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教育之道,如金如锡,如圭如璧;教学之技,如切如磋,如琢如磨。</p> <p> 11月13日下午,由田雅秀、唱晓旭、韩艳红、娄晓华和张景然五个名师工作室所组成的海港区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联盟在交建里小学举行了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集体备课研讨活动。各工作室主持人和各工作室成员参加了此次活动。</p> <p> 本次集体备课活动以说课为载体,名师工作室成员们集体备课汇众智, 厉兵秣马勇前行。</p> <p> 首先,唱晓旭名师工作室成员王颖老师进行了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单元教材整体解读。</p><p> 王颖老师从单元结构解读、单元导语页解读、单元语文要素在小学阶段的梯度变化解读和语文要素在课文中的具体解读四个方面展开对第七单元教材的整体解读。她指出教师研读这个单元,仅仅知道单元有什么是不够的,笼统地知道要用单元课文做什么,也是不够的。单元阅读训练要素,往往是一句比较笼统宽泛的表述,并不等于可以直接指向课堂学习活动的具体学习目标。要清楚阅读训练要素到底如何理解和根据要素进行具体的单元阅读学习目标定位,教师就要对单元阅读训练要素进行解析,进而做目标细化。</p><p> 王颖老师指出教师先要从纵向上了解本单元阅读训练要素在教材学习中所处的位置,也就是梳理一下教材中相关的阅读训练要素都有哪些。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从阅读体会的角度看,需要阅读者——学生运用想象策略,将文字在脑海中转化为画面景象,判断文章描写的景物是静态的还是动态的;从写的角度看,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反映的是作者对景物特点的捕捉,这种“捕捉”,需要观察,需要情绪的共鸣。</p> <p> 接下来张景然新教师工作室的邢凯静老师以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22课《四季之美》为例,从说教材分析、说学情分析、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学方法和说教学设计六个方面为我们展示了一节精彩的说课。</p><p> 邢凯静老师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因材施教,制定了相应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采取朗读法、启发式教学、自主学习法、圈点勾画法等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合作学习法、朗诵法等学习方法,为学生营造了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在教学过程中,她以优美的语言,引导学生聚焦“美”、感悟“美”、发现“美”书写“美”。</p><p> </p> <p> 整个教学严格依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和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实际运用知识能力的培养,启发学生用学到的方法练笔,并帮助学生储备语料。这既是对情感的陶冶,更是对学习效果的检测和反馈。</p> <p> 田雅秀名师工作室成员刘帅老师为大家带来《鸟的天堂》第一课时的精彩说课,本课教学重点是: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所看到的不同景象,抓住景物特点,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教学难点是:课文最后一句“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在体会两个鸟的天堂的不同含义教学形式上,刘帅老师精心设计预学单,帮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并激趣导入,激活学生思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在语言文字训练中,他让学生“读、写、思、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p> <p> 田雅秀名师工作室成员刘佳怡老师带来了《鸟的天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刘佳怡老师紧扣单元阅读要素和表达要素以及课后习题,以她优美的教学语言,娴熟的教学技巧,独创的教学设计把学生带到了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世界。刘佳怡老师紧紧围绕"你的脑海里浮现了一棵怎样的榕树"这一问题让学生边读边思考来展开教学。通过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抓重点词语、圈画关键词、对句子反复推敲、品析,引导学生找关键词句,重点段落,想象出榕树的枝茂盛景象和群鸟纷飞的壮观景象,逐步将课文的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整节课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和教师的主导作用。</p> <p> 娄晓华名师工作室成员毕冉老师带来的《月迹》说课紧扣语文要素,充分利用略读提示,以学生为本。课堂伊始利用热门有趣的飞花令导入课堂,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问诗人笔下的月亮分别出现在哪里为学习课文做铺垫。其中学习活动一完成导语中“读课文,说说月亮的足迹都出现再哪里。”这一目标。学习活动二完成导语中“把你觉得有趣的地方找出来,体会作者细腻的感受和动人的描写,再有感情地读给同学听。”这一目标。朱老师深入语言内部,抓住“动词、修辞手法、连接词”这样的语言特色,引导孩子去鉴赏这一篇优美的散文,再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旨在让学生深深地沉浸在这一片溶溶的月色中。最后拓展《对月》,巩固本课学习的鉴赏方法,使学生的学习由课内走向社会,走向生活,真正体现大语文教学观。</p> <p> 韩艳红名师工作室成员吴志焕老师从教学内容、课时安排、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五个方面与老师们分享第七单元语文园地和习作教学思路。在语文园地的教学过程中,吴志焕老师紧紧围绕单元语文要素"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进行教学,通过读句子感受静态动态描写、多样活动学习把画面写具体、诵读诗词,感受动静之美和习作即景,写出景物变化之美等教学环节将语文要素落实淋漓尽致。</p> <p> 接下来各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针对六位老师的说课以及各个教学环节,根据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构想,教学经验,以及五年级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谈了谈自己的看法、意见和建议。</p> <p> 田雅秀主任指出《四季之美》的教学一定要关注本文选材的独特性,并引导学生想象画面进行多形式朗读。在《鸟的天堂》中切忌让图片束缚住学生想象的翅膀,应引导孩子在文字阅读中体会语言之美之魅力,并品味字眼之美。</p> <p> 唱晓旭校长指出在本单元教学中一定始终铭记"一切景语皆情语",无论是《古诗三首》还是《四季之美》都应让学生在朗读中品味动静之美,引导学生读出静态之美的轻柔悠远,激发学生读出动态之美的生机盎然,在朗读中体现动静对比。</p><p> 同时,唱校长针对《月迹》的教学思路提出宝贵意见,唱校长认为本篇课文十分适合开展群文阅读,如《望月》和《走月亮》,选择《走月亮》不同的课文训练点,完全可以用在本文的群文阅读教学中。</p> <p> 韩艳红校长指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用多种形式朗读法,如男女生交换读,如此便可以进一步体现动静之美。</p> <p> 娄晓华名师工作室成员张静老师与毕冉老师磨课。</p> <p> 张景然老师对本工作室成员邢凯静老师进行指导点拨。</p> <p> 正如唱晓旭校长所说,讨论无止境。各位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们高屋建瓴地把握教材,预设学习中的各种“教学事件”,反馈教学中的得失,帮助工作室成员们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促进教学研究。</p> <p> 本次的教研活动,一方面为海港区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联盟的教师们提供了一个互相学习、增进交流的机会;另一方面,也使教师们对说课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进一步深耕了教材,提升了课堂教学设计和驾驭的能力。</p><p>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才能走得很远”。教师个人的专业化发展,离不开整个集体的研讨、分享。相信这次教研活动一定能引发教师们的思考,并给大家带来别样的收获。追寻理想课堂是教研活动永恒的主题,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海港区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联盟的教育之花一定会越开越盛,开得更加绚丽多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