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美术教师成师院美院国培"蹭课"记

巫小俊儿

<p>  “初夏规划 立冬成行 成师国培 德师蹭课 大咖谈美 育人新举 学科融合 标向未来 抬头看天 低头看路 关注今天 为了明天” (摘自本次学习微信群)</p> <p>  〖蹭课背后的“秘闻”〗</p><p> 不容易的2020,参加这次国培,原来“蹭”的还真不容易。几个月前的初夏,德阳市美术教研员辜老师在“德阳市参加2021年省美术教师基本功比赛后备人选微信群”里吹风,11月在成都师院美术学院有个全国小学美术教研员和骨干教师参加的,许多基础美术界大咖要讲课的“国家级培训”,问我们愿意去听课不?还说每个省就三四个正式名额。我还以是开玩笑,我们这一群2021德阳市参加省美术教师基本功比赛的“后备人选”,咋可能有名额参加高规格的“国培”呢?几个月后学习通知来了,通知中还点出参加学习人员的学校和老师姓名,有我,可以被学校派出了,特兴奋!出发前,辜老师打趣说:“派出不如‘盼出’,学习不如‘偷习’,上课不如‘蹭课’。我们这次参培,是‘蹭课’,是下发红头通知的‘蹭课’,这个‘蹭课’的的通知不容易,大家牺牲周末周日再加三天,五天后,看是否有人会脱胎换骨”,于是德阳一行“蹭课”成师美院“国培”的队伍周六一大早就出发了,队伍包括市级美术名师工作室部分成员和德阳市2021省美术教师基本功比赛后备人选。</p> <p>  2020年11月7日,立冬,我们德阳“蹭课”团在此次成师国培开班中途赶来,遗憾,前几天许多大咖的课没听到。</p><p> 今天,华东师大美术学院博士生、硕士生导师钱初熹教授的《AI时代的视觉艺术教育理念与方法学为中心的美术教学设计》教育面向学生的未来,而不是我们的过去!提出“高美感”,美感教育的重点不是“美”,而是“感”,是培养自己对美的感受、想法、观点。所以,与其告诉孩子们什么是“美”,不如给他们提供更多风格的美的教材,激起他们对美的热情,让他们知道“美”有很多种不同的方式和可能。美术教育应该是为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有美术素养的人。</p> <p>  首都师大美术学院副教授段鹏博士的《深度学习--核心素养本位美术教学设计建议与案例分析》给我们介绍了逆向式教学“三阶段”,深度学习的“六个层次”与“三度”。让我们从宏观和微观思考如何上课,如何进行大单元设计。</p><p> “基于“跨界”与“融合”的学校美术教育是趋势,跨学科,是当下各个领域的热点、重点、难点。综合就是创造,混搭就有精彩。”</p><p> 段教授讲到他的课程哲学观,即“收”与“放”中问题导向,“收”是通过大观念统整课程学习内容“形散神聚”,“ 放”是关联性教学,建立的知识结构“既见树木,也见森林”,收放自如,动态平衡,通过大单元教学,践行素养导向。</p><p> 新时代,发展催人,大变革中,教育一线我们能迅速跟进吗?日常课堂中能体现革新吗?培养立足未来社会的人,今天我们的课堂任重时紧!</p> <p>  11月8日上午,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生导师,陶旭泉教授的《新时代美育背景下的中小学美术有效教学设计》在一贯的幽默风趣中开讲。案例新颖生动,深入浅出,听得轻松而过瘾。</p><p> “如何理解美育与美术教育”“何为有效教学?”“如何进行有效教学设计?”一连串的问题,在陶教授生动的案例,幽默的语言演讲中进行,2个多小时不知不觉,轻松度过。</p><p> 陶教授结合案例讲解儿童美术教育,分析不同年龄的六个阶段,第一阶段涂鸦期(2-4岁)自我表现的第一阶段;第二阶段(4-7岁)图式前期,首次表现的尝试阶段;第三阶段(7-9岁)图式期,这个时候的儿童心中开始样式化,有了形体概念;第四阶段(9-11岁)党群期,这个阶段的儿童注意力开始慢慢转移到集体上,不光是关注自己,开始关注公众,空间感加强;第五阶段(11-13岁)假现实主义期,推理阶段,又称拟似写实阶段,这个阶段的儿童,有主见,但不成熟,刻板性增强,所以这个阶段的孩子喜欢画漫画,在画上有了很多细节描写。 特别是小学高段到初中,面临的是假现实主义期,所以要分清楚学生的心理年龄、心理状态,适应性教学,并且要多鼓励孩子,因为越是高年级阶段的孩子越难表现、越恐惧画画。这个时候越是要好好的、小心的呵护孩子的心灵,给孩子建立信心。比如一个孩子在课堂上表现出不敢动笔或者不愿意将自己的画展示出来给大家看,这个时候就要尊重学生,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这个阶段的孩子儿童画要伴随着年龄长大也应该(学科知识技能和审美)但不少孩子年龄大了,但是绘画却还停留在原点,学科核心素养就让孩子们的五项素养均衡的发展;第六阶段(14-17岁)决定期,也是青少年时期,创造活动的青春期危机,有的孩子兴趣会持续下去,这个时候开始表现为复杂和细致的物象和情绪,孩子的绘画水平取决于本人兴趣和来自他人的鼓励,因为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很注重来自外界的评价,所以更是要多鼓励,来建立起他们的信心。</p><p> 陶教授总结:美育不是课程,而是塑造人,完善人的精神!美育不等于美术教育,美术教育也不等于美育。艺术,特别是少儿艺术,其最终目的并非仅仅(或者主要)是为了让孩子形成所谓的创造力或某种能力。是为了满足他们的内在的生命需要,是对生命的呵护与成就!</p> <p>  感悟,作为美术教师,我们要在不同的学段安排和给予匹配的指导和学习活动,才是有效的教学。我们接下来的美术教育中要思考方向,思考什么是美育?什么是美术课?什么是有效教学?什么是孩子?要把美育、美术教育弄明白,不能是只顾埋头拉车,还要看路的方向,若不这样,就算上一辈子的美术课,也是无效的。</p> <p>  11月8日下午骨干教师与教研员分组交流,全国多地美术教育展示在缤纷中登场。</p><p> 这次带领我们培训的四川省特级教师,德阳市美术教研员,市教科院基教所副所长辜晓平老师以《聚起一群追梦人---美术教研的思考》就德阳市美术教研,名师工作室,中小学生艺术实践工作坊数字馆等与来自全国多地的教研员们做了精彩分享!</p><p> 辜老师讲到,真正的教研,是“聚”,是心灵的“聚”,是共同学科背景,相似学术兴趣,合作探讨研究,互相学习提高的“发烧友的聚”。</p><p>搞好教研培训,教研员要激发老师的内心需要,用脑用心,只有向着激发起老师们内心深处的渴望去努力,才能在其实现从”本我”到”自我”再到”超我’过程中起到助推的作用!</p> <p>  德阳外国语学校小学部的省美术特级肖艳老师就《小学美术超轻粘土课程设置的实践研究及工作坊建设的研究》做精彩分享。</p> <p>  11月9日上午,培训重头戏,义务教育美术课标组组长,著名美术教育家尹少淳教授的《核心素养本位的美术教育》在一句“全国人民好!四川人民好!因为下面听讲的是来自全国的骨干教师和教研员!”幽默问好的掌声中开讲。</p><p> 尹教授用“不被抢被子的前提是将被子做大”的两床被子图揭示“核心素养”提出的“前生今世”。他讲到几个不大不小的“观念”,核心素养本位教学不是一种方法,一个程序的专长,而是多方法,多程序的集合;教育是一个复杂的行为,牵扯面广,不要极端地强调一方面而忽略另一方面;认识到在突破某种障碍的时候,矫枉过正是一种正常现象,但避免改革中矫枉过正现象所产生的不良后果;思想和行为的可能性较多,这是发现和创新之门,不要轻易关闭可能性的大门。面对新的课程理念和内容,每个人都可以是有所作为的探索者。</p><p>尹教授深入浅出将“核心素养的内涵”“学科核心素养”“基于理解的课程与教学”“项目教学”“主题单元”“目标设定”等一一道来。</p><p> 一线美术课堂的我们,如何落实“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如何体现教育思想呢?学习,理解,感悟。</p> <p>  11月9日下午教研员组,著名美术特级教师魏瑞江坐绿皮火车近20小时从甘肃支教一线赶来,分享《后疫情时代,美术教研之变》,提到后疫情时代,立德树人,以美育人,教研文化。魏老师还以教学实例帮助我们理解教学理念。 俨如一位智者的淳淳教诲,我们静静地聆听,静静地品味,静静地内化,心灵深处便觉得如沐春风般地温暖,如饮甘露般清甜。</p><p><br></p> <p>  骨干教师组,美术特级教师高慧兰带我们感受剪纸的魅力!</p> <p>  讲座让台下的老师们受益匪浅,且丰富了自身的专业理论知识。</p> <p>  “立足常态,体现育人,追求品质”</p><p> 11月10日著名美术特级教师与成德青年教师同台上课现场直播开始了!</p><p> 此次观课,大师级与青年教师同台,难得的学习机会,为日后进一步提升自己打开了一扇精彩之门。</p> <p>  第一节课,人美版四年级《放学了》,由德阳教科院推荐的2019年获四川省美术课展示一等奖获得者,德阳市第一小学的孙燕老师执教,一节绘画创作课,创造性变成雕塑课,学生现场感悟,老师现场引导,学生体验创作,一气呵成,真体验与真创作,让学生从生活中感悟美,创作美,孩子们激发出强烈创作欲望,短短二三十分钟就变成了精彩的篮球赛场群雕作品,课在为实现中国梦孩子们要懂艺术,强身体的结语中升华主题。课后,来全国多地的骨干教师和教研员们,围着学生现创作的作品,不断拍照,这节有趣生动的美术课堂,较好地诠释了美术教学理论提出的的高品、高质和有效。多次成师国培都有德阳美术教师的身影,德阳美术教育立足现代课堂教学研究,正踏实走。</p> <p>  第二节课,是成都市骨干教师,成都泡桐树小学(天府校区)贾亚萍老师上的《蓉城银杏》,几片银杏叶,化为诗与画,美术课的美有时是多么神奇。</p> <p>  第三节, 压轴课,此次国培网络直播中众多美术教师围观的著名美术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天津河西区美术教研员魏瑞江老师的《一张有一意思的学习单》课在一句“同学们,你喜欢临摹吗?”中风趣开讲 。一张普通A4的学习单将人物临摹到写生串起来,步步深入,举重若轻中,魏老师风趣幽默中有几万人在网上围观。</p> <p> (以下课后感悟摘自张丁丹老师培训作业)</p><p> 听完这节课,我激动不已,也很珍惜能现场观摩到大师级别的美术课,魏老师的课是真实的课堂、是真正育人的课。最让自己心灵发生变化的是:这是一堂有全国美术骨干教师在听的几万人围观的直播美术公开课,然而魏老师整堂课下来,不慌不忙、非常轻松,魏老师上课不浮夸,不做过多的修饰、轻松自在,学生在这堂课中很是愉悦,并收获很大,甚至连听课的老师都想成为魏老师美术课上的学生。这样轻松的课堂完全来自于一个优秀的美术教师本身的艺术修养、文化内涵和能与学生很好的相处的亲和力。魏老师做到了桶水与碗水的关系,做到了心有预案,把握全局。</p><p> 我的思考:当很多孩子的作业被放大在屏幕上时,会给予孩子们怎么样的心理变化?</p><p>核心素养下的美术课要立足于学科,魏老师的语言都是美术的语言:“我很喜欢你的这幅画,和原作对比起来,你这张画更有意思了,原作是表现我们那个年代一位苦难苍老的老人,而你的画把它改编成一位开心的卡通形象,让人看到这幅画就很心情美丽!”“头发更有概括性、更有节奏感”“最有趣的是你抓住了这个人物的脸型特征”“大家看,他很快就把齐白石爷爷的胡须特征描绘出来!”......孩子们在这样的美术表达中建立自信、大胆地去改编和再创造,感受美术的魅力。</p><p> 也许有的孩子线条不肯定,但是一经魏老师站在艺术的高度和角度去表扬后,孩子一下就能自信了,线条也会越来越肯定,渐渐加以引导,逐步就能形成一笔化成的流畅线条了。所以不是孩子画不好就永远画不好,关键在于老师如何去评价和引导学生,这点是我从魏老师课堂中学到至关重要的一点。认真体会到了“美育如何真正育人”。</p><p> 在魏老师的课堂中,每个孩子都被看见了,每个人来到这个世上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的一生都渴望被看见,被看见的那一刻就是照亮自己内心的时刻。每个孩子独一无二的个性都在魏老师的包容下,被尊重,被理解。</p><p>同时在观察学生作画时,魏老师现场提醒同学们的坐姿。从这一个小点就能看出魏老师的人文关怀,教学不只是在教学生只是技能,更应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你的一个小细节也许会改变学生的人生。</p><p> 小小美术课,大大育人理。魏老师的美术课很真实、没有花哨的形式、没有豪华的道具、没有精美的课堂布置,很朴实,很常态。但平凡朴实却不平凡。能真正感受到每一个教学细节都是发自教师的内心,发自于学生真切的艺术感受!所以这也是最能打动学生、打动听众、有效、有意义的美术课。</p> <p>  11月10日下午,我们的“国培”还在进行,第一站,参观成都博物馆,与大师对话。</p> <p>  11月11日上午,我们的“国培”继续中,第二站,参观成都市东城根街小学,黄勇特级及美术组老师热情接待我们。东小分A.B.C区,不大的A区,处处有美,巴金文化处处可见,美术老师处处留痕,美术老师在东小有强烈地“存在”!</p> <p>  第三站,参观被誉为四川美术教育的高端品牌学校的成都市成华小学,省名师工作室领衔名师胡琳特级,正在工作室中作画。学校中高端、大气的学生彝族文化图像作品让人叹为观止!美术教师已把学校建成了一座美术馆。</p> <p>  有的培训有点烦人,但这样的“蹭课”式培训让人喜欢,甚至让人激动,五天的学习结束了。有一种打了鸡血的换骨感,正如一行的吴老师微信中给家人说的“孩子你在家成长,妈妈在外追光!”追光!感悟,洗礼,升华,提高。相信追美、求美、育美、育人的德阳美育人,会在今后的道路上走稳,走远。</p> <p>  感谢成都师院美术学院陈实教授、许涛老师等,感谢组织活动的市教科院,感谢市美术名师工作室和辜老师,感谢学校领导让我们走出校门,感谢伙伴们。我们已走在路上!</p> <p>  久按或复制搜索网址,可以打开!</p><p> 带您进入德阳市中小学生艺术工作坊神奇的三维实景世界!</p><p>https://www.expoon.com/e/uwpw77sofqg/panorama?from=singlemessage</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