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区级课题《运用思维导图提高小学生读写能力的研究》立项后,在课题负责人刁红霞副校长的带领下,课题成员组购买了思维导图的相关书籍,在网上搜集资料,通过教研活动、开展对思维导图的理论学习。</p> <p> 老师们围绕课题研究目标在语文课堂中深入实践,运用思维导图指导孩子阅读、习作方法、以图导思,让孩子的思维之花绽放!本次研讨活动历时一周,共有6位教师出示了研讨课。</p> <p> 孙玉芝老师出示了整本书《孤独的小螃蟹》分享课,主要引导孩子借助思维导图讲故事、编故事。</p><p> 板块一:在复习封面信息之后,教师讲故事,引导孩子发现讲故事的小窍门,发现童话的语言密码,引导孩子运用圆圈图梳理主要故事。</p> <p> 板块二:运用小火车思维导图梳理故事情节,指导孩子练习讲故事、续编故事。</p> <p> 板块三:运用概念图,体会整本书的主题。课后,孩子们进行了读写绘创作。</p> <p> 赵莹莹老师出示了《四季之美》阅读课,课前引导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思维导图方式梳理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脉络,阅读交流过程中,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充实思维导图。学以致用小练笔时运用括号图帮助学生梳理写作思路,然后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写出烟火表演的动态变化,用语言留住那些美丽的瞬间。</p> <p> 仇艳恒老师出示了《鸟的天堂》阅读课,课前引导学生用思维导图对课文进行整理,在阅读交流时,让学生层层剥开,利用思维导图的第一、二层理清课文的主要内容。深入研读课文时,让学生利用思维导图的第三、四层进行梳理,边读边进行思路的整理。在交流阶段让学生把没有理清的思路整理得更加清晰,从中获得更多的收获。最后学以致用进行小练笔,先让学生一层层理思路,最后再落实到写。</p> <p> 王莉老师执教了《风娃娃》一课。课堂上,直奔重点引导孩子随文识字:抽、拉、摆;哗、秧、翻;结合图片、利用实物演示引导孩子们理解“使劲、断断续续”等词语并把句子读好;接着引导孩子认识拟声词,并初步体会运用拟声词的好处。课文部分段落结构相似,都是按照风娃娃来到哪里、看到什么、怎么做、结果怎样的顺序来写的。王老师在引导孩子读懂段落后,借助思维导读讲故事。思维导图的运用降低了讲故事的难度,孩子们的学习热情高涨</p> <p> 王玉凯老师执教了习作课《生活万花筒》。本次习作要求学生回忆生活中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可以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也可以是自己看到的或听到的事,按照一定的顺序把这件事情写清楚。学生在课文与习作例文学习中已经习得写作方法,但从知道方法到会运用方法还存在一定的距离。写清楚事件中的重要内容既是本次习作的重点又是难点。课堂上教师首先带领学生回顾前面学习的方法,然后引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搭建支架,梳理写作思路,最后借助思维导图完成习作。整堂课层层推进,巧妙突破了重点难点。</p> <p> 房舒老师出示了《忆读书》一课,主要引导学生借助思维导图梳理信息,把握课文的内容要点。</p><p> 板块一:初读课文之后,运用思维导图按时间顺序梳理冰心的读书经历。</p> <p> 板块二:细读课文时,引导孩子抓关键词句完善思维导图,了解冰心选书的标准以及读书方法。</p> <p> 板块三:借助思维导图发散思维,写一写自己的《忆读书》,表达读书带给自己的快乐。</p> <p> 本次研讨课活动展示了老师们在课题研究中的思考和实践,课题组成员更加坚定地相信:运用思维导图指导孩子进行读写实践,以图导思——让学生发现自己思维与语言的“思维导图”,指导学生学会把文字内化为思维过程,让思维可视化、具体化、条理化,大大提高了孩子读写兴趣和效率。通过评课议课也呈现出了研究中的许多问题和困惑,在以后的研究中,我们会继续不断深入学习,实践,反思,将课题研究工作推向深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