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童年的百草园之老三楼</p><p class="ql-block">在我童年的记忆里,罗平一中就是一个百草园。</p><p class="ql-block">多年前的罗平一中可以分为七个部分。按我们当时的叫法,一是老三楼,它位于现在的长青楼那个位置;二是上排房子,就是现在的食堂前的空地;三是下排房子,位于现在进学校大门右边的教师宿舍楼;再就是小礼堂和食堂它位于现在侧门旁的教师宿舍楼的位置;五就是学校正大门对着的两栋平行的二层教室;六是篮球场和足球场;七就是每班的菜园、老师自己的菜园;还有一个重要的称谓,就是大厕所、小厕所和下排房子厕所。在这些所有建筑和菜园的周围是数不清的树木、灌木、竹林和花草。应该说,那时的罗平一中是原生态的。</p><p class="ql-block">先说老三楼。老三楼是一栋砖瓦结构内走道的三层楼建筑。楼板是木楼板。常规一层是教师宿舍,二楼是男生住,三楼女生住。我家是1973年搬到一中的,被安排在三楼靠左最里面门对门的两间房里,一间厨房,一间卧室。开学的时候,楼里很热闹,特别是放学打饭的时候,住校的学生上上下下,木质的楼梯踩得咚咚作响。那时校园里除了主要通道是三合土的,其余都是土地,逢天阴下雨木质的楼梯上往往会粘上一层厚厚的泥,特别是人走得多的地方都变成了土包,每到星期五大扫除要用锄头才可以铲除。我家刚住进去的时候,部分靠墙不易被踩踏的楼板还依稀可以看见红色油漆斑驳的影子。象楼梯这样有人经常走的地方早已把木板都磨出了坑,甚至有的地方木板都朽烂成了洞,成了老鼠的家。开学的时候一幢楼热热闹闹,生机勃勃。等一放了假,就显得空落落的。因为是内走道,光线相当差,自己一个人走在里面的时候老是觉得背后有东西跟着。再加上当时听说曾经有两个人从楼上跳楼自杀,虽然没死成,但给我们幼小的心灵造成的震撼是可想而知的,那样的事等同于闹鬼。再有,那个年代物质文化生活相当匮乏,条件好一点的最多有个频道模糊、充满杂音的收音机,小孩子在一起最大的乐趣就是讲故事,讲得最多的是鬼故事。鬼故事有坊间口口相传的,也有几个人边讲边编的,为了增加吸引力,都是往恐怖里讲,自己想觉得怎么恐怖就怎么讲,往往都不考虑有没有逻辑。但是大家都听得津津有味。主讲的为一人,听众一边听一边为他指出不合逻辑之处,大家附和点头称是,然后更正,继续讲。老三楼前是一排水磨石的乒乓球桌,光线好的时候大孩子们一群一群的在上面打球,我们小孩子就在旁边帮捡球凑个热闹。天一黑下来,看不见打球大孩子们就爬上桌子围成一圈坐在桌上讲鬼故事。校园里仅有的几盏路灯从茂密的树叶里透出隐隐约约的灯光把气氛烘托得足足的。小孩子们也赶紧踩着桌边的石头爬上乒乓球桌挤着自己的哥哥或姐姐坐下,怕听不到故事,最重要的是害怕。一边津津有味的听着故事,一边又紧紧张张的害怕着。听到天黑又不敢回家,我和我姐只有经常站在楼下大声的喊爸爸下来接我们。为此,我爸警告过很多次说不许听鬼故事。但是,怎么也管不住我们那颗年幼的好奇心。</p><p class="ql-block">老三楼还是我人生第一件大事发生的地方。那是我家刚搬进去不久的一个夏天,一天我睡午觉醒来发现家里一个人都没有,3岁的我自己一个人又不敢出门,看见窗户开着,就从床边的书桌爬到窗台上坐着哭喊着找妈妈。我看见楼下的人越聚越多,都看着我,也不敢喊我。我自顾自的哭喊着,也没觉得害怕。这时,不知是谁找到了我妈。我看见我妈飞奔的向家跑来,我更哭得伤心。我妈冲了进来一把把我抱到床上逗屁股就是几巴掌,很着急的吼我:谁叫你爬窗户?掉下去怎么办?从来没见过妈妈这么凶,我吓得忘记了哭。我妈转身去拿我的衣服,我看见墙上我居然有两个身影,又吓得嚎啕大哭,结果屁股又被拍了几巴掌。小时候的我不知道两盏灯照在物体上会有俩影子,成功的被自己吓哭了。到现在,我妈一说起这件事都心有余悸。</p><p class="ql-block">住在老三楼还有一件印象深刻的事。在一个月光明亮的晚上,我在卧室的窗口清晰的看见从月亮旁飞来一个满脸胡须面目狰狞的夜叉,手握钢叉向我靠近,在我惊慌失措的时候,爸爸把我抱在怀里告诉夜叉说:这是一个好孩子。夜叉就飞走了。这事深刻的印在我记忆里,到现在我都分不清是梦还是真。</p><p class="ql-block">老三楼下有两个个水龙头,有水泥砌的洗衣台和一个接水池子,大家都在那里洗衣服洗菜。是一个极其热闹的地方。旁边有一棵枪子果果树。之所以叫枪子果果树是因为树上结的果子可以用来打be be枪。把果子放在细竹管里,用一根比竹管细一点的棍子使劲一挆,be的一声,果子就如子弹一般喷射出去。伙伴们还用它来相互对战,打得不亦乐乎。我们小的时候,稍微大一点的孩子都会爬树,没有了子弹,马上就有同伙三下两下爬上树去摘了扔下来。我那时和我差不多得小孩就负责供运子弹。</p> <p>我稍微大一点,老三楼对面的长得很近的两棵枇杷树就成了我们的乐园。我们一个个像猴子一样,一有空就爬到树上吹牛、吃零食。枇杷树树枝很有韧性,我们就揪着树枝从这棵荡到另一棵,又从另一棵荡回来,比谁的胆子大,比谁技术好。春天,枇杷挂上绿色的果实,我们就爬到树上选择较大一点的果实,用随身携带的小鱼刀(小鱼刀是那个时代孩子的标配,一种外观像小鱼一样的铁皮小水果刀)把枇杷果的两头削掉,留下中间部分在衣服上把毛擦掉,去掉核就是一种酸甜的美味。</p><p>枇杷树旁边还有一棵长满刺的山楂树,结果的时候,小伙伴们就用粗树枝做撂棒,打下来抢着吃,据说是药山楂,味很苦,虽然很苦,但从来阻挡不了我们好奇的心。</p><p><br></p> <p>再往旁边,是长在后面那栋教学楼侧门口的一棵高大的板栗树。这棵板栗树有成年人一抱多粗,比旁边两层楼的教学楼还高。对付这棵大树的主要工具仍然是撂棒。秋天,树上挂满了刺林林的板栗。在板栗还没有熟透之前,我们就找最趁手的撂棒,通常是短而粗有一定重量的最佳。这样的丢上树的时候能保证可以一下把长在树上的板栗打下来而撂棒不会因为过长或重量不够卡在树枝上。板栗和撂棒一起掉下来大家一哄而上,捡板栗的用脚把长满刺的板栗踢到旁边,负责扔撂棒的人依然大喊一声:都靠边,我扔啦!捡到的板栗的连忙在旁边用脚踩在板栗上使劲搓,把刺壳搓开就露出微带棕色的板栗,然后小心的用手扳开取出。剥开棕色的皮里面露出淡黄色的果肉,这个时候的板栗是最嫩最甜的。用脚搓板栗也是技术活,板栗刺很硬,在没有完全成熟的时候很难剥开,那时大家一般穿的都是布鞋和球鞋,搓不好就会戳到脚。一棵板栗树,在校的学生也打,我们也打,足够我们折腾一整个秋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