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庚子九月廿三,</p><p>风和日丽,</p><p>秋将去,草木还未凋尽。</p><p>孟庙,孟府,在秋阳的衬托下更显得古意盎然。</p> <p><br></p><p>邻圣明德学会2020年秋季游学活动即将在这里举行!</p><p>整个活动由学友程强主持。</p> <p>9:30,活动正式开始。</p><p>大家步入孟庙第一道门——欞星门</p><p>学养深厚的程强向大家介绍说:櫺星,又名棂星、天田星。古代传说为天上文星,“主得士之庆”。在孔庙、孟庙均设置棂星门,有“尊圣如同尊天”之意,寓意着天下文人学士集学于此,统一于儒学之门,而为国家所用,展现了儒家积极入世的价值观。</p><p><br></p><p>今天,我们聚集在这里,</p><p>以文会友,以友辅仁。</p> <p>櫺星门内两侧各有牌楼一座,东侧写的是“继往圣”,西侧写的是“开来学”,赞誉了孟子继承圣贤的学说,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为儒学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道路,做出了“继往开来”的历史功绩。</p><p><br></p><p><br></p><p>在亚圣庙前歌颂孔子,这是一脉相承,也是源远流长,意义深远……</p> <p><br></p><p><br></p><p>学会的两位学霸孔富贵、郭双率先登场</p><p>领读《孟子》中赞颂孔子的名言名句——</p> <p>孟子曰:“伯夷,圣之清者也;伊尹,圣之任者也;柳下惠,圣之和者也;孔子,圣之时者也。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始条理者,智之事也;终条理者,圣之事也。智,譬则巧也;圣,譬则力也。由射于百步之外也,其至,尔力也;其中,非尔力也。”</p> <p><br></p><p><br></p><p>穿过亚圣石坊,进入孟庙第二进院落,这里古柏挺拔,不畏风霜,是正气、高尚、长寿、不朽的象征!</p> <p><br></p><p><br></p><p>再往前走,两棵树叶金黄的银杏树分外惹眼,它们一雌一雄,分列两旁,银杏树下掩映的就是泰山气象门,也是孟庙的第三道门。</p> <p><br></p><p>“泰山气象”取自于宋代理学家程颢之说:“仲尼,天地也;颜子,和风庆云也;孟子,泰山岩岩之气象也。”孔子创立了儒家学说,他的思想像天地一样宽广,颜回身居陋巷,不改其乐,他的思想如春风化雨般沁人心脾,而孟子倡导浩然之气,突出大丈夫人格。这道门就赞扬了孟子雄伟刚健如泰山一般的精神气象。两千多年来,孟子的这种浩然之气,经过历代先贤、志士的弘扬与践行,已经成为我们中国文化中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之一!</p><p><br></p> <p><br></p><p><br></p><p>气象门前沐正气——李群、乔梅领读《孟子》中浩然正气的名言名句:</p><p>“敢问夫子恶乎长?”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敢问何谓浩然之气?”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p> <p><br></p><p>参观了养气门、知言门、碑刻等古迹后,大家信步来到亚圣殿前。</p> <p><br></p><p>亚圣殿是整个孟庙的主体建筑,殿为七楹、重檐歇山式建筑,绿色琉璃瓦覆顶。</p> <p><br></p><p>殿内正中即是雕龙贴金的神龛,龛中供奉孟子彩色塑像,头带九旒之冕,身穿九璋之服,手执镇圭。</p> <p><br></p><p>在这里,学友们自发地驻足瞻仰,</p><p>瞻仰这位“尊王言必称尧舜,忧世心同切禹颜”的圣人!</p><p>瞻仰这位“守先王之道,以期待后世对儒学的传承”的先贤!</p> <p>在这里,大家在程强老师的带领下,全体肃立,整理衣冠:</p><p>一拜</p><p>再拜</p><p>三拜</p><p>四拜</p><p>顶礼我们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膜拜我们孟子故里的骄傲,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p><p><br></p> <p><br></p><p>“ 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p><p>孟子民本思想是他思想的核心,对后世统治者乃至当今社会都有深远的影响。</p><p>随着程强老师的介绍,我们眼前仿佛出现了几百年来直言上谏的有着铮铮铁骨的士大夫们,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脊梁!</p><p><br></p> <p><br></p><p><br></p><p>在亚圣殿前悟民本,我们感到任重道远!</p><p>张晨光、朱建军两位学友,领读《孟子》中仁政民本思想的名言名句——</p> <p><br></p><p>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孟子曰:“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p> <p><br></p><p>紧接着,大家移步孟府。</p><p>孟府又称为“亚圣府”,是孟子嫡系后裔世代居住和生活的地方。建于宋元时期,距今已有800余年历史。</p> <p>孟府大门正中悬挂着“亚圣府”鎏金竖匾,在阳光下闪闪发光。</p> <p>进入大门,便是孟府的第一进院落。第二道大门上方 “礼门义路”横匾,出自《孟子·万章下》。“夫义,路也;礼,门也,唯君子能由是路,出入是门也。”孟子认为君子要行走在“义”的大路上,出入在“礼”的大门之中,所以这道门也叫“君子门”。</p> <p>这是建于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的“仪门”,也称“垂花门”。</p><p>此门是身份的象征,在封建社会,只有列土封侯的邦君才有资格建造这种形式的门。</p><p>仪门平时闭门不启,每逢孟府喜庆大典、皇帝幸临、宣读圣旨或举行重大祭祀仪式时,才在礼炮声中开启。</p> <p>穿过仪门,展现在大家面前的这座大堂就是孟府主体建筑。</p> <p>这里是孟子嫡系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开读诏旨,接待政府官员,申饬族规家法,以及节日、寿辰举行重要仪式的地方。堂前檐下正中悬挂着清雍正皇帝手书钦赐孟子第六十五代孙孟衍泰“七篇贻矩”堂匾。“贻”有赠与的意思,“矩”是规矩。七篇贻矩的意思是说,孟子的思想学说是留给后人做人做事的基本规矩。</p><p><br></p> <p>在孟府大堂学规矩,善莫大焉!</p><p>由学会创始人之一的王群老师领着学会最年轻的会员马良同学一起领读《孟子》中有关规矩思想的名言名句,善莫大焉!</p><p>👉孟子曰:“离娄之名,公孙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今有仁心仁闻而不被其泽,不可法于后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故曰: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孟子曰:“规矩,方圆之至也;圣人,人伦之至也。欲为君,尽君道;欲为臣,尽臣道。二者皆法尧舜而已矣。不以舜之所以事尧事君,不敬其君者也;不以尧之所以治民治民,贼其民者也。孔子曰:‘道二:仁与不仁而已矣。’暴其民甚则身弑国亡;不甚则身危国削。名之曰‘幽’‘厉’,虽孝子慈孙,百世不能改也。《诗》云:‘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此之谓也。”</p> <p>穿过大堂,进入内宅。</p><p>内宅是孟子嫡系后裔居住和生活的地方。</p> <p>院内遍植花木。</p><p>迎门右手边这棵树叫木香,也叫十里香,据说4月份花开的时候顺风能香飘十里。</p><p>左手边这棵是核桃。</p><p>核桃和木香在这里象征和和睦睦。</p><p><br></p> <p>院内还有两棵石榴树,人们都说石榴花开红胜火,但是这里的石榴比较特别,它的花和籽是白色的,寓意做人要清清白白。同时也是多子多福的象征。</p> <p>从内宅院角门走出,我们看到的这棵高大茂密的树为桑树。邻圣明德学会《孟子》研习结业和《礼记》学习开启即将在这里举行。</p> <p><br></p><p>首先由领学《孟子》的学委、学会的颜值担当——马洪利书记作《孟子》学习结业发言。</p> <p>马书记的发言铿锵有力,马书记本人好似孟子的当代代言人,他在日常工作中处处践行孟子“民本”的思想,堪称典范,有目共睹!</p><p>在带领大家学习《孟子》的过程中,每一篇都以格律诗的方式为大家提纲挈领,260天,天天早起领学,260篇,篇篇凝练成一首解读诗,大家无不受益,无不称赞。</p><p>他最后的结束语:在学习传统文化的道路上,</p><p>我能!</p><p>我行!</p><p>我能行!!</p><p>既是对自己的鼓劲,也是对众学友的鼓劲,大家掌声相和,笑语相随!</p><p>这也深深地诠释了,独行深,众行远的道理!</p> <p>靡不有初,鲜克有终。</p><p>学会的创始人和第一任会长董庆明书记说起学会一路走过直到今天的历史,充满了自豪。</p><p>他在发言中充满深情,幽默地说:学会今年迎来了“七年之痒”,但是我们没有被“痒”击败,依然持续不断地发展壮大!</p><p><br></p> <p>他说,今天游学活动日子很好——</p><p>立冬翌日:</p><p>立,始;冬,终,万物收藏。</p><p>秋远,冬近。</p><p>立冬这一天,一半与秋天作别,一半与冬天问好。</p><p>场域很好——在孟子故里,在孟庙孟府继往圣,开来学,意义重大。</p><p>活动内容很好——</p><p>学《孟子》结业,学《礼记》开启,刚学完《孟子》大丈夫之义,又开启《礼记》之门,礼门义路,唯君子能由是路,出入是门也。</p><p><br></p><p>而最为可喜可贺的是,学会经过三任会长的努力,今天又迎来了新会长马洪胜,这也是另外意义上的“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相信在马会长的带领下,学友们一定能够弘扬学会宗旨:</p><p>邻圣慕先贤,</p><p>明德养心志,</p><p>学而群习之,</p><p>会当为君子!</p><p><br></p> <p>岂弟君子,莫不令仪。</p><p>学会第三任会长马国林主任发言,他的谦谦君子之风,让在场的每一位学友,虽在深秋,如沐春风!</p> <p>新任会长马洪胜主任发表就职演说并开启《礼记》的学习将活动推向了高潮!</p><p>马洪胜主任幽默风趣,举重若轻的讲话,赢得阵阵掌声!</p><p>他轻盈的生命状态让人神往,他活成了一束光,真的请他一定保持着心里的这束光,因为总有人能够借着这束光走出黑暗!</p><p>感觉跟随这样的人一起学习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所谓“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或许要在这里改写!👊💪🤓</p><p><br></p><p>有些人愈老愈豁达,把世事看通透,故能幽默风趣可爱,说的就是马会长这类人吧?</p> <p>马会长发言的神采,笔不能书出,语不能言尽,大家请自己看视频欣赏!👇👇</p> <p>马会长以领读《礼记·学记》的方式掀开了邻圣明德学会学习的新篇章!</p><p>也用这种方式现场践行他做为新会长的“三心”:</p><p>热爱国学、坚持学习的恒心,</p><p>热爱学会、服务学员的热心,</p><p>以友辅仁、相互淘淬带来的信心。</p><p><br></p><p>如饥似渴的学习不容等待,就在此时此刻,就在此时此地!</p><p><br></p><p>就让苍天作证,就让这一棵棵枝繁叶茂的千年桑梓见证我们“继往圣,开来学”的决心!</p><p><br></p><p><br></p><p><br></p><p><br></p><p>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謏xiǎo闻,不足以动众;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yuè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p><p>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yuè命》曰:“斅xiào学半。”其此之谓乎?</p> <p><br></p><p>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p><p>子曰: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p><p>《礼记·学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p><p>持续不断地学习很重要,而学习《礼》又是安身立命之本,跟随邻圣明德学会,跟随众学友一起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p><p><br></p><p>游学活动在众学友齐读《礼记.学记》片段声中圆满结束!</p><p><br></p> <p><br></p><p>此时,抬头望天,一碧如洗,澄澈高远!</p><p>正如马会长发言中所说:我们今天的秋游活动温故《孟子》,知新《礼记》,主题突出,内容丰富,此举顺天应地,天予风和日丽。</p><p>相信在马会长的引领下,全体同侪一定会将读书成长推向一个新的高潮!</p> <p><br></p><p>后记:正如《礼记·学记》所言:</p><p>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p><p>游学结束后,参加游学的学友们济济一堂,共进午餐,以进一步交流感情,增进友谊。</p><p><br></p> <p>席间,突传喜讯——远在北京的王辉老总发来贺电,他邀请主持人程强代为转达。做为学会的创始人和领头羊,辉总虽身不能至,但心一直和大家在一起,每天坚持在群里云读书,云打卡,云交流,他持之以恒的精神带动了整个学会的学习氛围,是大家学习的榜样!</p><p><br></p><p>学友们曾由衷地说过:</p><p> 如磬之鸣,似兰斯馨。</p><p> 辉总董总,我群之幸。</p> <p>辉总贺电全文如下:</p><p>三个祝贺:</p><p>一是祝贺今年学会复习《孟子》取得重要学习成果,亚圣孟子的学问和精神,已在邻圣明德学会会员心中深深扎根;</p><p>二是祝贺邻圣明德学会走过八年的学习历程,坚持下来不容易,坚持下来了不起!</p><p>三是祝贺马洪胜会长正式上任,必将给学会带来新气象、新发展、新契机!</p><p>三个相信:</p><p>相信邻圣明德学会在洪胜会长带领下,一定会继往开来,越来越好!</p><p>相信咱们的会员在坚持学习、学以致用的道路上会有更大收获,不仅独善其身,而且兼善天下!</p><p>相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会在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更好地实现传承、弘扬、创新,从孔孟故里走向全国和世界,促进人类的兴旺发达!</p> <p>辉总的贺电,三个“祝贺”情真意切,饱含期望;三个“相信”立意高远,层层递进。</p><p>学友们深受鼓舞,不禁齐呼:</p><p>我能!</p><p>我行!</p><p>我能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