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喜鹊

收获季节

<p>灰喜鹊(英文名:Azure-winged Magpie,学名:Cyanopica cyanus),是雀形目鸦科灰喜鹊属的鸟类。又名山喜鹊、蓝鹊、蓝膀香鹊、长尾鹊、鸢喜鹊、长尾巴郎。顶冠黑色,两翼及尾天蓝色,余部灰色。灰喜鹊在中国分布较广泛,是常见的鸦类,体型比喜鹊小,性吵嚷,结群栖于开阔松林及阔叶林、公园甚至城镇。飞行时振翼快,作长距离的无声滑翔。在树上、地面及树干上取食,食物为果实、昆虫及动物尸体。该物种是国家三有保护鸟类,安徽省的省鸟。</p><p>外形特征</p><p>体小(35厘米)而细长的灰色喜鹊,外形酷似喜鹊,但稍小。顶冠、耳羽及后枕黑色,两翼天蓝色,尾长并呈蓝色。</p><p>虹膜-褐色;嘴-黑色;脚-黑色。</p><p>叫声:叫声为粗哑高声的zhruee或清晰的kwee声。</p><p>幼鸟</p><p>灰喜鹊雏鸟色近成鸟,但黑色部分缺少光泽,显得较暗淡,胸、腹多为污灰色。</p><p>亚成鸟</p><p>灰喜鹊亚成鸟的头部仍和幼鸟一样,暗淡,缺少光泽。</p><p>生活习性</p><p>灰喜鹊北方亚种多栖息于针叶林内,冬季结成大群向平原地带移动;长江流域一带则到处都分布,这一带的灰喜鹊常在人类活动的地方出没,无明显移动现象。灰喜鹊平时喜欢对成小群活动,常与八哥、乌鸫和其它小型乌鸦类混群。鸣声宏亮且粗厉,无韵律。北方亚种多食林中害虫,南方亚种杂食性极强。</p><p>结群</p><p>除繁殖期成对活动外,其他季节多成小群活动,有时甚至集成多达数十只的大群。秋冬季节多活动在半山区和山麓地区的林缘疏林、次生林和人工林中,有时甚至到农田和居民点附近活动。经常穿梭似地在丛林间跳上跳下或飞来飞去,飞行迅速,两翅扇动较快,但飞不多远就落下,不做长距离飞行,也不在一个地方久留,而是四处游荡。一遇惊扰,则迅速散开,然后又聚集在一起。活动和飞行时都不停地鸣叫,鸣声单调嘈杂,彼此通过叫声进行联系和维持群体的一致性。</p><p>凶猛好斗灰喜鹊和喜鹊一样,千百年来被人们视为吉祥之鸟,但和喜鹊一样,它们也是非常凶猛和极具攻击性的鸟类(鸦科鸟类的共同特点),经常盗吃其它鸟的小鸟及卵。古人曾抱怨“维鹊有巢,维鸠居之”,这里的鹊指的就是灰喜鹊,这简直是天大的冤枉,灰喜鹊的巢差不多是雀形目各种鸟类中最没激情和想像力的,简陋得惨不忍睹,真看不出有什么好占的!倒是灰喜鹊经常打家劫舍去干些“伤天害理”的事儿。食性</p><p>灰喜鹊主食动物性食物,尤其是雏鸟,亲鸟几乎完全以昆虫及幼虫喂养。另外也吃一些植物果实、水果等植物性食物。灰喜鹊喜食松毛虫、避债蛾、黄刺蛾、地老虎等数十种农林害虫。据统计,一只灰喜鹊一年可消灭松毛虫15000条右,可以保护一亩松林免受为害。因此,目前在许多林区盛行饲养、驯养之、繁殖和招引灰喜鹊,以抑制林业害虫的发展。灰喜鹊能在果园、人工林内捕食种类害虫,在我国一些经济林较集中的地方,引进灰喜鹊用来保护经济林成功的例子是很多的。 但另有一些研究得出弊大于利的结论,参见“繁殖习性”及“物种价值”两章的内容。生境</p><p>主要栖息于低山丘陵和山脚平原地区的次生林和人工林内,也见于田边、地头、路边和村屯附近的小块林内,甚至出现在城市公园中的树上。在长白山,夏季有时也沿公路或河流上到海拔 1700m 的原始针叶林带。&nbsp;</p><p>生长繁殖</p><p>繁殖期5~7月。</p><p>多营巢于次生林和人工林中,也在村镇附近和路边人行道树上营巢,有利用旧巢的习性,有时也利用乌鸦废弃的旧巢。通常置巢于杨树、山丁子树、榆树、幼松树等中等高度的乔木枝权间。巢距地高2~15mm。巢较简单,呈浅盘状或平台状,主要由细的枯枝堆集而成,其间夹杂有草茎、草叶,内垫有苔草、树叶、麻、树皮纤维、牛毛、狍子毛、猪毛等兽毛。雌雄亲鸟共同筑巢,巢的大小为外径17~18cm,内径11~12cm,高20cm,深0~7cm。</p><p>每窝产卵4~9枚,多为6~7枚。卵为椭圆形,灰色、灰白色、浅绿色或灰绿色,布满褐色斑点。卵的大小为19~21mm×24~28mm,重5.5~7g。雌鸟孵卵,孵化期15±1天。</p><p>雏鸟晚成性,雌雄亲鸟共同育雏,留巢期19±1天。</p><p>地理分布</p><p>欧亚:亚洲东部,中部</p><p>保护现状</p><p>灰喜鹊未被列入保护,由于某些城市绿化树种的单一化和非本地化,在某些城市中形成了适应灰喜鹊生存的环境,造成了灰喜鹊数量的增长,但有些地区由于过量农药的使用使得其数量急剧减少,一些地区已难觅踪影,因此需要引起人们的注意。</p><p>在中国的一些地方建有灰喜鹊保护和繁殖场地,主要目的为了保护松林。安徽的省鸟为灰喜鹊,安徽定远县建有灰喜鹊保护基地。</p><p>鸟种资料</p><p>中文目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