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千里送教共牵手 同心架起彩虹桥</p> <p> “花开遍地.芬芳你我”,万水千山阻挡不了我们前进的步伐。7月以来,中国教育学会常州市幼教专家孙静、吴亚英、陈华芳等通过隔空传音、现场培训、入园指导等形式,引领我们在成长。</p> <p> “共同努力、共同学习”,七幼的老师们在成长!</p> <p> <b>故事一:学以致用,用以促学</b></p><p> ——赵永青</p><p> 我们的生活日新月异,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理念也在不断更新。为了适应孩子的求知需求,我们要不断学习,随时补充自己的能量,给自己充电并把所学运用到实践当中。</p><p> 2020年10月8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国庆长假还没结束,中国教育学会、常州市幼教集团帮扶赫章学前教育孙静处长、吴亚英园长、陈华芳园长一行三人就来到了我们赫章。为全县二百多名幼儿教师进行入园导视培训。</p><p> 其中吴亚英园长对我们进行的现场大教研活动让我感触颇深。她们通过“畅所欲言说心事、视频分享开心扉、游戏体验谈感受、问题聚焦谋发展”四个环节,引导现场老师们用说、看、做等方式积极参与全程教研活动。让我对教研活动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一场教研是一项有准备的工作。通过教研活动要有所进步、有所解决。</p><p> 10月23日在我园组织的教研活动中,通过在培训活动中学到的知识,我提前做好准备,提出了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引导大班幼儿制定班级公约”。全程活用了吴亚英园长的四个环节。一是老师们各抒己见本班班级公约的现状及制定方法,二是分享做得相对成功的班级视频,三是老师们亲身演绎体验幼儿制定公约场景,四是最后聚焦“如何引导大班幼儿制定班级公约”主题,大家共同提炼值得借鉴的方法。通过教研让大家知道了大班幼儿用哪些方法去制定班级公约更适宜。</p><p> 让我再一次认识到教研活动要抓住两个关键点:一是想解决什么问题?二是通过教研我们理出了什么经验。</p><p><br></p><p><br></p> <p> <b>故事二:姐姐“抱一抱”</b></p><p> ——小一班 赵兴芬</p><p>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家庭、幼儿园应成为儿童发展的共同促进者。教师与家长要结成教育伙伴,家园优势互补,形成教育合力,家园联动,同步实施一系列教育策略,帮助幼儿及时建立起对新环境的依赖感、安全感和信任感。 </p><p> 经过几天的适应,家长与教师的密切配合。今天早上周露琪小朋友来幼儿园没有像以前一样哭闹了,相反以前没有哭的周瑾萱小朋友却哭了,她们两个又是好朋友,以前都是周瑾萱哄周露琪。今天换周瑾萱哭了,我们想看一看周露琪会不会去哄周瑾萱,我们把周瑾萱带到周露琪旁边,和她一起坐,周露琪看见周瑾萱在哭,马上就去抱住周瑾萱,还凑到周瑾萱的耳边和她说:“不哭不哭妹妹,睡觉起来妈妈就来接我们了,不哭哈乖。”看着这一幕感觉好温馨,一个孩子哄着另一个孩子,感觉像是大人在哄孩子。小孩子就是这样,模仿能力超强,看见老师怎么哄哭闹的孩子,她们也会模仿。说完话,周露琪还去拍拍周瑾萱,安慰她,前两天一来幼儿园就哭成泪人的周露琪宝贝,现在都能哄别的小朋友了。看着我们小一班的宝贝们一天天的适应幼儿园生活,哭闹的越来越少了,而且还出现了老师的小帮手,能帮老师哄哭闹的小朋友了,我感到很是欣慰,希望宝贝们能尽快完全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让我们一起玩更多的游戏,学习更多的知识。</p> <p><b style="font-size: 15px;"> 故事三:良好的饮食习惯,伴幼儿成长</b></p><p> ——小二班 王家琴</p><p> 教师的态度和管理方式有助于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言行举止成为幼儿学习的良好榜样,体现了潜移默化教育的重要性。</p><p> 许瑞洁小朋友来幼儿园的时候已经开始吃早餐了,她今天是奶奶送来的,奶奶看见吃的是鸡蛋,奶奶就对许瑞洁说:“幺儿,快吃,蛋黄不吃就不要了。”奶奶并转头对我说:“许瑞洁在家不吃蛋黄的。”我对奶奶说:“小朋友吃鸡蛋要蛋黄蛋白都吃营养才更好,而且小朋友要养成不挑食的好习惯。奶奶不用担心。”奶奶走了以后,我就观察许瑞洁到底会不会吃蛋黄,我看见奶奶走了以后许瑞洁小朋友拿起鸡蛋认真的剥了起来,剥完认真的吃起了鸡蛋,而且是蛋黄和蛋白一起吃的,也没有像她奶奶说的那样只吃蛋白不吃蛋黄。这可能也和我们平时教育孩子们要各种营养食物都吃,不挑食有关。</p> <p> <b>故事四:爱的传递</b></p><p> ——小一班 王凤 </p><p> 我们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创设与之相适应的活动环境,采用幼儿可接受和乐于接受的教育手段, 变幼儿强制被动接受为愉快主动的适应, 缓解幼儿入园的心理焦虑,使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 从而增强适应力,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健康的发展, 顺利完成从家庭到幼儿园的过渡。</p><p> 今天是王振宇来幼儿园的第三天,第一天没有哭,第二天请假没有来幼儿园,第三天来幼儿园就哭了。当王振宇坐下以后,我听见有个声音对他说:“别哭了,下午爸爸妈妈就来接我们了。”我听到这样的话,转过头看了一下,这不是平时早上来都爱哭的郭博瑞小朋友吗?现在不仅自己不会哭了,还会哄新来的小朋友了。我看见她边抱抱王振宇,边对王振宇说:“不要哭了,下午爸爸妈妈就会来接我们了”当她看见我看到她了,她就害羞的不哄了。我对她说:“你可以接着哄,把我们王振宇小朋友哄来和你一样不哭了好不好。”然后她继续和王振宇悄悄说着什么,后来过了一会儿,王振宇小朋友也没有哭了,也能和小朋友们一起游戏了。</p> <p><b>故事五:抓住建立幼儿自信的机会</b></p><p> ——大一班 曹艳</p><p> 大班幼儿喜欢有一定挑战性的材料,由于操作动作具有一定难度,幼儿不能一下子能熟练掌握其动作要领,因此会碰到困难,而这时他们常常会自行地降低难度,或跳过这个难度,不再尝试,而寻找一些相对于自己来说较容易操作的材料继续操作。</p><p> 孙梓豪在美工区域活动中,他选择人物简笔画涂色后并剪下来的材料。先在简笔画上用不同的颜色涂好图样,开始将样板剪下,由于人物线条有的凹凸地方很难用剪刀拐进拐出的剪,而他又不能很好地控制好剪刀的方向和力度,因此,他不断地努力,也不能按他原先的线条痕迹剪下,一会儿剪弯了,一会儿又剪成一个小洞,剪出来的形状已看不出是一个人物的外形。他看了看自己的作品,丢在一边,不剪了。在框中不断地寻找,找出两片小朋友在上次活动中剪的实际图样,将这两个图样合在一起,准备进行粘贴。我问他:“干嘛不自己剪下喜欢的样式?”他说:“ 太难剪了,我不会剪。”</p><p> 在王梓豪碰到困难退缩时,我取出个块剪得不好的人物样,告诉他说:“这是我以前剪的, 你现在剪得比我还好看呢,你再练习一下,一定会剪好图样的。”这样,增加他随克服困难的信心,接下来启发王梓豪选择线条简单的人物图样,在剪的过程中,帮助他把人物形象拉平整,这样使他更容易剪下图样,通过与第一个的比较, 发现自已取得的进步,使他体验探索成功的愉悦,对剪的操作更有信心。</p> <p><b> 故事六:解放孩子</b> </p><p> ——小二班 唐阳春</p><p> 著名幼儿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这样的一句话,他说:“解放孩子的头脑,让他敢想;解放孩子的双手,让他敢做;解放孩子的嘴巴,让他敢说;解放孩子的时间,让他去创造”。 </p><p> 在昔日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会因各种担忧、麻烦甚至看不惯孩子们的种种行为而不适当的干涉孩子们的活动。例如:带孩子们出去户外活动的时候,为了安全起见,会禁止孩子们去玩看似比较危险的大型木制荡桥、高空钻洞等等,却不知这样的行为扼杀了孩子们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也会因孩子做事慢而包办代替孩子们力所能及的事情,而剥夺了孩子们学习的机会。</p><p> 近期通过对中国教育学会、常州市教育专家们的线上学习教学、入园指导和线下的培训,使我收获剥夺,也成长了许多。</p><p> 尤其是幼儿爬门的那个视频,使我恍然大悟,也让我明白了我们的孩子其实没有我们想的那么脆弱。给孩子们适当的空间,让孩子们去想、去说、去创作,才能体现教育的价值。</p><p> 解放孩子的头脑、解放孩子的双手、解放孩子的嘴巴、解放孩子的时间,孩子们会为你创造无限的可能,回到班上,我对昔日的教学方式做了反思,尝试着放手让孩子们去想、去说、去创作,去为我们呈现无限的可能。</p> <p>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一颗颗爱心汇聚成爱的星空,让七幼的老师们沐浴在爱的光辉里!远道而来的常州市幼教专家们进行的培训及入园指导,给老师们解答疑惑、指明方向,使老师们茅塞顿开、受益终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