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2020年11月洛阳师院小学数学国培</p> <p> 短短十天的国培学习已将画上圆满的句号,但“告知的总是别人的,经历的才是自己的”,“填鸭,只能解决饥饱;咀嚼,才能体验味道”等等,简单且让人回味无穷的话语时刻在耳边回响。专家们幽默风趣的教育风格和先进的教育理论,使我受益匪浅;既有观念上的洗礼,也有理记上的提高;既有知识上的积淀,也有教学技艺的增长。特一睹风彩吧!</p> <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一)精 彩 回 眸</b></p> <p> 培训在洛阳师范学院党委书记王洪彬的第一课中正式开启。</p> <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1.理论武装</span></p> <p><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2, 227); color: rgb(84, 27, 9);"> 董文华,鹤壁市山城区实验小学教师。曾荣获国家级骨干教师、全国优秀班主任“百名之星”、教育部新世纪版课标教材优秀实验教师;中原名师、河南省教育教学专家、河南省教学标兵、河南省首届最具影响力教师评选“十佳”教师、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河南省教学技能大赛特等奖;鹤壁市优秀青年科技专家、鹤壁市最美教师、鹤壁市教学名师等荣誉奖项。董老师给我们讲述了“滋养生命的数学”这一教学主张,数学课堂的探寻要从教学之术走向成人之美,我们要做一个有品位、有境界、有人文精神的老师。董老师用生动的课堂教学例子,将学生的生命教育融入到了课堂之中,听完这堂课,自己对数学课也有了一定的感悟与反思!</span></p> <p><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2, 227); color: rgb(84, 27, 9);"> 殷现斌,《小学教学(数学版)》杂志社主编。殷老师的课堂从实践走向研究,引导学生深入学科特点、知识结构与思想方法来进行学习,并且提出在教学设计上分清重难点,课堂上能够讲清重难点、知识体系,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育与发展。殷老师讲解的“风车转转转”的教学方法就让我受益良多,这样的方法可以无形之中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练习很多道题目,从学生入手来设计数学课堂,会使教学达到良好的效果。</span></p> <p><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2, 227); color: rgb(84, 27, 9);"> 周小川,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研究室副主任。周老师给我们讲解的主题是《吃透教材,创造性使用教材》,通过对数学课程的基本思想和基本经验的深入剖析和对教学实例的分享给了我很多启示,其中发现、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span></p> <p> 跟着大咖们的脚步前行,一路精彩,一路欢歌🌷🌷🌷</p> <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2.实地访学</span></p> <p><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2, 227); color: rgb(1, 1, 1);"> 年轻教师的课堂以及张红利老师的评课,收获很多:</span><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数学应该回归生活的本质,从生活经验与实例中设计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己去经历知识,从而引导学生产生想法,经历产生经验的学习过程更便于学生理解与学习,教师要做到把课堂真正的还给学生。</span></p> <p> 3.团队拓展</p> <p> 瞧,多放松的姿态👍盘坐交流…</p> <p> 看看,我们卯足了劲儿,这种专注的神情,难道不是团队合作力量的体现吗?</p> <p> 人心齐,泰山移💪💪💪</p> <p> 4.校园一瞥</p> <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二) 如 获 至 宝</b></p> <p> 短暂的学习我却有着深远的感悟…</p><p> 一、研修理论,完善生命“主根” </p><p> 如何以数学学科为载体,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这个是每位数学都要认真思考研修的课题。教好课是基础,不仅教出学科味道,还要做一个有品味,有境界,有人文精神的教师,从学科走向教育,完善每个孩子生命的“主根”,打好育人底色。</p><p> 此次培训形式多样,动与静的结合,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授课专家不仅提供了丰富的教学案例,还进行讲解点评,回答提问,共同操讨,启迪学员思维,碰撞思想的火花。理论学习使我明白:作为一名数学老师,必有渊博的数学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良好的思维品质和独特的人格魅力,更主要的是要成为“学生数学研究的参与者,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全面尊重学生,完善学生生命成长的“主根”——珍视生命,为国为家为己努力学习,早日成为一个自主、独立、有思想的生命个体。</p><p> 二、深水实践,助力生命“侧根”</p><p> 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很多人只能单一的按照教学参考书上的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很少关注数学课程形态,思考数学本质内涵,注重学生自身的发展。数学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更是思考问题的方式,培养学生实践、探索、务实的精神。数学就是培养具有实践精神的人,任何一个结论,证明步骤,必须有根有据,在动手中实践,在实践中探究,在探究中获得真理。</p><p> 居里夫人说:“人类需要善于实践的人”,所以说教师善于引导学生从实践到深入实践,再从实践中获取知识、技能和情感体验,才更有助于发展他们生命的侧根系。</p><p>三、晾晒创新,再生生命系统的“不定根”</p><p> 教育是一项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工程,在这个过程中要不时驻足,不时晾晒,不时展望,不时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作为数学老师能运用一系列的方法、技巧,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那么孩子们思维的触角才能延伸得更远、更深……深植于生命系统的土壤中,茁壮成长。 </p><p>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需要每节课的长期浸润,更需要将知识适度拓展延伸,引领学生生命思维的触角“往外伸一伸,顶一顶;培植更加丰富的思维“根系”,帮助他们有更多机会去思维“深水区”探索,进而支撑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呈现出积极向上的生命状态。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