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r>古尔邦节又称宰牲节,尔德节。古尔邦节与开斋节(肉孜节)、圣纪节并列为伊斯兰三大宗教节日。古尔邦节是我国回、维吾尔、哈萨克、乌兹别克、塔吉克、塔塔尔等少数民族共同的盛大节日。古尔邦节就像我们汉族的春节。<br><br>古尔邦节是穆斯林的盛大节日。后来在百度搜索得知,“古尔邦”在阿拉伯语中称作“尔德·古尔邦”,或称为“尔德·阿祖哈”。“尔德”是节日的意思。“古尔邦”和“阿祖哈”都含有“牺牲”“献身”的意思,所以一般把这个节日叫“牺牲节”或“宰牲节”。也译作“库尔班”。<br><br>2010年11月16日是当年穆斯林的古尔邦节,大家很想感受普通维吾尔族人家的古尔邦节是怎样过的,后来了解到宾馆餐厅服务员小伙子叫阿迪力,是维吾尔族,家境贫困,我们买了一腿羊肉,一袋面粉和一桶油,去他家过“古尔邦节”。<br><br></h3> <h3>阿迪力家住阿克苏郊区,这一片都是泥砖房,泥土路面坑洼不平,木棍和砖头围成一个个院子,阿迪力带我们进入房间,围坐在沙发上,茶几上搬放着一盘馓子和一些零食水果,不一会,女主人端来茶壶和碗,沏茶招待,聊天间得知阿迪力爸爸有脚疾,他妈身体不好,他16岁辍学打工,家里没有其他经济收入。</h3> <h3>一家三口</h3> <h3>临近中午,阿迪力一家要去堂哥家过节,我们也开车一同去他堂哥家作客</h3> <h3>听说堂哥一家一早去清真寺做礼拜(这是古尔邦节活动的第一部分)到中午堂哥他们回家了,看家里来了一帮朋友,赶紧从羊圈里拖出一只羊(这是古尔邦节过节的第二部分~宰牲)穆斯林朋友宰下牲畜分成三份,一份接待客人,自己留一份,一份捐给贫困户)。那天,我们亲眼目睹了阿訇(意思就是宰羊的人)宰羊的整个过程,他娴熟的动作不由我想起小时候课本里学的“庖丁解牛”的故事。宰牲时阿訇不断念到“泰克比尔”(就是真主至大的意思)。<br> </h3> <h3>女人们在准备着食材,</h3> <h3>朴实憨厚的维族朋友,用羡慕的眼光瞅着邻居家有汉族朋友作客。维族小孩👶🏻 纯真可爱</h3> <p class="ql-block">长得像不,纪总抱着小女孩问我们,还真像,我们开玩笑说:你是不是找到一个失散多年的女儿的感觉😂 😂 </p> <h3>在他们家院子旁棉花地,第一次见到有名的新疆长绒棉,长绒棉卷卷的,长长的,像羊毛。新疆是长绒棉种植基地,全国百分之六十的长绒棉产于新疆,每年九,十月间,形成了百万“采棉大军”赴疆采棉的壮观景况。</h3> <h3>不一会儿,正宗的烤羊肉串出来了。</h3> <h3>炕上摆满了果实,等待客人进入正餐。</h3> <h3>在用餐前主人提着水壶,请客人洗手,客人在洗手后要接过主人递过来的毛巾将手擦净,千万不能到处乱甩手上的水。</h3> <h3>客人,长者和阿訇被邀请上炕盘坐。</h3> <h3>晚辈,女人不能上炕😱 😱 😱 </h3> <h3>主人会用一个被子,倒酒按个请大家喝酒。</h3> <h3>这可能是他们自己踉的酒,酸酸的,像醋一样酸,不管怎么难喝也要一杯一杯喝完,否则会表示不敬😂 </h3> <h3>最后重头戏~手抓饭上桌,餐饮接近尾声。</h3> <h3>离别时,好客的维族朋友还想让我们带上煮熟的鸡蛋🥚 被我们拒绝(不好意思)。</h3> <h3>大部分的维吾尔族人没有华丽的服饰,没有高楼大厦,生活并不富裕,也不大听懂普通话,但他们待客热情,大度,脸上总洋溢着笑容,一幅幅朴实无华的画面深深感染着我。</h3>