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花祭

春夏秋冬

<p>  《古文观止》珠玉满目,唯《寒花葬志》一篇最扣我心弦,久久无法忘怀。</p> <p><br></p><p> 寒花是归有光原配魏氏的陪嫁婢女,十岁随魏氏出嫁到归宅,二十岁即离世。青春年少,花样年华即猝然凋谢,令人扼腕叹息。</p> <p><br></p><p> 寒花为何要做媵人?或许是因为家贫——这是最公式化的说法。封建社会嘛,穷人多。又是哪种贫穷呢?</p> <p><br></p><p> 或许是父母养的子女多吧。古人不计划生育,节育措施又落后,</p><p>生育顺乎自然。寒花兄弟姐妹有多少?她做媵人时,父母舍乎?手足恋乎?若是这种情况,归家夫妇对其尚好,过段时间亲人淡化骨肉分离后,是否又有些微羡慕呢?</p> <p><br></p><p> 也许是父母有病吧。什么病呢?病到什么程度呢?生病的是单亲还是双亲呢?若此,寒花常探亲吗?探亲时拿些什么呢?她在归家生活的这十年,归家并不富裕,她能解决父母的治病问题吗?</p> <p><br></p><p> 亦或是缺衣少食吧。土地是百姓的命根。佃农需要租地耕种,租税自然很重,往往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在那个靠天收成的漫长时代,农民竭尽全力侥幸换得一片绿油油、金灿灿的田野,满眼喜悦终究化为幽邃的心酸与无奈。因为劳动成果大部分奉人而自己一家依旧衣不蔽体、食不果腹。</p> <p><br></p><p> 寒花十岁即为媵人。这可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恰朝霞灿烂,尚不到豆蔻年华。放到现在还是一个三四年级的小学生。可惜,她和其他农家孩子一样不可奢望上学求知。蒙昧未化,身心稚嫩得自己生活尚不能自理,却要伺候主子吃喝拉撒,这是什么命啊!不幸中的万幸,归家夫妇对她尚好。这是一个耕读之家,也算得上书香门第。主人贤淑尔雅,估计寒花未受虐待,干的都是“削荸荠”之类力所能及的活。甚至有机会习字学文,修身养性。如此,她又比其他同龄女孩幸运得多。</p> <p><br></p><p> 寒花应该是个小美女吧。她敢不让男主人吃荸荠,是因为她天真烂漫还是调皮地护食?是因为她乐观开朗还是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女主人令她“倚几旁饭”,是监管她呢,还是允许她和主人同时进餐?虽然她天生没有与主人同桌共餐的权利,但可以和主人同时进餐,这已经很受优待了。试想,两个成年人谈笑风生、津津有味地分享佳肴,未成年人在旁侍奉,心中什么滋味,稚气未脱的她会心安理得地认命吗?也许偶尔“望嘴”,时时难受地咽涎吧。“即饭,目眶冉冉动。”她是对自己与主人待遇不同而闹小情绪?还是因受到优待而卖萌卖乖?</p> <p><br></p><p> 寒冬奇葩过早地凋谢了。在刚刚过完最美人间四月天。男主人正处盛年。女主人孝期刚满。自己的第二个孩子刚刚夭折。这朵可爱可怜的小花为什么走得如此匆匆?是思念她的主子魏孺人吗?是对秀才归有光不得志失望吗?是不堪自己两个孩子夭折的打击吗?还是对男主子喜新厌旧娶王氏而绝望?这或许就是那个时代女性的宿命吧。</p> <p><br></p><p> 不知道她死时是什么心境。归有光是什么心情。不知道归有光收她是什么时候。也不知道她与归有光患难的这十年中,两人的感情如何,是否相悦到“夫妻”的程度。只知道寒花死时方19周岁,两个孩子先后夭折。她为了陪伴归有光渡过那段艰难的岁月付出了一切。</p> <p><br></p><p> 寒花死了。不知道她死时她的父母和兄弟姐妹还在否,她活着的亲人来看过她吗?亲人吊丧否?又是什么心境呢?</p> <p><br></p><p> 生活的苦压死了她。三年后归有光中举,从此,归举人虽仕途不顺,但生活事业逐渐稳定下来。只可惜,寒花把短暂的青春年华无私地奉献给了归家,生前身后连个名分都没有。</p> <p><br></p><p> 寒花,一朵心寒之花。“命也夫!”亦人孽矣!</p> <p class="ql-block">图/网 络 </p><p class="ql-block">文/杜三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