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新探——陕北霞姐

同心志丹 阳光灿烂

<h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h1><b>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新探——陕北霞姐</b></h1></div></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田志荣</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2020年11月)</p><div><br></div>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先后出台实施“互联网+”行动和大数据战略等一系列重大举措,省市各级全力培育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大力支持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网络主播、在线学习等大量新业态新模式快速涌现,陕北霞姐就是当下区域经济发展新模式的一例。<br> <font color="#333333" style=""><b>一、陕北霞姐实践探索</b></font><br> 陕北霞姐原名王敏,大家喜称她“霞姐”,现年34岁,小学文化,农民,志丹县永宁镇小崖尧村阳坪村小组人,现居住在志丹县永宁镇刘河村。父亲王振荣,56岁,母亲李文萍 ,55岁,哥哥王海明,37岁,弟弟王海亮,30岁,妹妹王蓉,33岁,均在永宁镇小崖尧大队阳坪村小组家中务农。<br> 霞姐是在网络社交媒体上与网友分享陕北美食制作过程,共享陕北美食的网络红人。目前,霞姐在网络平台上晒出各类美食烹饪视频300多条,共有各类粉丝1400多万,其中抖音485万、微博111万、百家107万、好看视频103万、西瓜视频101万、今日头条98万、快手82万,网易、爱奇艺、腾讯等313万。<br> 陕北霞姐获得多个奖项,其中2019年12月,被百度好看视频评为“年度红人万象‘前10名’”;同月,在“咱家开饭了”网易新闻全国地方特色美食大赛中获得“西北地区美食博主”,并在网易视频第一期播出;2020年7月,被百度好看视频评为“7月份好看红人‘第1名’”;8月,被百度好看视频评为“8月份美食榜‘第1名’”。<br><font color="#333333"> </font><b style=""><font color="#333333"> </font><font color="#167efb"> (一)播出的基本形态</font></b><br> 霞姐是一名农民,有30多亩耕地,种有春夏两季农作物20余种,她烹制美食的食材就选用自己耕种的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她在自己的农家小院里建起了老式的木柴火土灶台,用传统手艺蒸煮烹炒,就在这里为大家分享美食。她的团队共有5名成员,陈浪(霞姐的丈夫)负责策划、摄像、制作、剪辑、上传网络平台,霞姐负责美食烹饪,亮亮(王海亮,霞姐的弟弟)、星星(冯星星,霞姐的堂弟)、李宁(霞姐的表弟)负责食材选用、环境卫生、后勤保障等。短视频上传到抖音、好看视频等18个网络平台后,更多的粉丝通过网络学习陕北美食制作过程,了解陕北历史及人文风俗。<br><font color="#167efb"><b> (二)陕北霞姐网红的成因</b></font><br> 主要得益于以下两个方面、四个因素:即文化积淀与社会需求和家风滋养与人格品性方面。<br> <b style=""><font color="#333333">一是厚重的文化积淀。</font></b>志丹县是“群众领袖、民族英雄”刘志丹将军的故乡,有古老文化积淀和人文传承,境内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遗址,以及旧石器时代“智人”(“金鼎人”)的头盖骨化石就是有力例证。境内周河、杏子河、洛河由北向南传境而过,海拔高、温差大、光照长(年平均日照时间为2332小时),盛产小米类、红枣类、南瓜类、荞面类、土豆类、野菜类、豆类和羊肉系列等纯天然、品质优、营养好的特产。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造就了特有的物产和风俗,自古就是草原游牧文化与中原农耕文化交汇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饮食文化,至今仍沿用千百年来流传的农家独特做法,如非遗美食西川羊肉剁荞面,加上地道的志丹地椒羊肉,口感柔顺,芳香四溢。霞姐从小就是在洛河川饮食文化中耳濡目染的。<h3> <b>二是当下的社会需要。</b>当前,全球化、个性化、数据化和移动化正在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四大趋势,线上交易已经十分普遍,无人配送、在线消费等新业态正在蓬勃兴起。新冠疫情加速了网络上的“全民厨师”的热潮,合理膳食、均衡营养、科学保健已成为“全民共识”。霞姐就是抓住这一机遇,利用网络传播陕北美食,使得30—40岁的工薪阶层女性成为她的主要粉丝群体,在网络平台上学习陕北美食制作过程。<br> <b> 三是良好的家风滋养。</b>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什么样的家风,就会教育什么样的人。”霞姐就有一个良好的家风,从她记事起,她的祖辈、父辈热情好客、诚实守信、讲求孝道;并且有制作美食的传统,对美食制作非常讲究,在用料上要求荤素搭配;在烹制技术上,粗粮细作,制作过程精到细致,以熬、炖、烩为主要的烹饪方法。霞姐具有陕北人勤俭持家、吃苦耐劳、淳朴厚道、真诚智慧的优秀品质,并且传承了老辈人制作美食的传统手艺,这些均得益于一个良好家风的传承,正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br> <b> 四是包容的人格品性。</b>包容是一个人最可贵的品质。霞姐就是一个懂得包容的人,她热爱生活,热爱每一位网民,面对网络平台上粉丝的各种评论,面对亲戚朋友的不解和质疑,她也忧虑过,但她从未放弃,依然勤勤恳恳下地干活、踏踏实实钻研厨艺,始终用充满正能量的语言劝解亲戚朋友,始终用一颗至诚的心传播陕北美食,始终用一颗包容的心面对宽广的网络世界,使广大粉丝从喜欢她这个人到爱上陕北特色小吃。<br> <b style=""><font color="#333333">二、几点启示</font></b><br> <font color="#167efb"><b>(一)新布局。</b></font>在当前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国家正在统筹推进国内循环、国际循环经济发展战略性布局,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陕北霞姐等一大批网红正是在我国经济新布局的大背景下快速崛起,改变传统消费模式,为消费者带来更为多元化和个性化的服务,不仅提高了市场对资源的配置,而且促进了经济内循环、推动了经济高质量发展。霞姐参与利用网络直播农特产品销售的“消费扶贫”,积极为“志丹苹果”代言,拓宽了销售路径,增加了老百姓的收入。我们需要形成“陕北霞姐”产业品牌,带动产业发展,“带活”“带火”地方经济。<br> <font color="#167efb"><b>(二)新动能。</b></font>陕北霞姐的“在地文化”,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吸引力,是我县生态、民俗、传统等文明的集中表现,更与我县悠久的历史文化、厚重的美食文化息息相关,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要以文兴产,深入挖掘和充分利用我县独特的文化资源,丰富传播手段,拓宽传播途径;大胆创新,制定有效政策,进行有效改革,更好地发挥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在产业升级中的保障性作用;要厚植“文化融”理念,“腾笼换鸟”“换道超车”,形成以文化为内生驱动力的产业发展新业态,成为助推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实现我县经济发展的“凤凰涅槃”。<br> <font color="#167efb"><b>(三)新模式。</b></font>陕北霞姐正是运用互联网传播陕北美食,介绍制作工艺流程,尤其对内容的设计和把控,极具志丹地方特色,既塑造了流量吸引力,又满足了广大粉丝的生活需求。要创新产业模式,实施陕北霞姐“网红+”战略,探索“网红+产业”新模式,积极推进农业、工业、服务业与“网红经济”深度融合,带动资源、文化、产品、产业等,用新模式助推产业转型升级。要提炼“网红+”新模式的好做法,培育一批可复制的多种形态的“网红”,用新模式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br> <b> <font color="#333333" style="">三、需要研究探讨的几个关键问题</font></b><br><font color="#167efb"> <b><font style=""> </font>(一)如何顺应经济发展新格局</b></font><br> 中央提出“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我县如何顺应经济发展新格局?<b>一是要优化营商环境。</b>深化“放管服”改革,着力减流程、减时间、减成本、提效率、优服务,当好“红都服务员”,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b>二是要狠抓招商引资。</b>探索建立“平台+技术+资本+人才”四位一体协同招商模式,由原来的优势招商转变为整合招商;立足我县的油气资源优势,对于已经形成产业体系的抓补充,对于未形成产业体系的抓龙头。<b>三是要强化要素保障。</b>充分利用财政资金撬动更多金融资本、民间资本和社会资本投资项目,为产业转型升级注入活力。目前,陕北霞姐与实体经济融合不够,利用大数据、区块链技术等推动服务创新不够。要面对经济大变局,顺应国家宏观政策,结合“十四五”规划,在更高站位上谋划推动发展。<br><font color="#167efb"> <b>(二)如何布局产业链,对产业和企业进行升级</b></font><br>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我县要集中力量发展以高端能化和传统石油工业为基础的主导产业;全力以赴做强以红色旅游培训和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为主的优势产业;因地制宜培育以新能源、新材料、生物科技、新型电子信息和互联网技术等为前景的新型产业。要逐步拉强长板、补齐短板、筑牢底板,提升产业质量,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黏性,让产业融合发展,让企业从容发展。目前,陕北霞姐只走出当前的一小步,没有形成产业链,拉动效益小。<br><font color="#167efb"> <b> (三)如何应用“工匠精神”提质保障</b></font><br> “工匠精神”在我们国家已经传承了几千年,已融入国人的血脉。霞姐虽然生在陕北、长在陕北,但对陕北历史文化及美食文化学习研究不够,特别是在弘扬美食文化、传承“工匠精神”、打造特色品牌方面还做的不够。陕北霞姐如何用“工匠精神”弘扬陕北美食技艺?一是要注重学习。系统学习陕北历史,全面了解陕北人文历史和民风民俗;系统学习陕北美食文化,了解陕北美食的文化根脉,并将其融会贯通。二是要注重挖掘。深入挖掘陕北黄土高原上原生态的生活,挖掘原生态的味道,对原生态的美食再进行精雕细琢,力求做到精益求精。三是要注重创新。要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成长。围绕陕北饮食文化的特点,创新陕北美食中所蕴含的文化元素和审美情趣,全新包装,快速推送,持续发挥“网红”效应。<br> <font color="#333333"> <b> </b><b style="">四、对策建议</b></font><br><b> <font color="#167efb"> (一)品牌化。</font>一是量体裁衣,专业定制。</b>坚持系统思维及共生理念,根据陕北霞姐的现状,邀请专业团队量身定做一套系统、完整、科学的运行方案,精心包装设计,在理念、思路、模式等方面进行全面改进和创新。<b>二是强化管理,提升竞争。</b>按照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建立现代企业法人治理体系和指数组织,形成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构建符合市场规律的管理机制。加速区块链产业生态,推进区块链与陕北霞姐深度融合,提高应用和管理能力。<b>三是顺势而为,打造品牌。</b>“取于势,明于变。”要根据陕北霞姐的特点,找准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国内市场的差异性、营销战和消费者特点等,利用“抢位、立位、占位、替位、挤位”五种战略路径打造品牌,科学实施“品牌爆破”,稳步实施“品牌修炼”,持续打造“陕北霞姐品牌”。<br><font color="#167efb"> </font><b><font color="#167efb"> (二)市场化。</font></b>只有主动,才能更生动;只有与强者合作,自己才能更强。要借船出海,与优秀的管理团队合作,学习借鉴优秀团队的运营方案,实现各自的“低成本”和“专业化”的发展战略。要借梯登高,要与知名品牌合作,通过“品牌链接”和品牌合作,把知名品牌的品牌战略技术融入公司产品和运营方案中,持续形成“口碑效应”和“品牌效应”。要借鸡生蛋,与优秀生产性实体企业强强联合,在资金资源、技术管理等方面优势互补,充分利用现有的生产要素和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扩大经营规模,更好地获取经济效益和协同效应。<br><b><font color="#167efb"> (三)产业化。</font></b>开发系列产品。开发“志丹羊肉”系列产品,精心打造“志丹荞面”等陕北特色风味小吃,传承创新“十三花”“十五观灯”“二十四道”等传统盛宴制作流程;包装糜子、杏仁、黄芥油、老酱、五谷醋、黄米馍馍、软米油糕、洋芋擦擦等特色产品,打响叫亮“志丹苹果”品牌。实施“网红+”战略。应用新零售模式,通过网红直播带货、产品代言等,特别是要与实体企业深度融合链接,形成完整的产、供、销体系,构建良好的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运用区块链等技术实现产业和企业高质量发展。做好基础保障。政府部门要提高服务水平,提升服务境界,精准对接、精准服务,特别是在深入研究、搭建平台、出台政策、积极引导等方面要主动作为,帮企业在“基地、平台、市场、企业”等方面完善产业链,让企业尽早抢占先机、布局未来。<br><div> (作者职务:中共志丹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 )<br></div></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