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遗物的回忆。

核桃树

<p>此篇献给抗美援朝纪念70周年!我父亲去逝四周年。</p> <p>我的父亲黄才1930年1月15日出生,老家在吉林省榆树六家子村,出生在一个贫困家庭,父亲七岁开始给地主扛活放猪放牛,小的时候常常听奶奶说我父亲最听话的,做双新鞋舍不得穿,阴天下雨把鞋脱下来拎着走,我小学三年级写的第一篇作文是我的家史,有这一自然段,我记忆犹新,爸爸从小就给地主放猪,吃的是糠菜团子,睡的是猪圈,晚上盖的是麻袋片,冻的全身打哆嗦大雪纷飞连鞋都没有,光着脚丫…。这是真实的。</p> <p class="ql-block">1948年1月19岁的父亲在村里报名当兵,投身革命,开始了他9年的部队生涯,父亲是一名炮兵!炮是著名的喀秋莎炮,在炮兵一师,209团二营五连,任炮兵指挥!军衔是上尉。195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美国发动的朝鲜战争的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部队掀起了一股抗美援朝的热潮,官兵们包括我父亲士气旺盛,斗志昂扬,纷纷请战,保卫国家,父亲和战友们如愿以偿在朝鲜4年,参加过攻打上甘岭战役。记得父亲一直讲,上甘岭电影拍摄现场就有他们,有句话父亲说过(我们那时脑袋憋在裤腰带上啊!),因为是炮兵死亡率相对于就少。父亲永远是我的骄傲。</p> <p>这都是战友!互送照片,背面有留言和真实的名字。他们都是从朝鲜战场上归来最可爱的人!</p> <p>父亲抗美援朝纪念册!记得有一次父亲生病住院期间在病房一些护理病人的家属也让父亲讲讲上甘岭的故事,我再一次聆听,父亲在朝鲜战场上由班长提升为排长,也就是指挥放炮拿着小旗的,那时候志愿军的弹药武器很缺乏的,战士们深深知道这一点,对武器十分珍爱,从来不浪费一枪一弹,大炮是杀伤力极强的武器,是夺取阵地不可缺少的重要武器,父亲爱大炮就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战斗间歇父亲不吃饭也要先认真检查一下他的大炮是否完好,每个一个细小地方父亲都不会放过,父亲把对祖国的爱、对朝鲜人民的情、对国内亲人的思念都倾注在对大炮的爱护上了。</p><p>父亲在朝鲜战场浴血,奶奶在东北榆树老家泣血,亲人们为他牵肠挂肚…</p> <p>慰问手册!包的画报皮。里面内容是父亲战友何全贵等留言和手抄歌词。父亲是在部队扫盲时学习认字的。</p> <p>包装行李雨布。军用手巾,打包行李绳,蚊帐、水壶、手套我一直想有机会把这些父亲的遗物捐献抗美援朝纪念馆。去年我电话打到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他们正在建设改造之中。</p> <p>1956年5月1日颁发的(解放奖章)全国解放纪念章。1952年9月颁发(朝鲜上甘岭战斗)奖章。和平万岁奖章。解放东北纪念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手帕是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敬赠</p> <p>复员前战友杨贵等留言!与母亲的情书。</p> <p>1954年在朝鲜战场战友张景堂、陈声富、程若楠留言!</p> <p>有幸女儿能拜读父亲写给母亲的书信,这是母亲去世后的遗物,可想而知母亲保存了一辈子!走南闯北的一直在身边啊!感动😭</p> <p>母亲手工勾的送父亲的牙俱袋,功夫啊!见证了父母的爱情传奇的故事。可惜我小时候把它用的都是钢笔水。</p> <p>父亲的血型、1957年的活期存折里面剩一元钱。那双鞋套是行军路上老乡赠送的,我老妈呀真能保存啊!</p> <p>母亲和父亲是包办婚姻,用这张照片相的亲,当时父亲在部队。靠书信沟通,我母亲家里更是贫穷,姐妹五人她最小,而且都结婚成家就剩母亲自己了,从小父母就早早去世了,母亲的命好苦啊,所以和父亲没见面定下来就在我奶奶家等父亲转业,想必这就是童养媳?。父母都是吉林榆树老家。这么多年我多次回老家父母的出生地,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感慨万千啊!</p> <p>小的时候在南方总有人缠着让我父亲讲打仗的故事,讲上甘岭的故事,父亲一定会手摇大蒲扇,坐在小竹子板凳上,嘴里叼着纸卷的旱烟,给围在他身边的我们一群孩子,讲述当年在朝鲜战场上亲身经历的真实故事。</p> <p>东北铁路司机支援南方全体人员经过北京在天安门前合影!</p> <p>父亲复员后分配到吉林机务段后入司机学校毕业合影!</p> <p>复员后父亲到吉林市铁路机务段,开蒸汽机车,由司炉、副司机、到司机一步步走向成熟,和母亲过着和谐的日子,我是吉林市出生,65年铁路北方支援南方,我父亲与同志共五人被组织调到湖南株洲机务段,在那里五年,北方到南方生活习惯反差太大了,五人当中第一位姓李的通过各种关系理由不长时间就回吉林机务段了,剩下我们四家紧紧的团结在株洲机务段,父亲他们是一个包车组的,他们的故事就太多了…我父亲跑车回来热的呀总是休息不好,家里都是竹床竹椅子,我还小但我很喜欢株洲长沙,父亲是司机长,他们包车组12人,特别团结,父亲人缘好,司机学校的学生在他们学到很多实际操作,以兰风海为首的多名同学常来我家,我记忆深刻,父亲包车组是湖南省的先进包车组。那个年代对调必须通过组织,大安北机务段要求对调三人留下一人,领导只能做父亲工作,条件就是你是党员!70年通过组织对调锦州一位性周的与我家对换来到锦州落户的。在500户住了多年,对门屋,房子也就二十平米左右,我们姐三渐渐长大,身体素质都随父亲都是体育爱好者,我弟弟经常在小伙伴家住,一次次分房子也没有我家的,1976年吧我都快毕业了,单位又分房了,还是没有父亲的,这下我父亲真生气了,心里有事开车进站时上土挡了,徒弟们逗我爸,你敢把祖坟平了?呵呵,我也鼓励母亲把我父亲的行李送到工会去了…呵呵,领导找我父亲谈话,我父亲闹情绪说,就想房子了,老子干了一辈子,不想高楼大厦,宽敞点地方都没有?这时父亲真的摆起老资格来了,一气之下找分局去了,一位领导接待的,查看档案一位打过上甘岭的英雄居然住一辈子小房?后来房子解决了,分到钢厂街两室楼房,我们一家高兴极了。我们这位领导姓氏名谁都不知道,连声谢谢都没说过,单位人传说老黄头上面有人啊!…</p> <p>到锦州后父亲一直开车一辈子开蒸汽火车,我很尊敬父亲,可以这样说父亲是我一生读不完的一本书,他没有在战场扑死,却有了和平时期的贡献,他的性格像火车头一样坚强、朴实无华、特别耿直、勇往直前。幽默言语,总是逗我们开心😁父亲的奖状可多了…</p> <p>我们全家!怀念小时候一家人在一起的日子,走南闯北的,小时候去过北京多次,南来北往的经过北京父亲总是待两天,铁路可以签字生效的,有一次在车上我口渴就是要喝水不知道什么原因车上没有水,父亲下车找水,车开了父亲也没上来,可把我和母亲弟弟急的呀,我才几岁就去找列车长,哭着要找爸爸,那时手有免票哪趟车都能坐。记得我长这么大挨一次父亲打,在株洲住时,我八岁左右,南方的床头都带细细的木杆是挂蚊帐用的,我上下围着木杆转,小时候我可淘气了,父亲告诉我几遍怕把它整断,果然咔嚓一下连人带杆折断,我吓一跳这时父亲打了我几下,我记了一辈子,长大了我老逗父亲,拿这件事说事。父亲和蔼可亲,年轻时帅气,穿油包也好看!父亲让我们过着温饱的生活,小的时候我感觉家境生活良好,很满足。</p> <p>都是父亲的徒弟、战友、家属及同志。</p> <p>退休后父亲在街道任联委书记七年,七年里对工作认真负责,与居民打成一片,为老百姓办实事,受到领导认可,百姓满意。</p> <p>支援南方的火车司机,几年后树叶归根了,父亲退休后和母亲前去大安北看望老乡,五家相见叙旧合影!</p> <p>父亲开了一辈子蒸汽机车,他正直、善良、勤劳,兢兢业业工作,有一次我带我的发小金平和霞亲自去跟车一趟呢,去的是山海关,目睹父亲开车的经历,有些术语至今我都记得,添乘、跑车、架修、洗炉、待避、交会、大车、伙计、习惯的挂在嘴边,别人听不懂可我懂,老铁路说出话来也是浓浓的铁味。一次父亲出乘了,他把烟口袋忘家了,我一路小跑到机务段,送到我父亲手中,值班员当时说武器不能忘啊!哈哈…看着这张照片是父亲劳模!在单位玻璃墙上的,这是干净的工作服,有句说,远看像逃难的,近看像要饭的,仔细一看是机务段的。1980年父亲光荣退休了,离开他朝夕相处的火车头,我知道他有多么的不舍,欣慰的是儿子走进铁路同样摆弄着火车头,接过了父亲的汽门伐,继续驾驶奔驰在铁道线上,父亲的愿意实现了。弹指一挥间,剩下微微发黄的老照片,留下回忆在战火纷飞的战场年代,父亲的思绪早已跨越时空,生命最后的日子里老年痴呆的他常常自然自语离不开这些话题,语无伦次…一次八一前那天我带父亲在烈士陵园梁士英铜像前缅怀先烈,父亲特别激动,无巧不成书正好锦州电台在此采访到我和父亲眼前,我父亲比划的说了很多…但我和电台的人啊都听不清楚,我介绍父亲后,电台工作人员直接打车把我们拉到家,翻阅这些旧物,制作了一期节目专题八一父亲的,电视上父亲见到了自己特别的兴奋啊!</p> <p>1987年父亲带孙女3年,孙女和爷爷是最好的。父亲教育我们诚实守信!</p> <p>父亲在锦州广播有声,电视有影,锦州报,中国教育报刊登父亲的事迹,我整理的家庭档案,在档案日也是接到电台的采访并上锦州报纸。</p> <p>2000年父亲患病医生宣判无法医治,只能卧床,是一种神奇的力量支撑我父亲生存的结结实实,并且慢慢的满大街行走了,这就是老天给予父亲的回报,我弟弟妹妹我们姐三为了父亲康复经常带父亲走遍了附近的大街小巷,父亲就是得病了也非常可爱,老的可爱,惦着妻子、孩子们、子孙们,每天把被褥叠的和当兵时一样的整整齐齐,生活的特别有规律,自己的东西不乱放,这与老人家军旅生活直接分不开的,我常常自责照顾父亲少,退休后真巧我在街道也和父亲一样干了七年,然后又带外孙女三年。但父母生命最后几年我一直陪伴身边。</p> <p>时光流逝,当初在枪林弹雨中浴血奋战的父亲,步入了高龄,他老人家总说我命大!死不了!后来腿脚不方便,仍然没坐过轮椅,没柱过拐棍,身边总是有母亲无微不至的关照,有儿子孝顺的跟从,我小妹洗漱收拾卫生,父亲用上甘岭的精神支撑着自己,战胜疾病,让生命延续。</p> <p>父亲晚年生活幸福快乐,一家人其乐融融,又买了一户一楼适合老年父母居住,父亲的心愿成功了,享受四世同堂。</p> <p>小的时候我就看过谁是最可爱的人这本书,感觉有父亲的影子。2016年11月1日父亲享年88岁与世长辞!患病19年,19年里,母亲无微不至的照顾,弟弟妹妹我们姐三陪伴无怨无悔。今年去世四周年。永远怀念的父亲!2020年11月12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