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

飞燕

<p><br></p><p><br></p><p>两千多年前,《黄帝内经》中提出“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即医术最高明的医生并不是擅长治病的人,而是能够预防疾病的人。可见,中医历来防重于治。“上医治未病”:以食物味色,聚其精气。食补胜于药补;“中医治欲病”:以药物味性疗之,调其阴阳;“下医治已病”:治疗重症,以毒攻毒救其命也亡其命也。</p><p><br></p><p><br></p> <p><br></p><p><br></p><p>上毉的毉字包含了道、法、术,道和法占到的比例是百分之90,巫代表的是天、地、人,全方位达到治未病的效果!</p><p><br></p><p><br></p><p><br></p><p><br></p> <p><br></p><p><br></p><p>中醫的醫字,下面由巫变成了酉,也就是道没有了,剩下了法和术,需要借助金属等仪器来治病。</p><p><br></p><p><br></p> <p><br></p><p><br></p><p>现在我们用的这个医字是下医,不但道没有了,法没有了,连术也只剩下了一半,也就难怪诊断病情基本是靠仪器了!</p><p><br></p><p><br></p> <p><br></p><p><br></p><p>如果要从现在的医走到醫再到毉,这条路该如何走,什么时候可以前进一点点?但也不用太悲观,每个人其实都能成为自己健康的主宰。只要你愿意,只需要在预防上花费少许的金钱,就可拥有健康的身体和高品质的生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