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襄阳古隆中游览记

ZWC1

游览湖北襄阳古隆中 <p>古隆中位于湖北省襄阳市以西13公里的西山环拱之中。据《舆地志》记载:“隆中者,空中也。行其上空空然有声。”隆中因此而名之。历史上著名的刘备三顾茅庐的史事和兴汉蓝图“隆中对策”都发生在这里。</p><p> 古隆中的牌坊它是隆中的标志,清光绪19年湖北提督程文秉组织修建。仿木结构,四柱三门楼式,高约六米,长约十米,用青石开榫组装而成。牌坊正面大门上雕着“古隆中”三个大字,两边门术线雕着杜甫的诗句:“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古人竟然是这样了解诸葛亮,知道诸葛亮靠淡泊、宁静而成为了大才,又在刘备的“三顾”诚请下拿出了建国大纲《隆中对》,帮助刘备、刘禅两代人立国续业,可谓“老臣”忠心一片,牌坊的背面,上方刻着“三代下一人”,两边门术上刻着“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夏、商、周三代之下,无人能与诸葛贤相相比,他可与扶汤灭桀的伊尹,助武王灭纣的吕尚称兄道弟,不分高下,指挥作战从容调度,连西汉大臣萧何曹参也暗然失色,</p><p><br></p><p>我们一行于2020.10.15有幸来这里参观访问</p> <p>古隆中四柱三门楼牌坊 淡泊明志 宁静致远</p><p><br></p> <p><br></p><p>三国故事湖北多,这可不是吹牛。三国演义120回,其中的75回就发生在湖北,而这75回中又有44回发生在襄樊就是今天的襄阳。我们今天要参观的就是天下闻名的三国时期最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躬耕十年、以待明君的古隆中。</p><p>隆中在襄樊城西13公里处,因“有山隆然而起”得名。《三国演义》中对隆中是这样描述的,“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广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是一个风景美丽的地方。</p><p>隆中之所以天下闻名,原因有三个:一是诸葛亮的躬耕之地,二是刘备在顾茅庐的所在之地,在是著名的“隆中对策”的提出之地。从晋代就开始,仰慕诸葛亮大名的人们就在这儿修建了纪念诸葛亮的建筑。它们是:三顾堂、草庐亭、草庐碑、六角井、躬耕田、抱膝石、梁父岩、老龙洞、半月溪、小虹桥、武侯祠、野云庵等,被称为“隆中十二景”。这些建筑记载着诸葛亮在隆中的生活情况和有关传说。</p> <p>20.10.15到此拜访先贤诸葛孔明茅庐</p> <p>牌坊背面 三代下一人 </p><p>伯仲之间见伊(尹)吕 (尚) 指挥若定失萧(何)曹(参)</p> <p>诸葛亮,字孔明,山东琅琊阳都人(今山东沂水县人)。父母早亡,从小便随叔叔投靠荆州刺史刘表。叔叔逝世以后,诸葛亮就在隆中盖了几间草房住下,他“昼勤四体,夜诵经书”,躬耕自食。古隆中内有数十亩“躬耕田”,据说便是诸葛亮当年耕作的地方。躬耕田旁有梁父岩,相传诸葛亮在劳动之余喜欢咏唱《梁父吟》,以寄托志向。诸葛亮的活动,渐渐引起了荆州有识之士的注意。徐庶、崔州平等有才识的青年,和他相交甚厚。德高望重的襄阳名士庞德公品评诸葛亮为“卧龙”,蛰伏的蛟龙一旦腾飞,前途将不可限量。而沔南名士黄承彦更是把自己的宝贝女儿许配给他。虽然隆中有人说“莫学孔明择妇,正得阿承丑女”,其实,这是一个误会,黄承彦的女儿叫黄月英,小名叫阿丑。阿丑小姐不仅不丑,而且聪明、貌美,是一个不可多是的才女。她不仅是诸葛亮的贤内助,而且在诸葛亮的千秋功业中志了不小的作用。</p> <p>留个纪念(人太多回程时拍摄背面)</p> <p>我也留个影</p> <p>来时人太多 回程留个影</p> <p>诸葛亮坐像 周围绿树环绕 环境幽静</p> <p>诸葛亮坐像</p> <p>公元207元冬天,在徐庶、司马徽的推荐下,刘备带着关羽、张飞,三顾隆中茅庐,向诸葛亮请教统一天下的良策。这就是千古传名的三顾茅庐。三顾茅庐的遗址,就在“三顾堂”上。它是诸葛亮的故居,也是隆中胜迹的主体部分。</p><p>刘备的“三顾”和平等、坦诚相待,使诸葛亮改变了“苟求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的初衷,当即提出了著名的《隆中对》。在《隆中对》中,诸葛亮冷静地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了刘备集团的施政纲领。那就是取荆州,占益州,联东吴,抗曹操,三分天下,进而统一中原的战略方针。真可谓:“未出茅庐,先分天下。”</p><p>从此,诸葛亮离开了隆中,为实现他在“隆中对”中提出的施政纲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是诸葛亮过人的才智、胆略,才使刘备迅速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建立了三分天下的蜀汉政权,刘备曾欣喜地对关羽、张飞说:“我有孔明,就像鱼儿有了水一样。”</p> <p>和诸葛亮和个影</p> <p>武侯祠</p><p>门楣上书:汉诸葛丞相武侯祠</p> <p>诸葛亮自称“臣本布衣、躬耕南阳”的躬耕田,与之遥遥相对的那座亭子叫“抱膝亭”,是后人为了纪念诸葛亮在隆中时常抱膝长呤,继续前行50米,就是草庐碑,正面有“草庐”两个字,背面是“龙卧处”三个字,襄阳名士庞德公认为诸葛亮是“骄龙”误入浅水湾,一遇风雨便化龙:后来发生的事也恰好验证这句话。</p><p> 继续前行诸葛亮的武候祠就展现在我们眼前了,它位于隆中山腰,始建于晋朝,历代维修不断,如今的武候祠是四进三院的清代层台建筑,现在我们看到一殿内的这尊诸葛亮铜像是全国唯一的一尊仿真诸葛像,诸葛亮身披八卦衣,手握羽毛扇,一幅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姿态,据民间传说诸葛亮的八卦衣是他好学,为师母所赏赐的,穿过走廊,就来到了二殿,二殿内主要陈列的是董必武、郭沫若等名人的匾额,题词和对联,正中是挂的是幅中堂是我国历史学家郭沫若题写的,他将诸葛亮与陶渊明作了一番比较,从而得出了这样自己结论:诸葛亮与陶渊明是有着雄才大略远大抱负的一代谋士,而在仕途上却结局迥然,主要取决于是否遇到像刘备这样的明君,民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他同样做了一番大胆的猜测,如果让陶也遇到贤主,他的桃花源记未尝不会现实于天下,同样使诸葛亮终身隐逸,潜心研究,其诗作也未尝不如陶渊明,不知道您是否同意郭老的看法。武侯祠的大殿,其中供奉的是诸葛亮以及儿子诸葛瞻,孙尚的塑像,他们一家三代都为国家的复兴献出了生命,同样值得后人尊敬,在大殿的左侧分别有两个偏殿,娘娘殿和三义殿,是为纪念诸葛亮的贤内助黄月英和桃园三结义而修建的。</p> <p>河南南阳和湖北襄阳争夺诸葛亮原籍。经专家考证证实,湖北襄阳古隆中是诸葛亮的老家,为此特别立碑为证</p> <p>汉诸葛丞相武侯祠</p> <p>由于积劳成疾,诸葛亮于五十四岁壮年病逝,安葬在汉中定军山(现在的陕西省敏县南部)。诗圣杜甫曾写有一首诗追悼诸葛亮,其中有这样几句: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p><p>诸葛亮逝世后,老百姓对他十分思念,这是因为诸葛亮不仅是劳动人民心目中智慧的化身,更是劳动人民心目中的一代勤政廉洁的名相。因而,凡是他到过的地方,纷纷为他立庙。各地的武侯祠就有七座。然而纪念地太多,就难以分辨真假。从古到今,为谁是诸葛亮正宗纪念地而发生过不少争议。其中尤以湖北襄阳古隆中和河南南阳卧龙岗两地的武侯祠谁为“正宗”之争最为有名。</p><p>两地的武侯祠,历史悠久。隆中的建于晋代,保留着古朴的风貌;南阳的建于唐代,更显得宏大堂皇;两地都以诸葛亮的躬耕地自居,为武侯祠的正宗而争。为此,还打不少笔墨官司。“隆中派”以《隆中对》之“隆中”为证,“南阳派”以《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为证,争得不亦乐乎。直到清代咸丰年间,襄阳人顾嘉衡出任南阳知府时,这场争论更达到了高潮。南阳人认为:襄阳人来南阳做知府,可要处事公平,不能向着家乡,将武侯祠的正宗桂冠判给襄阳,否则叫他这个知府坐不稳。襄阳人认为,既然是家乡人到南阳为官,一定要为家乡人伸张正义,将古隆中的武侯祠判为正宗,否则不要他回家乡。两边互不相让,要等顾知府表态。顾嘉衡听了双方的意见,没有立即表态,请大家下堂休息,说是第二天再判。第二天一早,双方又来到府衙,等顾知府的评判,只见顾嘉衡拿出文房四宝,提笔写了一幅对联: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南阳。此联一出双方心服口服,都佩服顾知府的才智,从此这场争论才告一段落。</p> <p>武侯祠前必须拍个照</p> <p>卧龙遗址:董必武题</p> <p>外侧对联:伯仲之间见伊吕 先生有道出羲皇</p><p>内侧对联:画三分烧博望出祁山大名不朽</p><p> 气周瑜辱司马擒孟获古今流传</p> <p>当地导游讲解</p> <p>刘备帅关羽张飞三顾茅庐请求诸葛亮出山是千古佳话,国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里是三顾遗址:三顾堂</p> <p>气周瑜辱司马擒孟获古今流传</p> <p>画三分烧博望出祁山大名不朽</p> <p>王学仲题对联上联:三分鼎立见文韬</p> <p>王学仲题对联下联:二表深心见五略</p> <p>王学仲题 三分鼎立见文韬</p> <p>两表一对鞠躬尽瘁(?)三顾</p><p>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p> <p>三顾堂出口</p> <p>鼎立六出威德咸孚足千?</p><p>不审势即寛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p> <p>才须学也自布衣且致卿相耕读本始</p><p>公去已千年留得胜迹长存风光无限</p> <p>我来才一瞬想到古人三顾感慨何深(?)</p> <p>横批:天下奇才</p><p>上联:三顾频烦天下计</p><p>下联:两朝开济老臣心</p> <p>三顾茅庐蜡像</p> <p>诸葛亮手书</p> <p>诸葛亮手书</p> <p>诸葛亮夫人也是望门闺秀,虽然相传长相有些丑陋,其实是误传,她也是有"锦绣才"之人,这是她的居室,前面已经介绍了她的家族历史。</p> <p>智慧贤淑 诸葛亮夫人居室</p><p>上联:黄发黑肤当为承彦(?)谦靈话</p> <p>智慧贤淑</p><p>下联:木流牛马堪赞月英锦绣才</p> <p>三義殿</p> <p>思远垂前全心所事当无</p><p>????</p><p>乱世结奇缘兄弟君臣同患难</p> <p>三義殿</p> <p>齐心襄大?安危生死鉴忠贞</p> <p>瞻前继远一剑横空自省?</p> <p>乱世结奇缘兄弟君臣同患难</p> <p>当年正气扶元气</p> <p>万世人心仰赤心</p> <p>齐心襄大业(?)安危生死鉴忠贞</p> <p>三顾茅庐的砖雕</p> <p>志铭功德碑</p> <p>志铭功德碑简介</p> <p>诸葛亮生平馆</p> <p>六角井</p><p>参观完武候祠我们一起去诸葛亮的家里看看吧,1800多年过去了,诸葛亮的家也历经了沧桑的变化,明襄简王朱见淑认为诸葛草庐风水好,就在这里建了自己的坟墓,后人称其是毁人阳宅,建其阴宅,我们在这里只能见到襄简王的陵墓封谁和墓帝的清代建筑“草庐亭”,这就是诸葛亮当年草庐的真正所在,不过诸葛亮家中的“遗物”还有一样存在,那就是前面的那口“六角井”,它也是判断草庐位置的唯一证据。</p> <p>明襄简王朱见淑的坟墓</p> <p>六角井</p> <p>三顾茅庐蜡像</p> <p>三国鼎立前形势图</p> <p>刘备和关羽铜像</p> <p>诸葛亮一生的业绩,在《三国演义》中被渲染得极其生动、壮丽,甚至带上了几分神话色彩,深受海内外人士的崇拜,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日本经济界掀起了一阵《三国演义》热,成书的专著、专辑有《三国的人际关系学》、《三国的智慧》、《三国——商业学的宝库》等等。更有一位教授,言之凿凿地说,松下幸之助就是因为就善于运用诸葛亮的谋略,才使松下电器公司在世界崛起。</p> <p>大猷是经谋国早读隆中对</p> <p>三顾堂外景</p> <p>两表酬三顾 一对足千秋</p> <p>三顾堂</p><p>两表酬三顾 一对足千秋</p> <p>三顾堂前 这是关羽的赤兔马吗?</p> <p>赤兔马铜像</p> <p>这一定是关公的赤兔马吧!</p> <p>雨中探访武侯祠</p> <p>古隆中导游全景图</p> <p>三顾堂外景</p> <p>三顾堂外景</p> <p>湖北襄阳古隆中位置(腾讯地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