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课堂搬到学生家里,把关爱送到孩子心里——蒙自市第三小学送教上门工作纪实

蒙自市第三小学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从教三十多年,桃李满门的李乔生和曹盛昌老师从来没有上过这样的课:教室是居民家的客厅,学生是近十四岁却从来没有进过一天学校,更不知道课堂是什么样子,只能靠双手支撑身体,无法站立的男孩子。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时间回溯到2019年9月。脱贫攻坚进入决战决胜的关键时期,而义务教育有保障是中央扶贫开发“两不愁三保障”的重要指标。蒙自市第三小学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上级关于义务教育有保障及控辍保学的决策部署上:开展专项大排查,准确掌握学校辖区内义务教育学龄人口的数据信息;严格落实周报制度,及时分析存在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措施;认真进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评审认定上报;规范学籍和考勤管理,扎实抓好教育教学工作,确保学生留得住、学得好。如此精耕细作,为打赢控辍保学攻坚战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span></p> <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文澜街道的一个小男孩进入学校的视野。</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通过比对相关数据,筛查出我校辖区内有一个名叫陈某某的孩子无法正常到学校接受义务教育,需要送教上门。请教导处尽快制定送教上门方案,切实保障残疾少年儿童的受教育权。”行政会上,王波校长的讲话掷地有声。</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会后,教导处万保元主任立即与孩子家长取得联系并进行了入户调查走访。了解到孩子患有脑瘫,肢体二级残疾,有基本的认知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基本能正常交流,需靠父母或其他亲人才能外出。通过入户面访,初步判断这个孩子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可以实施送教上门。于是,教导处开始着手为他量身定制送教上门方案。精心选派送教老师,认真制定送教计划,与家长协商送教时间……方案的每一步都体现出对这个孩子特别的关爱。</span></p> <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2019年 11月13日,肩负特殊使命的李乔生老师和曹盛昌老师开始了第一次送教上门。之后,便是一天天、一次次风雨无阻的坚持。每周三个课时,每月三次课,每次送教上门都有具体的教学计划,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育内容(教学内容和康复内容一样都不少。)</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语文,李老师从汉语拼音开始,a、o、e……然后是汉字的基本笔画。后来,了解到孩子喜欢读诗,平时他父亲会带他读一些简单的诗句,李老师便找来一些琅琅上口的古诗带着他朗读:“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数学,曹老师先带着他借助手指、小棍数数,然后教他认识数字,再教给他简单的计算。曹老师还特别用心地安排了一个课时教孩子认识钟表,教他看家里挂钟上的时间。孩子接受能力还不错,几个课时下来,他已经能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甚至还能在作业本上歪歪扭扭地写下一、二、三……</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2020年春季学期注定会成为一个最特别的学期,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让学校面临前所未有挑战。面对疫情防控的严峻形势,开学时间一再推迟。直至5月6日,学生才全部返校复学。疫情之下,学校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教育教学,面对疫情防控责任重,教育教学任务紧的现实,老师们工作压力不断加大,工作节奏不断加快。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学校全体教职工以大局为重,一切行动听指挥,为疫情防控阻击战做出自己的贡献。</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图为2020年4月25日,市委常委、市政法委书记符世海、市教体局副局长李福周等领导到学校检查指导疫情防控及开学准备工作。</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所幸,疫情之下,校园无恙,师生皆安。</span></p> <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在这样的特殊时期,学校依然牵挂着这个孩子。当疫情出现积极向好态势之后,学校教导处袁春玲副主任接过接力棒送教上门。她用女老师特有的细腻为孩子送去不一样的心理体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是袁老师送教的真实写照。</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虽然只面对一名学生,可是三位送教老师同样一丝不苟地备课、上课。 一份份工作情况记录表详细记录着老师们工作的痕迹更记录下他们对这个特殊孩子的付出与汗水。</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每次上完课之后,老师们还会和这个小男孩聊聊天,跟他讲讲学校里同龄孩子的学习生活,这点点滴滴无一不包含着对孩子的关心与爱护。渐渐地,孩子对老师有了感情,每到周三下午送教上门时间,孩子便会早早打开家门,在门口张望着,等待老师们的到来……</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课后,老师们还会从专业的角度给孩子的爸爸提出一些建议,让他在家多多监督和指导,并且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帮助孩子学习和提高。爸爸对老师们的建议也非常重视,总是积极配合。</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除了给孩子传授知识,学校对孩子的精神世界也非常关注。 2020年春节前夕,学校精心挑选了几本童书,党支部王琅副书记亲自送到孩子手上并带他翻开书页,通往更加广阔宏大世界的大门就此打开。王书记说:“我们给孩子赠书,是想让孩子明白,就算他不能独自离开家门半步,但是学会阅读,有好书相伴,他照样可以胸怀梦想,周游世界,他不会孤独。”</span></p> <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通过送教上门,孩子不用走进教室也能接受正规的教育,学到最基本的知识,家长也得到了专业的指导。孩子的认知能力、沟通交流能力、适应能力均得到提高。看着孩子一点一滴的进步,看着家长脸上渐渐散去的阴霾,送教老师露出了欣慰的笑容。</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老师们说,送教上门让我们看到这个特殊孩子的孤独,也看到孩子家长的无奈与痛苦。作为老师,我们能做的就是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做好工作,给孩子最适合的教育,弥补他不能到学校上课的缺憾,让他也能像普通孩子一样绽放灿烂的笑容。</span></p> <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有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有学校精心组织的送教服务,有老师悉心教育呵护,陪伴他一路温暖同行,相信这个坚强的孩子定能像苔花一样,勇敢面对自身的残疾,乐观地迎接属于自己的人生!</span></p> <p style="text-align: right;">文:张莲玉</p><p style="text-align: right;">图:李乔生 曹盛昌</p><p style="text-align: right;">审核:王波</p> <p>(因涉及未成年人保护,文中图片进行了特殊处理。)</p>

送教

孩子

老师

上门

学校

疫情

教导处

防控

家长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