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廉政文化,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国传统道德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对腐败现象深恶痛绝,而清正廉洁,则是百姓对为官者的最大期盼。今期讲的是西晋吏部尚书山涛“悬丝尚书”的故事。</p> <p>点击听清廉故事</p> <p> <span style="color: rgb(0, 0, 0);">山涛,字巨源,“竹林七贤”中年龄最大的一位,同嵇康友谊最深。他自幼家境贫寒,但他勤奋好学,才华出众。</span></p><p> <span style="color: rgb(0, 0, 0);">在曹魏时期,山涛目睹政权内部的残酷斗争,拒不出仕。待司马昭掌握政权后,他年至不惑,才开始为官,终至吏部尚书。他虽身在官场,但人格独立,思想自由,做人诚信,为官清廉,勤政为民,令人钦佩。</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0, 0, 0);"> 吏部尚书是管官员、管人事的,官员的选拔、任命、惩戒、考核,均要经吏部尚书提意见。此时,官场黑暗,贪污贿赂成风,他却不为所动。他考核官员有自己的一套:首先看人品,人品端庄,是为官之本;其次是考核才能,量才录用,唯贤是举,才可以为百姓做好事。他所评定的官员受到社会各界赞赏。唐代诗人李商隐赞其为:“人间只有嵇延祖,最望山公启事来。”</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0, 0, 0);"> 权贵贾充向山涛推荐自己的亲信陆亮到吏部任职,山涛知道陆亮是个贪鄙无耻之徒,坚决反对,但晋武帝司马炎同意了,山涛无奈,就断然辞职回乡。后来陆亮大肆贪污,证明山涛是正确的,司马炎只好亲自请山涛回来。</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0, 0, 0);"> 拒绝物质利诱,不收用贿赂,是山涛做官的又一底线。有一个县令在任职期间,大肆搜刮民财,因怕有人告发,就向不少朝廷大臣行贿。山涛主管吏部,自然在其中,他送给山涛一百斤丝。后来案发,朝中不少高官被牵连,问到山涛时,他将这些丝取出,而丝上满是灰土,斤两未动,如数上交。</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0, 0, 0);"> “竹林七贤”多以做官为耻,但山涛例外。他旷达致远,卓尔不群,这就是“君子和而不同”。坚持独立人格,是难能可贵的;坚持做人底线,是不易的。</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0, 0, 0);"> 山涛在吏部做官二十余年,七十岁时仍在任上,活到七十八岁才寿终正寝。</span></p> <p> 山涛坚持原则,清廉自守,"悬丝尚书"的美名被世人传颂。古时没有反贪机构接受举报,古人悬物示廉,既不损送礼人的面子,又保持了自己的名节,是两全其美的聪明做法。现在法制不断健全,但腐败手段越趋隐蔽和多样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加大反腐败工作,创新反腐败机制,坚持以零容忍的态度“打老虎”、“拍苍蝇”。我们要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坚守原则,廉洁奉公,严格自律。</p> <p> 本期清廉故事会由佛山分行个人数字金融部承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