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传统游戏作为一个国家民族的文化传承标识,毫无疑问地应该在一代又一代的儿童身上得到很好的继承。近期,我们大二班的小朋友们正在进行传统游戏——丢手绢的活动。丢手绢能有效促进幼儿身体基本动作的发展,提高大肌肉的运动机能。在游戏过程中,幼儿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并保持着身心愉悦的精神状态,这对形成幼儿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性格具有积极的意义。游戏可锻炼孩子的应变能力,身体的灵活性以及在公共场合的表现能力。</p> <p>丢手绢游戏目的:</p><p>1、体验相互追逐的快乐。</p><p>2、学习游戏的玩法及规则。</p><p>3、能遵守规则玩游戏。</p><p>4、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p><p>丢手绢游戏准备:</p><p>1、会唱《丢手绢》歌。</p><p>2、手绢。</p> <p>游戏开始前老师先介绍了游戏规则并示范,小朋友们举手表决选出了其中一个小朋友来丢手绢,其他小朋友手拉手围成一个大圆圈坐下,经过一系列准备工作后,小朋友们的游戏进入了正轨。</p><p>“丢,丢,丢手绢,轻轻地放在小朋友的后面,大家不要告诉他,快点快点捉住他,快点快点捉住他” 伴随着熟悉的旋律,一群孩子们沉浸在一片欢声笑语中。</p> <p>我要把手绢悄悄放在好朋友的后面,嘘,快跑快跑抓住他,急的小伙伴们直叫!哎呀!终于抓住了,我可以坐着玩下一轮了!</p><p></p> <p>游戏仍在一遍一遍继续进行着,孩子们不厌其烦,在时而紧张,时而轻松的气氛中追逐嬉戏,度过了一个愉快的下午,都还期待着以后能多玩几次。</p><p>“丢手绢”的游戏承载了我们每一个人对童年的回忆,是我们童年最喜欢的游戏之一,不同的童年,相同的游戏都带给我们愉悦的体验,它的规则简单有趣,容易被幼儿所接受。</p> <p>看着孩子脸上洋溢着的欢快笑容,老师的心里也是美滋滋的,希望大二班的孩子们永远这样开心!</p> <p>幼儿园《丢手绢》游戏是幼儿童年生活不可缺的一部分,已是孩子童年的快乐、自由和权利的象征,丰富多彩的游戏不仅可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而且能增长幼儿的知识,发展智力,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童年的欢乐。</p> <p>游戏反思:</p><p>1、由于丢手绢是一人跑一人追,游戏时间较长,有等待现象。</p><p>2、只把手绢丢给自己的好友,这就给课堂带来了不和谐的因素,造成孩子们之间的不团结,以后要注意多强调幼儿遵守游戏规则。</p><p>3.小朋友没有都玩到游戏。</p><p>小朋友都想成为丢手绢者或被丢手绢者,不愿当游戏围圈的“道具”。游戏中发现一些人缘不好或者跑得快的小朋友成了“摆设”,缺少真正参加游戏的机会,甚至整个游戏结束,都没真正参加游戏一次。丢手绢者为了逃避惩罚,基本上都是找那些反应能力差,跑得慢的小朋友或者关系比较好的小朋友作为丢手绢对象,这些小朋友在游戏里跑个不停,往往运动负荷。如果把小朋友进行同质分组,把水平相当的小朋友分成一组,并且降低惩罚力度,使用鼓励幼儿挑战强者等方法,也会收获很大。</p><p>4.小朋友们肢体动作容易犯规。</p><p>在游戏实施中还发现,当丢手绢的小朋友靠近其他小朋友时,他们几乎都面朝丢手绢的小朋友,更有小朋友早早的做好起跑姿势,导致丢手绢的小朋友丢下手绢后还没跑出去就被原地抓住,使游戏失去了“提高反应能力”的本意,锻炼效果差。如果明确规定围圈小朋友被丢手绢前面朝圆心,头不得转动,围着退出游戏就能更好地达到本课的目的。</p><p>5.跑步的圈数过少。</p><p>在游戏中规定只跑一圈,但实际上被丢手绢的小朋友很难追到丢手绢的小朋友,经常都是“差之毫厘”。几乎每次都是丢手绢的小朋友获胜。如果当时在课上我能根据圈的大小适当增加1~2圈数,可能结果更令人满意。</p><p>总之,通过这次活动让我更加了解到游戏与孩子教育的关系。游戏即教育,学中玩,玩中学,总过游戏活动,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进步比在课堂上生硬灌输具有更好的效果。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遵循《纲要》的要求,根据各年龄段特点投入教学,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更上新台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