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前不久,朋友发一视频给我,打开一看是一名解放军战士在晨曦里吹响起床号的音频画面。视频里嘹亮的军号声立刻激起我原本平静的心。顿时,我激动、亢奋,我的思绪伴随着号声的飞扬,似乎又被带到了那激情燃烧的岁月……。</p><p> 喜欢军号声,来自于儿时电影银幕上。五六十年代,由于家庭兄弟多生活困难,很少主动向父母要钱看上一场完整电影(除了免 费 露 天 电影)。那时,我们把电影分两类即故事片和战斗片。只要是战斗片,如《平原游击队》、《地道战》、《英雄儿女》《渡江侦察记》等等,我总会早早吃了晚饭与伙伴们赶往影院,在门外等着看电影结束前的十多分钟“戏尾”。“戏尾”对我们那时的小孩来说因为既不用花钱而且又是战斗片的最精彩部分,所以能看到“戏尾”大家也很满足。每当我在“戏尾”中看到我军司号员站在硝烟弥漫的战场左手拃腰右手执号嘟哒嘟哒吹起冲锋号时,我就情不自禁地拍手欢呼,似乎自已就是影片中的一名英雄战士,那种激动的心情直至银幕上出现了“再见”还迟迟不能平静。有时与伙伴们玩“打仗”游戏,我就用一节竹筒当号角或用书本卷成喇叭状,而后鼓起双腮使劲吹起自以为是的军号声……。</p><p> 机遇的降临完全出于我的意料之 外。七六年应征体检我以出奇的健康标准脱颖而出被部队接兵首长当场选定。从此,我在部队的军号声里度过了半辈子。说是意料之外,是因为那时参军非常光荣,不但报名的应征青年人数多,热情高,而且体格检查标准要求特严,如体重、身高、血压有一点小毛病立刻被淘汰。而我那时刚从学校毕业岀来不久,平时又体弱多病是家里的“药罐子”,没想到第一次参加体检从初检一一总检一一复检一路顺利,从而告别了家乡、告别了亲人,无尚光荣的走进了人民解放军队伍。难怪后来兄弟们取笑我说“你命好,几个兄弟身体都比你强,年年参加体检,就是与当兵无缘”。</p><p> 震撼人心的烈烈军号声是司号员训练有素、艰辛付出的结果。连队号兵属连部管理。任职文书期间,我经常去拨弄那被司号员擦的闪闪发光的军号,但怎么努力就是吹不出声来,因此常被号兵取笑说:其实号兵的艰苦训练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开始接触军号憋足劲只会吹出一两声,后来出声掌握了,气又接不上,还经常跑调走音。每天提前起床活动嘴巴,熟悉口形不说,那高强度的训练还导致许多号兵腮帮发疼,嘴部肿胀破裂,有的甚至出现“小肠气”……。难怪在那物质极端匮乏的年代,司号员每月可以领到一斤五两白糖,那可是上级对司号员的特殊犒劳呵。</p><p> 军号的号声有好多种。如起床、集合、出操、熄灯号等等。在我的记忆里最动听的莫过于起床号和熄灯号,那一声声号响从微不可闻到声声嘹亮,从断断续续到激昂高亢,正如中华民族从苦难中渐渐崛起,激励官兵奋发前行一样;最振奋人心的是战术演练中的冲锋号,因为那是我真实体验着小时候在银幕上看到的场景,那种声声军号吹响的是我军战无不胜的精神力量;而最让我从紧张慌乱到军人信念铸就的是紧急集合号。所谓的紧急集合是在极短时间内对所属部队或一定范围内人员备勤要求进行的集中。永远忘不了新兵连集训 的 三 个月,因为是新兵,要从一名社会青年转变为一名准军人,许多的规范动作要求一时难以跟上,因此每次的紧急集合都有经典笑话诞生:没系鞋带或手提着鞋子,沒穿袜子或反穿 了 裤子,扣错各种扣子,有的甚至抱着来不及打的整条被子等等。所以每当听到那种短促坚硬的号声,我心里就紧张慌乱,有时真想干脆穿戴整齐躺着等待再一次的紧急集合号响起……。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下了连队后,在长期艰苦的军事训练,系统的军事政治教育中,象所有战友那样毅然坚定的把军号号声融入军人奉献、担当,时刻准备“亮剑”的使命之中。对越反击作战期间全连战友在军旗下血写战书;在声声军号里先后一批批赴往战场,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安宁而 流 血 献身……!</p><p> 时间似水,岁月如歌。弹指一挥间,余生己是“夕阳无限好”。所有如火如荼的青春画卷都已烟散云消,唯有那飘扬的军旗、闪耀的军徽、嘹亮的军号还时时荡漾在我的心田……。</p><p> </p><p><br></p><p><br></p> <p>注:图片来自网络</p><p>背景音乐:梦里常有军号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