下面这段话:你以为我们冷江樊登读书会只是读书学习?错了。我们读书会是打造一个美好生活方式的成长平台。</p><p>你看,这段话的起点,是一个错误的认知:你以为读书会只是读书,这是俗知俗见。而终点,是给你一个全新的认知和洞察。</p> <p>刚才我们讲了四种营造语言势能的方法,你可能会觉得很难记。其实不难,我把它总结为四个动作:</p><p>第一种方法,从现象到概念,你可以把它理解为一个往上推的动作。</p><p>第二种方法,从概念到现象,你可以把它理解为一个往下压的动作。</p><p>第三种方法,从已知到未知,你可以把它理解为一个往旁边扩的动作。</p><p>第四种方法,从错误到正确,你可以把它理解为一个翻转的动作。</p><p>上推、下压、扩张、翻转,背后分别是四种心态意图:这事很简单,这事非常牛,这事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这事你想错了。</p><p><br></p><p>你发现没有?我们平常在闲聊的时候,一个有表达能力的人,通常就是调用这四种语态、四种心态意图,来唤醒我们对他所说的话的兴趣。</p><p><br></p><p>为什么这些方法管用?其实我们是可以从理论上找到解释的。美国一个叫洛温施坦的人提出过“缺口理论”,当我们觉得自己知识出现了缺口,好奇心就会产生。有缺口就有痛苦,我们想知道而不知道的时候,想解除这种痛苦,就得填满缺口,听众就会集中注意力听你讲。</p> <p>口语表达的能力,是可以通过严格的自我训练来提高的。</p><p><br></p><p>如果你做任何口语表达,都选择我刚才讲的四个方法中的任何一个,来设计每一段信息的势能。一句话都不随意, 一层意思都不苟且,久而久之,你会发现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会突飞猛进。</p> <p>中国外科医学的鼻祖裘法祖老先生讲过这 么一段话,他说,<b>“我们医生就是把病人背过河。病人在我们的肩膀上,脚下是激流,他经常还不相信我,还要在我背上挣扎。我一边要说服他安静、相信我,一边还要看着脚下的河流,背他过河。”</b></p><p><br></p><p>对于一个想训练自己口语表达的人来说,这是一句值得贴在桌前的话。为什么?因为这段话,同样适用于口语表达。</p><p>你的听众,不是坐在下面乖乖听讲的小学生,他们是活生生的成年人。对他们讲话,就是为他们服务,就是在背他们过河。</p> <p>所以,任何一句话出口,你心里都同时要有四个意识:</p><p>第一,你要关注脚下的河,也就是你要讲出来的信息本身。哪里该强调,哪里该略过,你要做精准的判断,深一脚浅一脚地蹚着河过去。</p><p><br></p><p>第二,你要关注背上的人的感受。他们是人,他们在你的肩膀上,他们会有疑惑,所以你要随时感知他们的心态。主动把它说出来,并且主动回答。</p><p><br></p><p>第三,每一步都是从此岸向彼岸靠近,每一步都必须有所推进。你要让听众随时有收获,随时扩展自己的认知边界。</p><p><br></p><p>第四,我们平时走路,是不是每一步前进都是靠往后蹬腿来实现的。只有否定了现在立足的地方,你才能够带着听众来到一个全新的地方。</p> <p>如果你想训练自己的口语能力,不妨在百度百科里任选一个词条,那肯定是书面语写的,然后,你可以试着做一个口语化的改造。这是一个非常有用的练习。 </p><p>举例:</p><p>书面语:对于被捕食的动物来说,横瞳既能帮助它们拥有清晰的横向全景视觉,以探测来自不同方向的捕食者,同时又能让它们在眼睛长在两侧的情况下也能看清前方地面的情况,在遭遇捕食者追赶时,能够看准地形快速逃跑。</p><p><br></p><p>口语:如果你在生态系统里面是被捕食者,比如山羊、斑马这些食草动物什么的,你的瞳孔一般是一个横条。为啥呢?因为瞳孔横向距离大,看的范围广啊,作为一个被捕食者,你就能更好地观察到四周的情况。</p> <p>既然是演讲训练营,总能少了营员的实战训练。每次讲课后,四个小组都要选派组员上台演讲。</p><p><br></p><p>事非亲历不为真,只有你上台过,讲过,心发慌,腿打颤,磕磕碰碰,结结巴巴,才能让知识穿过你的身体,才能让体验积淀成你的经验。</p> <p>刘金彦 《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p><p>过去,观众希望欣赏演讲者精心准备的慷慨激昂的雄辩,但今天的观众不一样了,他们更愿意看到的是演讲者和自己之间的心灵对话。</p><p><br></p><p>演讲的本质是建立信任,所以敞开心扉,展现真实的自己,才是最重要。现代人,不需要有教导者,而是希望没有距离感的真实的人。</p><p><br></p><p>好的演讲,听完之后,不是感觉自己掌握了什么新观点,而是会让你感觉,自己拥抱了一个精神上的共同体。</p><p><br></p><p>你让人潸然泪下的演讲,让我想起了一句话:所有的坚强,都是柔软生的茧。</p> <p>李慧红 《心理学的朝圣之旅》</p><p>朝圣是身心的彻底皈依,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p> <p>李琴 《给辛巴的信》</p><p>上次李琴的演讲如段子手一样,给大家带来阵阵欢笑。这一次她切换成了舒缓的抒情风格,把对儿子的爱娓娓道来。</p> <p>杨凡《把健康掌握在自己手里》</p><p>演讲的时间有限,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丰富内容的有序交付,是每个演讲者都面临的艰难挑战。</p><p><br></p><p>马克吐温说:前进的秘诀就是起步。今天是你生平第一次登台演讲,既然有一站到底的勇气,自有今后铢积寸累的进步!</p> <p>刘瑛 《优雅是一种生活方式》</p><p>台上仪态万方的你,本身就是演讲主题的呈现。</p><p>有了这种根植内心的生活态度,身为电力工人,你却在黑粗的煤块和弥漫粉尘之间安之若素,业余时间勤练形体,让自己如莲花般优雅绽放。</p><p><br></p><p>这些纷纷拍照的人,让我想起了王尔德的那句俏皮话:只有浅薄的人,才不会以貌取人。</p> <p>梁斌《我和我的儿子》</p><p>北招餐馆的少帅,阳光开朗的花样暖男。</p><p>虽然自称“渣男”,但一个每次演讲,开口就是热情洋溢宣讲自己老婆孩子,朋友圈里晒娃的男人,眼里素月分辉,内心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能够“渣”到哪里去呢?</p> <p>四位带队讲师一一点评。</p><p>刻意练习=大量的套路+有意为之+及时反馈</p> <p>每次学习都开车从新化赶过来的康大姐,有您这股子学习劲,何愁中国梦不成!</p> <p>每个人都可以活成一束光,微光汇集,终将驱散晦暗,点亮生活。</p> <p>感谢知言书店的老总朱平春先生对读书活动一直无私的支持,还无偿赠书给我们,并一再叮嘱好好读,到时候来讲课;感谢知言书店的李有云女士不厌其烦地调试播放设施,用心布置场地。</p><p><br></p><p>因为有你们,知言书店一一这座城市的文化地标,才更具风度和温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