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主办的“天地同和——中国古代乐器展”,于2020年8月对公众开放,力求系统反映中国古代音乐的发展脉络,展现中国传统音乐的文化价值。</p><p>面对百年不遇的乐器展览,作为中国音乐学院的一名音乐史研究学者和一名中国古代音乐爱好者,本人深感荣幸,对国家博物馆进行三次考察和拍摄活动,整理、编辑了一套“中国古代乐器图鉴”,在这里分享给大家!(由于内容较多,篇幅有限,本图鉴分为上下两部分,乐器依据时代和现场展览顺序排列)</p> <p>展览分为四个部分:鹤鸣九皋,声闻于天;钟鼓喤喤,大音至乐;丝竹相合,妙音飞花;云间锣鼓,日月同辉。展览集中展示馆藏精品及向多家文博单位商借的文物共计200余件(套)</p> <p>贾湖骨笛</p><p>河南舞阳贾湖遗址发现骨笛25件,为五孔、六孔、七孔和八孔等形制。用鹤的尺骨制成,以其端为吹口,可吹奏现代的民歌曲调,音准、音质尚好,已达到六声或七声音阶。此遗址距今约 8000 年,属新石器时代早期遗物。</p> <p>河姆渡骨哨</p><p>浙江河姆渡遗址出土了一大批骨哨,长约6至10厘米不等,中空,器身略有弧度,在凸弧的一侧开有一至三个孔,孔的形状呈圆形或椭圆形。其中有一个骨哨,出土时内腔插有一根细肢骨,近似现代儿童玩具竹哨。部分骨哨出土后,仍能吹出简单的音高,与鸟鸣声相似,有的学者认为,这样的骨哨是先民们用来发出鸟鸣声诱捕飞禽的,吹管乐器的产生与此有关系。</p> <p>庙底沟陶铃</p><p>钟是打击乐器。河南三门峡庙底沟陶钟为新石器时代遗物,可能是铜制钟的前身。</p> <p>永登乐山坪彩陶鼓</p><p>甘肃永登乐山坪出土陶鼓一端为长筒形,另一端为喇叭形,两端都有耳环,又显系为穿绳带所设,演奏时当可把它背在身上。</p> <p>磬是打击乐器。它可能源于某种石制片状的劳动工具,如石铲之类。先民发现石制工具能发出悦耳的声音,便用来为乐舞伴奏,于是出现了磬。目前所知,早期原始形制的磬有山西夏县东下冯遗址石磬。</p> <p>妇好墓鸮纹特磬</p><p>商代石磬形制多样。安阳小屯商代奴隶主妣辛(妇好)墓出土石磬,属武丁晚期遗物。该石磬呈扁平的长方形,磬石黑色,一端成弧形。磬面雕有鸱鸮形纹饰,鸱鸮作站立状,钩喙大眼,短冠短翅,长尾向内卷曲,爪刚健有力,雕刻十分精美。顶端有一个供悬挂用的圆孔。</p> <p>“妊竹入石”石磬</p><p>“妊竹入石”石磬呈长条形,上窄下宽,近顶端有悬挂用的孔,在磬身一侧刻有铭文“妊冉(或释作竹)入石”四字,妊冉可能是国族名或人名,“入”是纳贡之意,意即妊冉入贡的石磬。</p> <p>琉璃阁陶埙</p><p>埙是原始社会出现的吹奏乐器,它的按音孔不断增加,成为可以吹奏曲调的旋律乐器。河南辉县琉璃阁150号殷墓陶埙,共3件,呈平底卵型,各开五个按音孔,可发八个连续半音。</p> <p>铙是铜制打击乐器。铙依一定的音列组合在一起,成为编铙。大铙是南方特有的青铜打击乐器。</p> <p>象纹大铙</p><p>传世品。此铙身呈扁筒状,上大下小,两侧有凸棱,横截面为椭圆形。器身前后两面纹饰相同,鼓中央有相对象纹,飞鼻卷扬,通体缀有雷纹。</p> <p>大司空村铜铃</p><p>大司空村铜铃为青铜所铸,器身上小下大呈扁筒状,两侧起棱,棱外有扉,口沿平齐。铃两面饰兽面纹,覆有绿色铜锈。</p> <p>执铃</p><p>执铃长柄中空,与铃体相通。据其器形特点,可执奏,振之链环互击则清脆有声。当为祭祀所用乐舞器。</p> <p>四虎镈</p><p>镈是一种形制似钟、有悬钮、击奏体鸣乐器。镈由钟发展而来,通常比钟的体量大。四虎镈体扁圆,平口,桥形钮。前后两面饰大兽面纹,小扉棱为鼻,围以圆涡纹及花瓣纹带。体两侧饰两只同向张口卷尾的立虎。钮饰以云雷纹。</p> <p>芮公钟钩</p><p>体作龙形,屈其尾以为钩,上有圆环,正背面共铸铭文8字:“芮公作铸从钟之钩”。此器为芮国邦君芮公所做编钟的钟钩。</p> <p>编钟</p><p>钟依一定的音列组合在一起,称为编钟。</p> <p>编磬</p><p>编磬的一般主要材料是石灰石,也有青石和玉石。</p> <p>淹城句鑃</p><p>句鑃形制相同,大小递减。器身光滑无锈痕,素面无纹饰,内壁平整。</p> <p>错金句鑃</p><p>口曲为“U”型,铣细且长,两侧有垂直突棱,中空。四周,钲,鼓部均饰有错金云纹,壁薄。</p> <p>万家坝铜鼓</p><p>此鼓身似釜,表面有烟痕,尚停留在炊具、乐器分工不十分严格的初期阶段。它是迄今为止我国经科学发掘所获铜鼓中最原始的一件。</p> <p>马王堆1号墓瑟</p><p>瑟体用整木斫成,共25根弦,迄今考古发现唯一的上古瑟调弦实例。</p> <p>虎钮錞于</p><p>青铜铸成,通体锈蚀成绿色。器身修长肩突。敞口平盘立一虎钮,虎头肥大,昂首挺胸,双耳耸立,尾上卷于盘沿。</p> <p>飞鸟纹铜鼓</p><p>鼓面略大于鼓身,分3段,面沿有立体4足蛙4只,逆时针方向环列。</p> <p>乐舞百戏图(拓片)</p><p>沂南北寨汉墓位于山东省沂南县城西界湖街道北寨村,这里是一个古墓群,现已探明古墓多座,科学挖掘三座,对外开放两座。一号墓系大型画像石墓,该墓室画像石42块,画像73幅,画像面积44.227平方米。</p> <p>三国时期的乐俑</p> <p>掌声响起来</p> <p>欲知后事如何,请参见《中国古代乐器图鉴(下)》(南北朝至清代)</p><p>整理、编辑:李昆</p><p>摄影:李昆</p><p>撰稿:李昆</p><p>制作:李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