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2020年11月7日上午,长治文物保护志愿者团队一行12人前往关街村天凤寺。志愿者团队两年之中多次前往天凤寺,每次都带着任务,带着思索与沉甸甸的希望。这次前往是交志愿者团队对天凤寺修缮的捐款。天凤寺的修缮在县文物局、村民及志愿者团队三方努力下进行。第一期工程即将完工。</h3><h3><br></h3> <h3> 关街村名称不俗,一个“街”字令人遐思。关街村在金元时期名为“关街鄢”,明清时期相传关帝曾度化百姓在此歇“脚”,为纪念关帝,“街”与“脚”谐音,便成为"关街"。</h3><h3> 天凤寺的定名也颇有来历。寺院原在村西,叫西寺,明代迁至村东。天凤寺之名始于大清道光年间,碑文记载,天凤寺因“天然台”与“双凤山”二山各取一字而命名。天凤寺山门门额上有“雷音圣殿”四字而被成为“小西天雷音寺”。</h3> <h3> 天凤寺为一古建筑群,规模可观。坐北朝南,二进院落。现存中轴线上建筑有山门、献殿、中殿(圣母殿)、后殿(古佛殿)。中殿与后殿均为明代遗存。中殿柱头斗拱精雕细刻、做工精美。后殿柱础采用高浮雕与透雕的技法,雕刻细腻,栩栩如生。</h3><h3> 天凤寺曾兴盛一时,碑文记载在雍正、道光及光绪年间多次修缮。关街村因天凤寺的存在而文化底蕴深厚,民风古朴。天凤寺因为存在于关街村交通要塞而曾经兴盛与繁荣。天凤寺与关街村已经文脉相连,深深地融为一体。</h3><h3><br></h3> <h3> 岁月荏苒、风雨无情,因年久失修,天凤寺献殿塌陷严重,中殿、后殿屋顶大面积漏雨,东西耳殿及厢房也受损严重。昔日繁华已变得满目苍凉。</h3><h3> 岁月无情,人有情。“文明守望工程”的实施为我省古建保护带来新思路,新办法。市、县文物局、关街村委与志愿者服务中心共同努力对天凤寺进行维修。2020年夏天修缮工作正式启动。服务中心聘请的文保员崔买安师傅自2017年以来日夜守护着天凤寺,正是有了像崔师傅众多人的守护和关心,天凤寺如今的面貌与当初相比有了很大的改善,令人欣慰。</h3><h3> 天凤寺的修缮是志愿者服务中心工作中的一个亮点,也是较显著的一个工作成果。为以后的古建保护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也是日后开展工作的指导。</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