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洋淀遇到“嘎子哥”

诗酒人生

<p>毛主席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嘎子”原型赵波和全国民兵代表</p> <p>国防部长迟浩田与赵波亲切交谈</p> <p>军委副主席张万年接见赵波</p> <p>左二穿白色衣服的是赵波的三儿子赵克新。赵波纪念馆的创始人。</p> <p>南开大学的学生党员活动日在赵波纪念馆举办</p> <p>本篇文章作者巧遇“嘎子”的大孙子</p><p><br></p><p>(以下照片均系本人的原创,以上照片由赵家人提供和网上搜寻)</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白洋淀遇到“嘎子哥”</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小兵张嘎》是我们那个年代的集体记忆。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中国人几乎都对“嘎子”的形象捻熟于心,几乎没有人不熟悉那从白洋淀里传出来的银玲般的叫声“嘎子哥,嘎子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那个年代文化生活和物质生活同样匮乏,《小兵张嘎》,《小八路》,《地道战》,《地雷战》。银幕上映的仅有的几部电影拌随我们从童年走到少年,十几年的时光,影片中的人物,情节,精神早已深深地铭刻在我们的骨子里,溶化在血液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2020年10月2日,正好是国庆和中秋重合的金秋时节。我和夫人从天津乘坐高铁,仅用一个小时的时间就抵达了华北名珠白洋淀,入住在望月岛11号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我和船老大约好的游淀时间是傍晚时分。特意选择这个时间段就是想看一看落霞在白洋淀的余晖景象,那一刻真的美妙极了!偌大的白洋淀静悄悄的,金灿灿的晚霞洒落在烟波浩渺的湖面,沒有喧嚣,沒有干挠,仿佛世界在此静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任凭各种华丽的词藻和美好的想像从脑海里一咕脑的嘣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浮光耀金,静影沉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王勃与范仲淹笔下的洞庭湖完全可以拿过来移花接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船在湖中悠哉游哉,我们遇到了一位老渔翁在鸬鹚的簇拥下满载而归。老渔翁笑吟吟的和我们打过招呼,我心头油然而生,这不是《腾王阁序》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渔歌唱晚”的精彩画面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船老大姓王,是土生土长的白洋淀人。他热情的把我们带到了赵庄子村,告诉我们说:这就是你们要找的地方——“小兵张嘎”的老家。</p><p class="ql-block">我们兴致勃勃的上了岸,在一个热心人的带领下找到了“嘎子”家。“嘎子”家住在一条巷子里,房子很大,是个二层楼。我们隔门叩问,里边传出来孩子的声音,走出来一位年轻的女子,后来知道她是“嘎子”的孙子媳妇。她清楚了我们的来意后说:“你们要找的小兵张嘎叫赵波,他已经于2007年去世了,这是他孙子的家。”我说:“我们想了解一些嘎子的生平事迹,能让我们参观一下吗?”她说:“要这样得去“鬼不灵村”,那里有一个“赵波纪念馆”专供参观游览,离这里有七,八公里。”我们一听这话心里非常着急,此时已是黄昏十分,要去“鬼不灵村”,快走也需半个多小时,在这个人生地不熟的张庄子,上哪能找到一辆汽车呢?船老大还在船上等我们,说好了是18点钟返航。</p><p class="ql-block">正当我们左右为难之际,从二楼的窗口传出一个小伙的声音:“别着急,我带你们去。”。不大一会一个30岁左右的年轻人从楼上下来:“坐我的车,我是赵波的孙子。”。</p><p class="ql-block">这样我有幸结识了“小兵张嘎”的孙子,互相加了微信,得知他的网名叫“牛奶糖四号”。</p> <p class="ql-block">于是我们来到了赵波纪念馆。</p><p class="ql-block">这是一座有二百多平方米的一层建筑,是赵波的儿子赵克新发起,由家族自己投资一百万元,于2015年建成的一座革命先辈纪念馆。</p><p class="ql-block">在这次探访中我还有兴遇到了赵波的二儿子赵领社,通过他的介绍在网上结识了赵波的三儿子赵克新。</p><p class="ql-block">在采访中得知赵波的后代们为传承老一辈的革命精神,不惜牺牲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不仅参观免费,解说也免费。用他们自己的话说,之所以这样做,就是为了让红色的种子代代相传。</p><p class="ql-block">赵波纪念馆于2015年建成,在五年的时间里共接待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主要是京,津,冀地区的青年,大,中,小学学生共有五万多人。这里已经自发的成为一些大专院校的革命传统和革命英雄主义的教育基地,如北大,南开大学的师生都有来过。他们的每一次到访,做为赵波纪念馆的主人赵克新都亲自到场进行义务讲解,不分早晚,不辞幸苦。</p><p class="ql-block">那天,“嘎子”的孙子开着自家的汽车送我们往返十五,六公里,还陪着我们参观讲解,对此我深感过意不去,在行程结束时我们要付给他相应的费用,被他拒绝,我说起码要付给你点油钱吧,他却说啥也不要。</p> <p class="ql-block">“嘎子”赵波,一九三八年参加革命,他是华北抗日游击队——雁翎队里的一名侦查员,后来担任队长。用小布挂烧鬼子炮楼,用木头手枪缴获胖翻译官的“真家伙”,这些都是发生在他身上的真实故事。</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每一个时代对于英雄的概念,都赋予了他鲜明的时代特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在炮火连天的岁月,自幼在白洋淀长大的嘎子和他的名字一样,生就带有一点野性和顽皮。和胖噋打驾动口咬人,上房堵老百姓家烟筒,这些也是这位小八路在少年时期发生的故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从稚气到成熟才更加彰显了小兵张嘎有血有肉的形象。</span></p><p class="ql-block">战争年代的嘎子精神是舍生忘死,为国为民。现在是商品经济极其繁荣的社会,金钱已经成为人们追逐的目标,在有些地方和有些人眼中金钱就是话语权和成功的符号。特别是在旅游区,见利忘义,锱铢必较应该是“司空见惯浑闲事”。而在国家五A级景区的白洋淀嘎子家却完全不是这样,他们依然是保持了革命战争时期那股劲,那种牺牲精神。他们对于我这位千里迢迢的东北老乡给予的热情款待是毫无索取,不图回报的。</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华北人民骄傲的把白洋淀称其为华北名珠。我想由嘎子后代精心打造的“赵波纪念馆”应该成为这颗名珠顶上的一颗星,他们弘扬的嘎子精神会让华北名珠白洋淀闪烁出更加璀璨夺目的光彩。</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