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盐土话老话乱弹(一)

老张的新希望

<p>概说</p><p> 一:海盐地处杭嘉湖平原。是马家浜文化、良渚文化发祥地之一。距今6000多年前,县境内就有我们的祖先居住并从事农牧渔猎活动。春秋战国时代属吴越。因而海盐方言就有“款款吴语”之说”。假如究其海盐方言土话某些方面的发音,确也跟姑苏语言的发音有相似之处。其二,南宋赵构定都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金兵进犯又行都临安府(今浙江杭州)。时后,把福建泉州与海盐澉浦辟为重要通商口岸。所以如今澉浦尚存一处地名叫“码头廊”。在新华字典中“澉”字条目解释:“澉浦,地名,在浙江省海盐县”别无其他注解。看来就与此不无关系。因此海盐方言自然而然带有某些“官话”的痕迹,也许予理说得通了。其三,海盐腔是中国古代戏曲声腔、剧种,明代南戏四大声腔之一,元代形成于海盐。明万历以后海盐腔渐趋衰落。大凡一种地方剧种的诞生,必将反作用于这个地方语言的推进、演变。其四,一个地方的方言语言表达,是社会约定俗成的,更多是口口相传,没有文字记载的。就像现在网络语言,新潮用语一样,花样百出,令人目不暇接。诞生一批淘汰一批。记得鲁迅先生说过:“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语言表达莫不是如此。当今改革开放人员频频流动。海盐新居民比例逐年上升,势必影响海盐方言土话逐渐走向式微。 </p><p> 二:话说一个地方的土语方言,发音的声调是绕不开的核心话题。讲个调侃的一个段子。有个南方人难得到北方出差,碰到用餐时要吃水饺。收银员问他吃什么?由于声调的用反,险些酿成一场纷争的结局。把“水饺”说成“睡觉”。所以,以下不得不对现代汉语的“声调”作一简单梳理。因为声调在某些使用场合,表达出来的含义同表述原意简直是大相径庭。故尔也就有了“南腔北调”、“油腔滑调”之说法了。</p><p> 三:(摘自网络)现代汉语声调是有区别意义的音高変化。1:汉语是一种有声调的语言,这是区别于其他语言的重要特点之一。2:汉语的声调可以区分意义,同时还可以区别词性,以及在语境中产生韵律美等多方面的作用,对汉语(包括方言)来说,声调是非常重要的。3:声调要素分为“调值”和“调类”。调值是指声调的高低、升降、曲直、长短的实际发音。它是由声带的松紧来控制的。4:调类就是指现代汉语的四声:阴平、阳平、上声、去声。5。:声调口诀:一声平二声扬三声拐弯四声降。</p><p> 四:海盐方言土语中基本没有带“儿”的卷舌音。就是说没有现代汉语中zh(知)、ch(蚩)、sh(诗)的拼音法,也没有r(日)的拼音法。只有z(资)、c(雌)、s(思)的拼音法。海盐是一个非常闭塞的小县城,几乎没有外来人员,1949年5月海盐解放,来了一批南下干部,我们的长辈有一种老土说法,笼统把北方来的干部称 为“弯舌头”,就是这个缘故。</p><p> 五:说乡音听乡音是人们永远挥之不去的情结,身在异乡客地只要听到几近乡音的,总是倍感亲切。“身在异乡为异客”、“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乡音未改鬓毛衰”、“家书抵万金”……等等。无不表达了思乡之情的真实感受、切肤之痛。各种名目繁多的“同乡会”、“联谊会”、“寻根问祖”应运而起,以解远水之渴。</p><p> 六:海盐方言土话表达是非常贴切、细腻、形象的。海盐方言几经檀変,有的几乎土得掉渣的老话,很多已经退出了“流通”,在渐行渐远过程中。本篇试图以此为契机,对已经不用基本不用,或者还在使用的海盐土话作个回忆,以留个念想。但根本不可能包罗万象,想到哪里就记到那里,充其量管中窥豹而已。只是想和诸位老海盐玩味尚存一息的土话情趣。再者,所想所记仅仅是一家之见,因为语言是个庞大的体系工程,不可能区区几言能够表达确切的。期待有兴趣的朋友在此共勉。</p><p> 七:为更确切表述土话意境,下面所用的注音字,请观者尽量读音为海盐土话的发音,以体现个中乐趣与滋味。</p><p> 八:本文所用老照片均来自网络。</p><p> </p><p> </p><p> </p><p><br></p><p> </p> <p>附录部分汉语拼音方案</p> <p>(一)称谓</p><p> 1:单数 “我”——“获怒” ; “他”(她)——“伊”、“携内”;“你”——“内”。</p><p> 2:复数 “我们”——“获拉”、“哇”;“他们”(她们)——“携拉”;“你们”——“那”。</p><p> 3:略含贬义语气的:“某某他(她)这个人”——“格档捺抹比”、“格挡吾头”;还可引伸为:内格档吾头”“内格档捺抹比”等等。</p><p> 4:“母亲”——“姆妈”;“祖母”——“亲亲”(外祖母同一称呼,可前面加外婆);“曾祖母”统称为“太太”,;“高祖母”以上统称为“太里太”。</p><p> 5:“父亲”——“爸”、“爸爸”、“阿爸”、“爷”、“爷爷”;“祖父”——“爹爹”(外祖父同一称呼,可前面加外公);“曾祖父”统称为“太太”;“高祖父”以上统称为“太里太”。</p><p> 6:叔、伯、舅、姑、姨称呼变化不大,“姑姑”(姑母)——“孃孃”。</p><p> 7:堂房之间、姑表之间、舅表之间、姨表之间年长二辈的统称为“婆婆、公公”,年长三辈的统称为“太太”。</p><p> 8:“儿子”——“鱼子”、“女儿”——“姑娘”、“暖”。</p><p> 9:“哥哥”——“阿勾”、“勾勾”</p><p> 附童谣一首:</p><p> 新娘子,摆架子,纯糯米,裹粽子,脚污泥做眼子,出是三只冷粽子,比里比里柴是一裤子,到宝塔后头起汰裤子,立起来丑得四,步到起戮个刺。</p><p><br></p> <p class="ql-block">(二)方位、时间、位置、动作、形容</p><p class="ql-block"> 1:“前、后、左、右、上、下”——“前、后、纪、顺、上、夏”,引伸:左手为纪手,右手为顺手。再引伸:做事不顺当称为——“踏纪脚”。、“左撇子或操作老是别扭”——“纪舀纪撇”。</p><p class="ql-block"> 2:“这里”——“格塔”、“那边”——“爱嗒”、“什么地方”——“阿里格嗒”;“这样的”——“轧以后”;“那样的”——“隔以后”;“原来是这样的”——“传秀得”;“偏僻”——“野搭”、“野代”;“冷清冷僻”——“冷水弯头”。俗语:“好木头汆勿到市梢头”。</p><p class="ql-block"> 3:“时间”(时候)——“辰光”;“待会儿”——“等息点”、“爱息点”、“嘎嘎点”;“缓一缓”——“嘎嘎”;“刚刚已经过去了”——“过过险”。“从前”——“前回之”、“老蟹里”。</p><p class="ql-block"> 4:“坏人”——“邱人”、“追人”;“无事生非”——“寻悔气”;“气得要命”——“气来富赤富赤”;“气急败坏”——“气急彭天”。</p><p class="ql-block"> 5:“动作慢吞吞”——“摸索”;“快动作办事干练”——“速撇、“撇脱”;“能力差办事效率低”——“勿连牵”、“齐瓜搭海”、“鸡盲搭姜”;“穿着不整洁邋里邋遢”——“污素”;“快点”——“毫烧” 、“再快一点”——“毫烧点”、“毫烧毫烧”。</p><p class="ql-block"> 6:“一会儿”——“一歇歇”。“机会正好”——“当势”、“齐巧”</p><p class="ql-block"> 7:“好像”(仿佛、似乎)——“像刹勿得”;“一模一样”——“照式文中”;“不”——“弯”;“太”——“忒”“不要”——“弯以”。</p><p class="ql-block"> 8:“全部”(统统)——“亨白冷打”、“一塔括之”、“搁落三姆”。</p><p class="ql-block"> 9:“上午、下午”——“上走、夏走”(上午九、十点钟为“驼走”、下午三、四点钟为“小走”)。</p><p class="ql-block"> 10:“玩”——“别相”、“高高”;。“清洁”——“清爽”;“脏”——“垃圾”、“务读”。引申“表现做作”——“务读读”。</p><p class="ql-block"> 11:“吃中饭”——“出点心”、“饿了”——“餓劳劳”;“下饭菜”——“咸酸”、一个小孩老是吃菜,大人会告诉他:“咸酸是过饭的”、来了客人敬酒夹菜,主人总会说“咸酸出约,咸酸出约”。,</p><p class="ql-block"> 12:“争吵”——“嘎之皮”、“争吵加动手”——“嘎子皮香打”。</p><p class="ql-block"> 13:“畜牲”——“中省”、引伸:骂人话“中省坯”。“上厕所”——“上坑棚”、“柴污”、“柴屎”、“解手”;“大糞”——“用脏”。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还有农户摇船上街收购大糞吆喝着:——“用脏有伐?用脏有伐?”</p><p class="ql-block"> 14:“宽暢”(指住房、场地)——“宽四”、“宽河大四”。引伸:排场、场面、经济富裕等等。“把场面搞得大张旗鼓”——“驼动精介”。</p><p class="ql-block"> 15:“猫腻”——“花头”。引伸:嗳昧关系“有花头”。再引伸:“经常起変化”——“花头透来”、“急骨来”、“密些来”。</p><p class="ql-block"> 16:“不好”——“推板”。“不务正业有悖于常人”——“荷包坯”、“甩脱货”、“ 神知胡知”、“神扬胡道”。</p><p class="ql-block"> 17:“说话过了点头”——“邱攀谈”,这个用词表达语境比较宽泛。从字面分解就是“不好的说话”。邱攀谈”同义“从坏处说”、“拆穿是讲”、“讲完了讲明了”、“不客气讲”等等。第一种情况就是:对话者中主讲人彻底亮出了自己的观点看法,其中含有负面表述。第二种情况,评价某一个人所作所为不满意:“这种人太邱攀谈了”。第三种情况,双方对话中被听者对讲者表示客套:“你太客气了邱攀谈”。</p><p class="ql-block"> 18:“吃”——海盐及以南地域发音为“出”、海盐偏北及沈荡一带发音为“七”。</p><p class="ql-block"> 19:“上班”——“做生活”。引伸:“找工作”——“寻生活”、“工作”——“做生意” 。海盐县城解放前男人多数在上海谋生,从事釀造职业,简称——“出酱園饭”(有万通、万和等酱園);落塘头开始以南从事棉布店职业,简称——“出洋布饭”(有日新盛、协大祥四大祥等洋布店)。</p><p class="ql-block"> 20:“赴宴”——“出酒肆”(施耐庵在《水浒传》中经常用到喫酒肆一用语);“喝婚宴酒”——“出好热酒”;“耄耋老人过世白事”——“出利时豆腐饭”,“坐月子”——“做送姆”。“结婚”——“好热”;“原配夫妻”——“花烛”。</p><p class="ql-block"> 21:“小孩”——“小庚”、“小瘦”、“小囝头”、“小主头”。“刚刚出生婴儿”——“小花棵”;“形容某个小孩文绉绉内向”——“格个小囡幼来”;“形容某个小孩好动天不怕地不怕调皮”——“格个小囝横来”、“胡横四横”、“格个小囝共来”。至刚解放那时一个小孩出生到呀呀学语,启蒙都是接受土话训导 。从最初的摇篮曲“对对鸡貓貓来共共飞啊!”开始学起。</p><p class="ql-block"> 附童谣一首:“小辨子笃笃起,天宁寺里日常起,彭石个光郎头,你一记,我一记,拷得小和尚逃进起。”那时天宁寺是每一个孩童神往的去处。</p><p class="ql-block"> 22:“聪明”——“乖”、“伶俐”——“活龙”、“认死理钻牛角尖”——“书毒头”。</p><p class="ql-block"> 23:“一个小孩上学时间到了,心里边发急,家长还没有抓紧送他,急得他要命”——“呒适拉法”、“条窜姆窜”、“石脚彭天”。“条窜姆窜石脚彭天”这句土话用词非常贴切形象。靠近甪里堰海宁闸口黄湾尖山一带,把“走”说成“条”,把“跑”说成“才”,几经衍変反映到这句土话上来:“人不停来回走动,窜上窜落,不停的跺脚,差点碰到天上了。”“呒适拉法”可以用到心情焦虑情绪急躁的表现上,比如观看体育比赛,比分交替上升,非常扣人心弦,而偏袒其中一方的观众也可以以此来形容。</p><p class="ql-block"> 24:“一个小孩缠着大人,撒娇撒野,甚至到大人身上拉拉扯扯”——“牛结利马结利”。同义“胡搅蛮缠”。</p><p class="ql-block"> 25:“英俊帅气男性”——“登样”、“挺括”、“功架好”“板扎”;“漂亮女性”——“齐整”、“趣来”;“妩媚、条杆好、性感的女性”——“俏括”。</p><p class="ql-block"> 26:“真真切切、千真万确”——“的的括括”、“的确”——“的括”</p><p class="ql-block"> 27:“难处理或者颇费周折的人事”——“弯喇叭”;“懊恼”——“懊早”、“办了件不乖巧的事情后悔”——“翁种”。</p><p class="ql-block"> 28:“出格”——“豁边”、“扯歪”。</p><p class="ql-block"> </p> <p>(三)形容</p><p> 1:“很”、“非常”——“肥完”。“肥完”是海盐土话中使用频率最高的用词之一,而且还在经常使用中。不管什么境况下,无论好坏,涉及人物事,只要程度到了一定的范畴,末尾一定加上“肥完”作修饰。</p><p> “好得很”——“好来肥完”。从语法角度来讲,它是程度副词作补语修饰形容词。海盐土话使用比较灵活,把“好”可以说成程度副词叠加句:“好来肥完肥完”。现代汉语则不能说成“好得很很”、“好得非常非常”这就是说土话有很大的灵活性,可以倒装句式。</p><p> 另外一个类似“肥完”的用词——“雅色”,也用作程度副词作修饰。它所修饰的程度逊于前者。“好来雅色”。</p><p> 相拟以上二个用词的,海盐土语用作修饰程度且带有因果递进关系的有:“得势”的“势”,加上好说成“好得势”或者“坏得势”,它所表达的语境就是“(因为)这样东西好得势(所以)才去买”。有别于“好来肥完““好来雅色”的句式。</p><p> “厉害”——“结棍”。此用词比较特别,它也用作程度副词的修饰。它很多场合用词灵活。比如“结棍来肥完”、“结棍来雅色”等等,它是用作加重程度的副词。</p><p> 另外,海盐土话也经常出现正话反说的。比如“这样东西不要太好”——“格东西弯忒好”。</p><p> 2:“突然”——“冷头姆刹”、“石生头里”。同义:“冷不丁的”、“冷灰里爆出个热栗子”。 这个用词适用语境:在毫无知情的情况下,也就是说在预料之外所发生的人和事。</p><p> 3:“好端端的”——“好姆得得”。“好姆得得”目前七零后开始已经不使用了,该用语相对老土一点。但它所表述的语境,前提还有一层“突然”的成份在里面。</p><p> 4:“可憐巴巴”——“在顾”。“在顾”同义“苦奶子”。后者“苦奶子”从字面解释比较说得通,孕妇乳汁少或者没有奶水,(以前生活条件艰苦根本吃不上其他代乳品),所以生下的孩子就要受苦了。这个“苦奶子”用词逐渐引伸开来,用到物质生活条件极差,或者孤寡老人,孤霜娘娘,叫化子等等人的身上比较贴切。而前者“在顾”的用语语境相当宽泛,不单单指物质可比性差的,还可以用到比如职场失意,婚约失恋,高考落榜等等,最后造成落迫的窘境,旁人出于同情的心情,就会用“在顾”来形容。第二种情况,是人与人之间相处表达出来一种谢意的托辞,比如甲向乙赠送了东西物品,乙为了表达自己虔心,乙会向甲用“在顾”“在顾”作谢意。其次,丙向丁干了体力上的活,或者人际关系中帮了忙,或者社交场合帮了忙等等。同样于理有谢,因为丙从中辛苦了,所以丁用“在顾”“在顾”相谢。而且还可以使用叠加句相谢:“你真是在在顾顾”。第三种情况,亦可用作自嘲的托辞。张三在众人面前觉得矮人一截,或者认为自家各方面的条件差于旁人,就会用“在顾”来解脱。</p><p> 5:“糟糕”——“完里”;“闯祸”——“闯穷祸”。海盐土话有时会引进泊来品,“闯穷祸”就是一例。再比如“拆屎拆污”明显带有沪语痕迹。海盐土话引伸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拆烂污”。“老是办砸事情不可靠”——“拆烂污朋精”。</p><p> 6:“某某人比较幽默或者某桩事情富有戏剧性”(滑稽可笑)——“发松”。</p><p> 7:“喜欢甩派头”——“茄落势足来”、“高调”——“彪势足来”;“低调”——“闷邱邱”、“席同同”;“既不高调也不低调”——“不中不大”。</p><p> 附童谣一首:滑稽王先生,柴污要蹲坑,彭倒一罗墙,压杀三只羊,已要赔羊,又要赔墙,呒不办法,只好投污坑。</p> <p class="ql-block">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即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